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伯利亚鲟鱼回归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伯利亚鲟鱼在我国西部甘肃省酒泉市海马泉的驯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平均体长220 mm、平均体重25 g的西伯利亚鲟鱼经180 d培育后,平均体长达到547 mm,日均增长1.79 mm,瞬时增长率平均0.498%;水温在16.7~24.7℃时,瞬时增长率保持在0.8%以上,水温19.9℃时,瞬时增长率为最高1.462%;平均体重达649 g,日均增重3.49 g,瞬时增重率平均1.81%;水温在16.7~24.7℃时,瞬时增重率保持在3%以上,水温20.6℃时,瞬时增重率为最高4.51%。拟合1龄西伯利亚鲟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 4L3.5936(r2=0.998)其中b大于3,为异速生长,说明西伯利亚1龄鲟鱼体重增长快于体长增长。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20~32℃时,对白甲鱼幼鱼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幼鱼日均生长0.0544 cm,平均瞬时增长率1.006%,日均增重0.054 g,平均瞬时增重率2.709%;白甲鱼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TL=0.0525t+2.3129,R2=0.9932;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gc=0.3101e0.0272t,R2=0.9932;全长与体长呈线性关系:TL=1.2964SL-0.169,R2=0.9996;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WWTL=0.0147TL2.7983,R2=0.9851,指数b值为2.7983,表明人工养殖条件下白甲鱼幼鱼属于等比生长类型,体重与全长生长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3.
池养美洲鲥1+龄鱼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美洲鲥1~+龄鱼种在池塘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10~#东、10~#西2个池塘开展美洲鲥养殖试验,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15 600尾/hm~2、9 600尾/hm~2;养殖成活率分别为46.65%、42.70%。合并统计分析美洲鲥养殖周期内生长特性,在16.4~30.8℃条件下,经185 d的养殖试验,美洲鲥体长增长48.3%,体质量增加286.8%,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6 7L~(3.2603(,R~2=0.941 6,呈匀速生长,日均增长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U"型变化,日均增重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W"型变化,肥满度变化范围为1.34~1.6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阶段平均水温最高的时段,美洲鲥1~+龄鱼种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16~30℃,最适生长水温为19~24℃。  相似文献   

4.
针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西伯利亚鲟(A.baeri)及其杂交种施杂(史氏鲟♀×西伯利亚鲟♂)、西杂(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4种鲟鱼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份及抗病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施氏鲟的绝对怀卵量为8~28万粒,西伯利亚鲟的绝对怀卵量为5~16万粒,4种鲟鱼的平均受精率为70%~90%,孵化率为60%~80%,其中施氏鲟平均受精率、孵化率最高;西杂的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平均开口率为85%~95%,其中西杂开口率最高,其次是施杂。4种鲟鱼之间的主要肌肉营养成份差异不明显(P0.05)。2月龄时,西杂的成活率最高,4种鲟鱼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至12月龄时,2种杂交种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高于纯种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2~12月龄,4种鲟鱼的a值约等于3,均属于等速生长,4种鲟鱼的肥满度为0.33~0.44。施杂、西杂在5个免疫组织的ACP、AKP、SOD活性高于2个纯种,而NO、MDA活性低于2个纯种。研究认为: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后代是比较好的优势杂交组合,尤其是西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在攀西地区利用池塘饲养大鳞副鳅,放养时平均全长37mm、平均体重0.48g的大鳞副鳅鳅苗20000尾,密度43尾/m2,试验时间30d。结果表明:大鳞副鳅经过30d的饲养,平均全长达到68mm,平均全长净增长31mm,日增长1.03mm,全长增长率83.78%;平均体重达到4.35g,平均体重净增重3.87g,日增重0.129g,增重率806.25%;成活率95.86%。  相似文献   

6.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617.27 g,平均全长53.45 cm,平均体长42.38 cm的达氏鲟通过140 d的人工饲养达到平均体重为1379.32 g,平均全长为66.05cm,平均体长为53.55 cm的个体,其全长平均日生长量0.09cm、平均瞬时生长率0.151%,平均日增重量5.443 g、平均瞬时增重率0.574%;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TL=1.1398SL+4.9157,R2=0.9986,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WTL=0.0002TL3.7423,R2=0.9977,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WSL=0.0019SL3.3821,R2=0.9944,幂指数b值均大于3,表明体重在617.27~1379.32 g之闻的达氏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和体长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人工养殖大鲵后备亲鲵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形态测量方法对贵州人工养殖大鲵年龄与体重和体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Ⅰ~Ⅶ龄体重(m)与年龄(N)的关系式符合幂函数曲线:m=43.458 N2.639 4,R2=0.987;体长(L)与年龄(N)的回归模型符合曲线方程:L=-0.255 5 N3+3.082 1 N2+1.633 8 N+15.769,R2=0.998;体重(m)与体长(L)的关系式符合幂函数曲线:m=0.006 L3.057,R2=0.996。体重增长率Ⅰ~Ⅱ龄最大、达368.91%,Ⅵ~Ⅶ龄仅为11.08%;体长增长率Ⅰ~Ⅱ龄最快、达49.19%,Ⅵ~Ⅶ龄仅为9.04%;Ⅳ龄时体重为(1 790.83±57.15)g、体长为(53.76±5.64)cm,可作为人工养殖大鲵的繁殖年龄。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呼吸室法,研究了体长2~7 cm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的单位体长耗氧率、单位体重耗氧率和窒息点,及其与体长(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与体长正相关,在26~30℃时,可用方程ORL=0.074L1.111表示,而在22℃时,方程为ORL=0.044L1.127。温度对单位体长耗氧率的影响因鱼体长不同而有差异,2 cm组和7 cm组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3.5cm组和5 cm组红小丑鱼单位体长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同体长组26℃和30℃时单位体长耗氧率无显著差异,26~30℃为红小丑鱼的最适水温。温度和体长对红小丑鱼的窒息点没有显著影响,其平均值为(1.268±0.219)mg·L-1。单位体重耗氧率为0.387~2.217 mg·h-1·g-1,与温度呈正相关,与体重呈负相关。各组红小丑鱼的Q10值在22~26℃时均大于2,26~30℃时2 cm组和7 cm组Q10值分别为0.85和1.30,均小于2。总体而言,红小丑鱼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温的稳定或小幅升降,特别是当水温在26℃以下时更应如此;红小丑鱼可根据体长不同进行分段养殖,并可根据体长及对应的单位体长耗氧率来确定合理的养殖与装运密度。  相似文献   

9.
放养密度对西施舌稚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6-8月,在汕头市海水种苗培育中心,对体长11.74mm的西施舌稚贝放养密度进行研究。经50d的观察,结果表明,西施舌稚贝的生长与放养密度关系密切。最终平均体长、最终平均体重和平均体长增长率、平均体重增长率都伴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水温25.6~28.2℃,每平方米放养3 000粒平均体长11.7mm的西施舌稚贝,其净增重量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3.8~25.3℃条件下,对黑尾近红鲌仔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育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胚胎孵化后,经历40d发育到仔鱼期结束,1~4d为仔鱼前期,5~40d为仔鱼后期。仔鱼的体长日均增长0.40mm,体质量日均增加4.18mg。体长与日龄增长呈直线相关,L=4.9717+0.3041d(R2=0.9885,P<0.01,n=750),而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呈幂函数关系,W=0.0201L3.007(R2=0.9987)。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