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草莓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青  彭福田  姜远茂  彭勇  周鹏 《园艺学报》2005,32(6):1070-1072
 以水培‘鬼怒甘’草莓(Fragaria grandiflora Ehrh. ‘Guinugan’) 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果实迅速生长期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根际施肥, 15N吸收利用率依次为: 硫酸铵>甘氨酸>硝酸钙>谷氨酸, 与硝态氮混施, 铵态氮、甘氨酸态氮15N利用率提高; 叶片涂抹模拟根外追肥, 15N利用率依次为尿素>甘氨酸>谷氨酸。果实对硝酸钙的竞争力低于叶片, 对硫酸铵、甘氨酸和谷氨酸的竞争力强于叶片。  相似文献   

2.
果梅对秋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园艺学报》2002,29(4):317-320
 以细叶青梅/ 桃砧为试材, 研究了秋施15N-硫铵条件下氮的吸收、分配、贮藏和利用。休眠期果梅各器官均有贮氮能力,15N浓度根系大于多年生枝。秋施氮肥后, 冬季花中15N浓度显著高于同期其它器官; 春季果仁> 新梢> 果核> 果肉, 说明此期果仁争夺氮素营养的能力最强。新梢停长后, 当年生枝和叶中15N浓度显著下降, 而多年生器官在4~6 月均有所上升, 而6~9 月又都大幅度下降, 表明此期为多年生器官加粗和新根大量生长之际; 当年生枝15N浓度虽有所下降, 但始终高于同期多年生器官, 表明贮氮对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有持续作用。秋季落叶后, 衰老器官中回撤的氮素营养就近运输, 就近贮藏。次年春, 局部贮藏的氮素营养仍能重新为建造新生器官所使用。所以果梅体内氮素营养有随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 且可较长时期重复利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草莓不同追肥时期15N吸收利用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 示踪技术, 研究了不同时期追肥的草莓对15N 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48.57 %) , 花后追肥利用率最低(22.92%) 。不同时期追肥, 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较大, 花前追肥, 营养器官分配率为84193 % , 花前花后各半量追肥时, 营养器官分配率65.34 % , 生殖器官34.66 % , 而花后追肥则生殖器官分配率大大提高(47.04 %) ,15N 的吸收分配随着生长中心而转移, 生长后期生殖器官对 15N 的竞争力高于营养器官。不同时期追肥, 各器官中15N对总N 的贡献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以5a生田间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初夏土施15N-尿素为手段,研究了当年不同时期主要器官对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从幼果期到果实采收期,叶片全氮质量分数最高,新梢、根系和果实依次递减;根系优先吸收15N-尿素,在幼果期15N质量分数达到最高,随物候期推进,吸收的15N-尿素外运用于新生器官(新梢、叶片与果实)的建造。到采收期,新生器官的15N质量分数提高,地上部分的15N吸收量明显高于地下部分,其中新梢、叶片和果实15N分配势(Ndff%)比幼果期分别增加了68.6%、80.6%和57.2%;地上部分15N吸收量达366.693mg,分配率为63.9%,占树体总氮量的0.75%;根系Ndff%比幼果期减少了68.8%,15N吸收量为207.5643mg,分配率为36.1%,占树体总氮量的0.42%。采收期树体的当年氮肥利用率为5.7%。  相似文献   

5.
苹果氮素营养研究Ⅳ.贮藏~(15)N的运转、分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材为盆栽的六年生辽伏/莱芜海棠,于1982年秋每株施4克丰度为9.3%的(~(15)NH_4)_2SO_4,在翌年主要物候期进行植株解析测定,结果表明,~(15)N在树体内的运转、分配基本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早春~(15)N肥分配率根系占55%,地上部新生器官仅占11%,随着新生器官发育的进展,分配到新梢、叶片与幼果中的~(15)N量增加。当新梢缓慢生长进入花芽分化期时,短枝及种子所在的果心部位~(15)N量显著增加,说明贮藏~(15)N有再分配、再利用的特性。 贮藏~(15)N主要利于早春根系、花、幼果、叶等新生器官的生长,根系的第二次生长(夏季)及一年生以上枝条的加粗生长所需的N主要依靠当年从土壤中吸收。  相似文献   

6.
萌芽前苹果枝条对~(15)N─尿素的吸收和分配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1989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早春萌芽前苹果枝条对~(15) 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特性,结果表明,1.萌芽前苹果枝条对~(15)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2.随着萌芽、展叶、枝条吸收的~(15)N逐渐转移到新生器官中去,具贮藏营养特点。3.萌芽前根外追N,可改善叶片的质量(如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叶面积)。  相似文献   

7.
 以8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下其对一次和分次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一次性和分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植株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显著,分次施肥处理各器官Ndff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分次施肥处理,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果实和根系的Ndff均低于一次施肥处理,但在果实成熟期均高于一次施肥处理。果实成熟期测定,生殖器官分配率最高,营养器官和贮藏器官均较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次施肥处理15N利用率为32.2%,显著高于一次施肥处理(23.34%)。  相似文献   

