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高产精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玉坤 《淡水渔业》2002,32(5):24-26
利用原养鳗池进行南美白对虾池塘淡化饲养试验。育苗场应在出苗前约 1 0d内将育苗池池水的相对密度从 1 0 1 8逐步淡化到 1 0 0 7,使之与养殖池池水的相对密度一致。放苗时水温差不超过 2℃。虾苗入池 1d内保持池水相对密度 (1 0 0 7)不变 ,之后逐步淡化 ,直到完全成为淡水。试验中池水盐度的降幅分别为每天0 0 0 0 5、 0 0 0 1和 0 0 0 2 ,以缓慢淡化为好。本试验取得了产量 72 0 0~ 1 1 0 34kg/hm2 ,成活率 63 %~ 80 % ,投入产出比 1∶1 50~ 1∶1 78的效果 ,为推广南美白对虾的淡水池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凌剑 《内陆水产》2006,31(9):28-29
刀额新对虾又称独角新对虾、基围虾、沙虾、泥虾等,其壳薄肉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当前国内外市场最热销的对虾品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价格一涨再涨。刀额新对虾原是海水养殖的虾类,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要的拉动,一些地方开展了该虾淡水养殖成虾的试验,试验证实:刀额新对虾经过淡化后可以在纯淡水中养殖,  相似文献   

3.
咸水水质对刀额新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刀额新对虾仔虾的急性中毒试验和水型生长试验,对刀额新对虾仔虾在不同类型咸水中的生存、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质中的碳酸盐碱度和pH值对刀额新对虾仔虾的致死作用存在着交互作用,碳酸盐碱度96h LC50值为15.45mmol/L;(2)刀额新对虾仔虾能生长在一些S^AaⅡ、Cl^AaⅡ、Cl^MaⅢ等咸水水型中。  相似文献   

4.
刀额新对虾对淡水的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额新对虾原本生活于海水中,其人工育苗盐度一般为25‰左右,要放养到淡水中养殖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淡化,使其逐渐适应淡水环境,这是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就该虾对淡水的适应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虾苗来源1998年5月16日从厦门购进300万尾规格为平均体长0.3cm的虾苗,测定海水盐度为24‰。2.不同淡化速度观察经同等盐度暂养一天后,取150尾分成3组,1组和2组每6小时降低盐度2‰,3组每6小时降低盐度1‰,每隔24小时计算一次存活数。每次换水后适量投喂丰年虫无节…  相似文献   

5.
刀额新对虾淡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刀额新对虾经驯化可在淡化池塘中生长,在南方地区一年可进行两茬养殖,目前在淡水中人工饲养每亩产量可达1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6.
刀额新对虾(又名沙虾),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生命力强,适宜长途活虾运输,因此,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及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刀额新对虾属广盐性虾类,能在盐度35%0的海水直至接近淡水的水域中生活。福建龙海市很早就有在九龙江口稻田养沙虾的?..  相似文献   

7.
刀额新对虾养技术1优良养殖品种一砂虾刀额新对虾(Metup-clluonsellsis),俗称砂虾,或叫独角新对虾,适宜于海、淡水养殖的优良对虾新品种。身体肥壮而结实,肉质脆嫩而鲜美,对水中低溶氧的忍受程度和离水后的耐干能力及存活时间均比其他虾类强。...  相似文献   

8.
我国虾类淡水养殖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淡水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淡水龙虾和海水淡化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以及斑节对虾的养殖概况。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苗种生产不配套、病害防治技术薄弱和产品质量不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de Hann)是近几年发展的新的养殖对象。本文作者总结刀额新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以飨读者,以便推广。  相似文献   

10.
精养罗非鱼池混养刀额新对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在2000m^2新开挖池塘内进行刀额新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经5个月试养,刀额新对虾平均规格11.11g,平均每667m^2产11.67kg,成活率21.01%,罗非鱼平均规格0.7kg,每667m2产865kg,全池总产鱼虾3850kg,净产3181.5kg每667m^2净产1060.5kg,总纯收入11429.5元,每667m^2,利润3809.83元,其中刀额新对虾利润43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