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呈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的活化石,中国古代茶学典籍当中蕴藏着最原始、最原生态、最鲜活的茶文化智慧,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当中和当代茶学学科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因此,加强对这些著作的翻译创新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壮大、由大到强、获得世界普遍认可的重要方面。翻译学视角下"通篇衔接"的精神内涵在于:翻译的基本认知单位应当是"通篇衔接",而非"碎片化的句子":文本翻译"通篇衔接"的核心要义是互文性:文本和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要注重"系统功能"的整合。中国古代茶学典籍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篇际文本与篇际文本之间互相观照不足:文本内部句子和词汇组合等翻译方面的连贯性不足。基于语篇衔接视角的古代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建议可以尝试互文引用翻译策略、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以《茶录》为例对古代茶学典籍的语篇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接着从三方面对古代茶学典籍的翻译原则进行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茶学典籍的翻译现状和翻译策略提出相关看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杨海燕 《福建茶叶》2016,(7):330-331
《茶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茶学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茶典籍。该书用精炼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古代茶学知识和茶文化。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技术角度而言,该书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探究了《茶经》的英译策略,为中国茶学知识和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曾敏 《福建茶叶》2016,(9):239-240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华夏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饮茶的习俗。我国自唐代开始,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茶学典籍,即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很多人将茶学专著和典籍与普通农业著作混为一谈,事实上茶学不同于其他农业学科。茶学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同时也是历史人文学科。事实上,茶学的性质正是茶叶的本质所决定的。调查显示,社会大众往往不太了解茶学,他们认为茶学等同于茶道。事实上,茶学和茶道有着明显的区别,茶道是茶学的一部分。茶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而其涵盖面十分广泛,比如茶树培育学、茶叶经营学以及茶叶历史学等。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对茶学科技论文的英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茶学科技论文的编写和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内的茶史与茶文化研究中,方志是主要的利用文献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近代茶叶奠基人吴觉农先生在开展茶叶研究工作之初,首先是着手搜集国内各省地方志的茶叶历史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他有关茶叶著作,写成了《湖南茶叶史话》《四川茶叶史话》等专著,并于1990年出版了《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再有著名农史专家朱自振先生,由于其主攻方向为茶史,早年与陈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茶文化演变成了茶学、茶画、茶诗以及茶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任何茶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对于英译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尤其是茶学典籍中专业术语的的英译更是让人颇费周折。本文以茶文化的传播为契机,结合茶学典籍英译与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辩证关系从三个方面对我国茶学典籍中的茶文化知识进行了透彻性分析,并以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对于茶学典籍英译的基本要求为立足点,深入探析了茶学典籍集中的"文化融入"与"文化信息",最后基于茶文化对外传播这一视角对茶学典籍英译策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可以通过尝试互文关联翻译策略、文化融入翻译策略来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程玮 《福建茶叶》2016,(9):343-344
茶典籍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载体,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茶典籍对外传播中,既要准确传达出相关茶学信息,又要保留其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实际的茶典籍对外翻译活动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茶典籍传播中出现弱化阐释现象。本文以中国茶典籍经典之首《茶经》为例,探讨了中国茶典籍对外翻译策略,以期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文化缺失背景下对传统茶学典籍英译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笔者以《文化缺失背景下传统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研究》为课题,从引言入手,对产生文化缺失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与当前中国传统茶学典籍英译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缺失现象,最后探究了文化缺失背景下传统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恩师庄晚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茶学家和茶学教育家,中国现代茶文化事业的开拓者.庄老不仅在茶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茶的人文科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弘扬和推广中华茶文化方面可以说是高瞻远瞩、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就文化缺失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进行了简单说明,接着对我国传统茶学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文化缺失视角下传统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提出两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茶学典籍的翻译和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陈昕 《福建茶叶》2022,(3):286-288
茶学典籍英译工作的开展能促进我国经典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目的论视角,针对茶学典籍英译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究,从文化传输的角度对茶学典籍英译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以茶学经典《茶经》的英译为例进行针对性分析,旨在能借助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茶文化翻译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琳琳 《福建茶叶》2016,(11):334-335
《茶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学专家陆羽所撰写的,是我国一部重要的记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上,《茶经》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角度,来对比中美两国翻译人员对《茶经》典籍进行翻译过程中,传递文化内涵、内容语义等各方面的差别,并对翻译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是茶学界与茶文化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一致,其原因是茶学概念的扩大和茶文化概念的提出。然后从文化结构理论出发,在探讨茶文化结构的基础上,论证了茶文化研究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属性;最后提出应该在根据学科性质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展开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茶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具有息息相通的关联性作用。中华民族在长年的茶种植、生产、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容,给全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茶学是集茶树栽培、育种、制茶、生物化学、检验、药学为一体的分支学科,它并不局限于人们所知晓的"茶艺"或"茶道"范畴。本文重点探讨茶学科技论文的英语翻译过程以及茶学科技论文的英译技巧和策略,更好地推进对茶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茶叶》2008,34(4)
庄晚芳教授是我国著名茶学家和茶学教育家。他是中国茶树栽培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时对茶叶历史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茶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相似文献   

16.
“杭为茶都”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铉周  梁月荣  邵淑宏  陆建良 《茶叶》2009,35(3):182-186
本文分析了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产业基础,认为杭州是我国茶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现代高层次茶学人才培养中心、现代茶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城市,同时在国际绿茶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通过名茶、名泉、名具和名景的完善,茶文化历史遗存的进一步挖掘以及茶文化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建设“杭为茶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梁月荣  杜颖颖  董俊杰 《茶叶》2005,31(4):252-253
我国茶学研究与教育历史悠久,唐代陆利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标志着古代茶学体系的形成。在现代茶学发展过程中,茶学研究经历了准备期、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和全面发展期4个阶段。本文从杭州与陆羽撰写《茶经》的关系,径山寺、径山茶对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的作用,以及对现代茶学教育发展的作用论述了杭州对茶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娜 《福建茶叶》2016,(4):397-398
《茶经》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核心资料,对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茶文化起源和历史带来巨大帮助,是最重要的茶文化典籍。本文重点分析英国学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的《茶经》,通过分析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中关于传统儒释道翻译的优劣,体会译者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茶文化翻译策略。Francis Ross Carpenter译本基本保留《茶经》中传统文化的部分,是不可多得外文翻译好译本。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粹于一身,渐而沉淀了浩瀚磅礴兼容并包而又温婉含蓄的文化内涵。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也意味着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本文在简要概述了翻译目的论的相关内容后,又分析了我国茶学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输现状,并最后以翻译目的论为切入点对我国的茶学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输策略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赵彦丽 《福建茶叶》2016,(9):339-340
典籍《茶经》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其历史悠久,包含着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以《茶经》及其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角度为基础,探究了其中的美学价值以及在进行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