8.
 以2 年生大田栽培矮化中间砧富士苹果(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和乔砧富士苹果(宫 藤富士/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通过春季土施15N–尿素研究了SH6 矮化中间砧对苹果幼树N 素的吸收、 利用及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相比,乔砧幼树长势强,净生长量大。树体各器 官的Ndff 值均表现为乔砧幼树大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两种类型苹果幼树15N 分配率表现出一致规律, 即叶片中最高,新梢和粗根中次之,中心干最小,其中40% ~ 70%氮素分配给新生器官(新梢和叶);秋 梢停长期,乔砧幼树地上部新生器官N 肥分配率(63.66%)明显高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57.68%), 乔砧幼树氮素利用率(14.32%)显著高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氮素利用率(8.55%);秋季落叶后,乔砧 幼树叶片中有33.11%的氮素回撤到树体内,而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叶片有36.92%回撤到树体内,除细根 外,各个器官均有氮素回流贮藏,其中粗根和皮层是苹果氮素主要的贮藏部位,乔砧幼树地下部氮素增 量为8.34%,明显大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的增量6.85%。SH6 中间砧对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及回流上均 有显著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
甜椒始花期氮素分配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了营养液培养甜椒始花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根与果实中氮的含量在始采期以后保持稳定; 而叶片中氮的含量则随生育进程迅速下降, 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 且两倍高于茎和侧枝。始花期由根吸收的标记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中, 2 周后向新生器官的运转率高达50. 6%, 4 周后达到57. 1%, 6 周后为58. 0%, 说明越是新近吸收的氮素越容易被再度运转到其它器官, 随着在体内时间的延长, 氮的再运转能力逐渐降低。开花后2 周收获的果实中标记氮占始花期吸收总量的3. 24%, 第3、4、6 周分别为11. 12%, 9. 49%和4. 75%。果实是甜椒体内氮的强力库, 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肥城桃’、‘红玉杏’萌芽前枝条对^14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萌芽前‘肥城桃’和‘红玉杏’枝条对^15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利用率有所上升,至6月2日二者分别可达27%-32%和29%。2、无论是桃或杏,对未着果的果枝来说,其新梢叶片为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5N最重要的“库”。3、对着果的果枝来说,果实为最重要的^15N“库”。4、果实能加强新生器官对于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5N的“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果梅幼树对春施~(15)N-硫铵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  章镇  盛炳成  孙其宝 《果树学报》2003,20(4):280-283
以盆栽3年生细叶青梅/毛桃为试材,研究了早春施用~(15)N-(NH_4)_2SO_4条件下,果梅对~(15)N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春季土温较低,限制了植株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在新梢旺长期,植株从肥料氮中吸收的氮素营养主要用于新生器官的建造,且新梢成为~(15)N的主要分配中心,其次即为果实,再其次为细根。至花芽分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已发生转移和分散,但春施氮对促进当年生枝的花芽分化和维持叶片正常光合功能仍有重要作用,此期亦是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之一,且与贮氮相比,春施氮更有利于当年新根的萌发和根系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中桃树14C同化物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爽  高东升  韩红霞 《园艺学报》2006,33(5):1067-1070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 示踪方法研究了设施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14 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 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最多, 随着果实生长, 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叶片的自留量小于果实获得的14C同化物量, 且随着果实的生长, 叶片的自留量逐渐减少。在各器官中果实的放射比活性最强, 其次为叶片与根系。说明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是设施桃树对碳素同化物需求和竞争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以7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RedFuji’)/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为试材,研究枝条下垂处理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下垂处理植株的根系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根系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低于对照,其中细根在多个物候期差异显著,而粗根在果实膨大期后差异显著;中短梢及中短梢叶的Ndff差异不显著;处理果实及长梢和长梢叶的Ndff在果实采收前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植株多年生器官的Ndff在果实采收后显著高于对照。从15N分配率看,处理植株的中短梢一直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在膨大期后显著高于对照;长梢在果实采收前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植株的15N利用率低于对照,在果实膨大期后差异显著,两者植株15N利用率在果实采收后分别为21.083%和26.495%。  相似文献   

