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类型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土地退化成因,原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一个方面。而人为活动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结果,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地贫瘠、土壤污染、土壤破坏五种类型,并提出了退化土地的管理及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TM片结合地学分析方法,对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土地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流域特殊的自然背景条件下,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坡地农业扩展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用,土壤侵蚀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1.14%;石漠化加春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2.93%,抗蚀年限≤10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8.94%;土地质量低,流域土地平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整理、分析、报道;介绍了该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成绩和经验;对进一步开展该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贵州南、北盘江及红水河流域属南亚热带气候,是贵州糖料甘蔗种植的最佳生态适宜区,也是贵州栽培甘蔗最早的地区。该区域包括兴义、安龙、册亨、望谟和贞丰5县(市)。本省最大的三座机制白糖厂就座落在望谟和贞丰,仅望谟就建有日榨甘蔗750t和1 000t的机制白糖厂各一座,同时区内还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麻疯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贵州省麻疯树的资源状况,为规模化培育麻疯树油料能源林提供技术贮备,对贵州省麻疯树的分布区、资源量和粗脂肪含量开展了调查和分析研究。贵州麻疯树资源分布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盘的乡镇,呈零星分布,为农家品种;现有资源结实量差异较大,一般单株种子产量在2~4kg,盛期可达15kg;不同产地种子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单株间亦存在差异;脂肪酸含量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77.37%),饱和脂肪酸含量少。  相似文献   

6.
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防护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产地要素分类原理,结合南、北盘江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研究地区的立地分类系统:提出立地资源评价应充分考虑多用途、动态原则。  相似文献   

7.
贵州的紫胶虫寄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省西南部、南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粗略统计有123种,分属 37科82属。历年共放养试验约40种,其中胶被丰满厚硕,产胶性能好。目前已普遍用于生产的列为优良寄主;产胶性能逊于前者,未普遍利用,但仍具一定生产价值者,列为具生产价值的寄主;胶被较零星或产胶不稳定者,列为不具生产价值的寄主。现根据历年试放结果,野外检查和造林实践,并结合近年来的标本采集和鉴定,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孝章 《林业科学》1995,31(1):35-43
通过调查,定位与半定位观测,研究了长江上游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间的关系。揭示了泥沙运行机制和水土流失规律,提出了小流域沙运输的输移比:流域面积小于5km^2用0.6-0.7作为泥沙输移比,流域面积小于30km^2用0.3作为泥沙输移比,推算流域水土流失量,并建立了坡面和小流域土壤流失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流域遥感影像、SRTM地形数据、土壤类型分布图、降雨量等数据,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对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估算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龙江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987.07t/km2·a,为中度侵蚀级别,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2.1360×106t。  相似文献   

10.
以云龙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解译和野外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3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遥感影像解译,收集土壤侵蚀相关指标并同时进行野外验证,以了解云龙水库流域土壤侵蚀程度。结果表明:(1)利用"3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现状调查,速度快,精度高,验证正确率达96.2%;(2)全流域土壤侵蚀面积248.53km2,占土地面积的33.36%;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13.27km2,中度侵蚀面积115.63km2,强烈侵蚀面积18.97km2,极强烈侵蚀面积0.66km2;(3)流域内土壤侵蚀量共113.34!104t,平均土壤侵蚀深1.13mm。调查结果可为云龙水库流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麻疯树资源现状与新品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的麻疯树资源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的乡镇,呈零星分布,为农家品种,全省现有地径大于3 cm的约有1.5万株.现有资源结实量差异较大,一般单株(4-5 a生)种子产量在2~4 kg,盛产期(10~20 a生)可达15 kg.麻疯树是贵州最有条件开展新品种选育的生物柴油树种,提出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是:在种质资源收集和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杂交试验研究;将种源和家系测定结合,首先选择出优良种源或家系.再进行无性系选育,最后评选出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贵州杉木气候类型的数量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除西北部外,其余均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省除威宁和南、北盘江,红水河干热河谷外(解放后也有引种),其余各地均有杉木分布。由于我省自然条件复杂,杉木的生态特性对环境要求较严,各地宜杉程度及生产力差异很大。其中以黔东南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各县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数量、质量为全省之冠,其生产力很高,是我省杉木的主产区;其次是赤水河流域的赤水、习水一带;北部务川、道真及东北部松桃等县有一定数量分布;其余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则分布零星,生产力不如前者。为合理布局我省杉木生产,必须作好杉木产区区划。而杉木气候类型的划分则是区划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土壤侵蚀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定位与半定位观测,研究了长江上游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间的关系。揭示了泥沙运行机制和水土流失规律,提出了小流域泥沙运移的输移比:流域面积小于5km~2,用0.6~0.7作为泥沙输移比;小于30km~2,用0.3~0.4作为输移比,推算流域土壤流失量,并建立了坡面和小流域土壤流失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4.
掌握云南省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是制定全省防治水土流失规划及措施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等手段,在获取云南省降水、土壤、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数据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云南省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对比分析10年来全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104 727. 7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 33%。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诺瓦底江六大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9. 29%、30. 97%、30. 74%、21. 83%、25. 90%和19. 58%。全省土壤侵蚀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轻度和中度侵蚀面积减少,其余强度侵蚀面积增加趋势明显。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减少29 534. 04km~2,减少22. 00%。  相似文献   