14.
以6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树干底部滴灌施氮(T1)和1/2树冠投影处滴灌施氮(T2)对苹果氮素的利用、分配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滴灌施氮,树体的叶片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T1处理的树体叶面积、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不同处理树体15N利用率及器官分配率显著不同,T1处理的树体15N利用率为22.11%,是T2处理的1.37倍。T1处理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为生殖器官>贮藏器官>营养器官,而T2处理的15N分配率以生殖器官最低。T1处理的15N总残留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T1处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为28.82%,是T2处理的1.23倍。不同位置滴灌施氮处理树体的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存在显著差异,以T1处理较高。因此,树干底部滴灌施氮显著增加了0~60 cm土层的15N残留率,促进了树体生长和氮素利用,提高了果实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肥城桃’、‘红玉杏’萌芽前枝条对~(18)N—尿素的吸收及萌芽后的运转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萌芽前‘肥城桃’和‘红玉杏’枝条对~(18)N—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利用率有所上升,至6月2日二者分别可达27%~32%和29%.2.无论是桃或杏,对未着果的果枝来说,其新植叶片为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最重要的“库”.3.对着果的果枝来说,果实为最重要的~(18)N“库”.4.果实能加强新生器官对于萌芽前枝条所吸收~(18)N 的“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阳  孙明德  刘军  田海青  王文娟  刘松忠 《园艺学报》2017,44(11):2171-2178
以7年生‘黄金梨’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3个施氮深度[0(表面施氮)、20和40 cm]处理下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并探讨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梨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其他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20 cm施氮深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氮深度处理,~(15)N的分配率均为贮藏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20 cm施氮深度处理的梨树N利用率最高(26.23%),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低(15.65%)。N损失率以表面施氮处理最高(54.21%),20 cm施氮深度最低;0~80 cm土层的N残留率以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高(31.73%),表面施氮处理最低。因此,本研究中,20 cm深度施氮处理能提高梨树各器官对N肥的吸收征调能力,氮素损失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苹果生产中合理的施肥位点,实现氮肥高效利用,于2018年和2019年,以6年生‘烟富3’/SH6/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了根区有机无机肥料穴施位点[未施有机肥(对照)、条状沟施、1~4个穴施肥]对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根系生长、15N吸收利用和损失状况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增施有机肥处理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以及细根总干质量均以3穴和4穴施肥处理最高,条状沟施处理最低。果实成熟期,3穴和4穴施肥处理相较于条状沟施处理显著提高了树体叶片、细根、粗根和果实的Ndff值。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3穴>4穴>2穴>1穴>条状沟施>对照。15N损失率与15N利用率表现出相反趋势,以3穴和4穴施肥处理较低。与未施有机肥对照和条状沟施相比,3穴和4穴施肥处理的产量、单果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可见,在有机肥用量(5 kg)一定的条件下,无机肥配施3穴和4穴处理促进了树体细根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树体对15  相似文献   

18.
<正>1全年施肥次数核桃树全年需施肥3次。第1次施肥为采果后到落叶前这段时间(以早为好)施基肥。核桃树在采果后根系有个迅速生长和吸收的高峰期,此时土温较高,不但有利于伤根愈合、新根形成和生长,而且有利于有机肥料的分解和吸收。这次施肥有利于第2年春季萌芽、长叶,提高萌芽质量,提高坐果率。此期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在施用前必须腐熟。未进入结果盛期的中小幼树,每株农家肥用量在15 kg左右,同时加入0.5 kg过磷酸钙或三元素复合肥。成龄大树667 m2施5001 000 kg农家肥。可以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和氮、钾复合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树体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合理施肥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以6 a(年)生的‘库尔勒香梨’树体为研究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生长状况和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生物量、氮素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和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均表现为N_3N_2N_1N_0。‘库尔勒香梨’树体各器官的Ndff值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较大,各生育期均表现为N_3水平下最大,N_2次之,N_1最小。在果实成熟期时,不同施氮水平下果实~(15)N分配率存在差异,N_2水平下~(15)N分配率(31.79%)显著高于N_3(23.86%)和N_1(23.76%)。‘库尔勒香梨’树体~(15)N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显著提高,在果实成熟期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N_2(20.19%)N_1(16.86%)N_3(15.58%)。【结论】氮肥施入至果实成熟期,在N_2水平下果实的生物量和对氮素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树体对肥料~(15)N-尿素的利用率也达到最高(20.19%)。因此,在‘库尔勒香梨’的栽培中,应该适宜控制氮素的投入,明确最适的氮肥用量,从而提高树体的氮肥利用率和果实产量,推荐6 a生‘库尔勒香梨’施氮水平为每666.7 m~2施氮20 kg。  相似文献   

20.
6-BA对葡萄果实生长及碳、氮同化物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黄卫东  张平  李文清 《园艺学报》2002,29(4):303-306
 研究了6-BA 对葡萄果实生长及碳、氮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果穗浸蘸100 或200 mg/L 6-BA , 均可明显提高坐果率, 对果粒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较小。6-BA 处理14CO2饲喂叶,抑制了饲喂叶14CO2同化物的输出, 但6-BA 处理饲喂叶上方正在生长的“库叶”, 则增加了饲喂叶同化物的输出。62BA 在盛花和盛花后10 d 浸蘸花序2 次, 增加了饲喂叶14CO214C - 谷氨酸(14C2Glu) 向穗轴及果实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