15.
利用“3S”技术对湖南省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1995年和2000年的土壤侵蚀现状都表明,湖南省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东西方向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马鞍状递降、南北方向由南向北呈长波式递降的规律;②1995年湖南省主要存在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3种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约占总侵蚀面积的98.85%,2000年湖南省基本上消灭了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仅存水力侵蚀类型;③湖南省土壤侵蚀面积在时间序列上呈下降之势,2000年较1995年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728.55km^2。水力侵蚀类型中各侵蚀强度面积有增加的,也有减少的,部分侵蚀强度的面积增加是因为更严重一级或几级的水力侵蚀区、重力侵蚀区和工程侵蚀区经治理后形成的一种假象;④通过精度验证,判读准确率平均为89.83%,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川全省为研究区域,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降雨、土壤可蚀性、地形、植被覆盖因素对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研究区不同地貌单元单因素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应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高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不敏感比例相对较小,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以研究区中部龙门山脉北端至西南部雅砻江中游一线分开,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中度以下敏感性区域,而东部大部分地区属高度、极敏感性区域。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与土壤侵蚀现状总体分布是基本一致的,降雨、土壤类型、地形起伏以及植被覆盖等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其中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因而,在其它自然影响因素极难改变的情况下,充分有效保护区域内现有原始森林植被和植被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对控制土壤侵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盘江流域水系结构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20万地形图与1991年TM卫片结合,编制出北盘江流域1:20万水系图,并按Strahler定级法分级,揭示了该流域的水系结构特征,初步分析了水系发育与地貌、岩性等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小流域2001年、2007年和2016年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RUSLE模型计算了2001年、2007年和2016年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踏青河左之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79.44%~80.55%;茶地面积持续增长,分别为137.92,146.46,180.84hm~2;林地占小流域面积的60.04%~67.17%;茶地和耕地陡坡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不合理开垦,致使流域内土壤侵蚀加剧。2001—2016年间土壤侵蚀量的分别为44 133.38,46 600.56,44 856.95t/a。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变化幅度在5%左右。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之间为耦合关系,研究区茶地变化对较耕地对流域内土壤侵蚀影响小,需加强流域内耕地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南、北盘江下游鲁贡河上游防护林体系营建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到1992年,该地区林业用地比例已占61.17%,垦殖率由原来的45.86%下降到31.67%;森林覆被率为52.07%;在林种结构中,各小流域经济林比重都在30%以上;该地区已初步建成一个以防护林为主,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并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南、北盘江下游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华山松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晋南、陇东、秦岭、伏牛山均有分布,再南则西沿陕、甘边境及白龙江流域川西山区以至贵州、云南,东沿大巴山、巫山、鄂西以真至贵州,而以云南分布最多。华山松的垂直分布,一般在1,500—3,000米之间,云南可高至3,500米,处在高山耐寒针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其垂直分布上段与铁杉、云杉、冷杉相接,下段则与硬松类及阔叶树相接而与之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