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容丘陵地区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句容市水稻晚粳面积较大,水稻收割迟,腾茬晚,部分稻茬小麦播种期偏迟,影响了句容市小麦高产、稳产。晚播小麦由于播种期迟于适宜播期1周以上(11月15日以后播种),冬前积温少,冬前和冬季不能形成或很少形成有效大分蘖成穗,只能依靠主茎成穗为主,主茎成穗比例占80%左右。因此,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小麦苗期生长的冬前积温趋于升高,正常播期小麦冬前易出现偏旺或旺长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冬小麦播期与播量关系的意见,即处理好冬前积温与苗龄的关系,把握好种子大小、出苗、叶片生长、分蘖,以及温度消耗与播期、播量相关联的因素,科学控制播量,尽量采取精量播种和半精量播种。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由于播种期晚,因此无法充分利用冬日前的阳光资源,导致光照、积温等不足。与适期播种的小麦相比,晚播小麦在生育生态特征与生理生态特征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因此栽培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就晚播小麦独杆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借此促使独杆栽培技术获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晚茬小麦是利用甘薯、棉花、夏大豆等晚熟作物的茬口播种小麦,是扩大小麦面积,提高小麦总产的一条成熟经验.但是,晚茬小麦错过了播种适期,造成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积温不足;加之这些晚茬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大,致使这部分麦田的小麦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低产田".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而形成的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可以比一般常规晚播栽培增产10%~20%.  相似文献   

5.
乐亭县徐家店乡,历年小麦播种面积在1000hm2以上,由于一年两茬,年年都有133hm2的晚播麦。这些晚播表年前不分荣,次生根在5条以下,还有一部分是无次生根的"光棍汉"。晚播小麦按常规管理,每公顷产量只有2250kg,最高不过3000kg该乡农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巧管晚播小麦的经验,使晚播麦每公顷产量增加到4500kg,最高达6000kg。产量比常规管理翻了一番。他们巧管晚播麦的具体方法是:1.酌情浇封冰水,起雪追施腊肥晚播麦不宜浇封冻水,墒情差、保水性差的麦田,适当浇小水。追施腊肥可在冬末春初雪前或雪后进行,顺垄…  相似文献   

6.
1.播期和播量(1)一般认为 ,小麦地膜覆盖能够保墒保温 ,为防止冬前小麦狂长 ,播期应推迟5d~7d。可是从近年来运城地区大面积实施小麦地膜覆盖的情况看 ,按常规适时播种的小麦 ,没有发现冬前狂长现象。特别是1998年播期墒情较差 ,凡是雨后趁墒播种的 ,出苗就比较好 ;而推迟播种期的 ,缺苗断垄现象就较严重。所以在适播期内 ,要抓住墒情 ,按照“有墒不等时”的原则 ,及时进行铺膜播种。(2)群体是检测小麦产量的3大指标之一 ,播量是影响群体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 ,地膜覆盖田的小麦比露地小麦分蘖多50 % ,甚至1倍以上 ,…  相似文献   

7.
小麦播后管理技术问答1.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降水年型与补水灌溉动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冬小麦的用水效率为目的,在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变规律及麦田耗水规律基础上,从应变管理决策的角度,根据阶段降雨与麦田耗水的关系确定了冬小麦的生育阶段降水年型指标,进一步确定了对应于不同年型的补水灌溉动态管理措施;根据全生育期降水年型确定小麦补水总量;根据播前底熵年型确定播前造墒水量;根据播种一拔节期降水年型确定春季第1水补灌时间。  相似文献   

9.
稻茬小麦机械化播种与人工撒播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稻麦周年机械化,推广小麦机械化播种,集成与配套不同播种条件下小麦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通过大田试验,设置适期、迟播和晚播3个播期,每个播期内比较小麦一体化机条播和人工撒播2个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扬麦16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播期内机条播处理小麦出苗率、每穗粒数、实际产量均显著高于人工撒播处理,且机条播处理小麦基部节间较撒播处理有缩短趋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机条播处理小麦出苗率、每穗粒数、株高和产量均显著降低,与人工撒播相比,不同播期机条播处理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利用率分别提高7.1%~8.2%和5.0%~5.9%。  相似文献   

10.
1.施用地基本情况 沼肥的施用田设在永济市卿头镇董村农场,地处永济市东端,全场占地0.146万hm^2,其中耕地面积0.12万hm^2,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棉花为主。2010年小麦秋播时,由于棉田腾茬过晚延误了小麦晚期播种,后在晚播的麦田内施用了沼肥。  相似文献   

11.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水1~2次,还可大大提高晚播冬小麦的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冬小麦的用水效率为目的 ,在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变异规律及麦田耗水规律基础上 ,从应变管理决策的角度 ,根据阶段降雨与麦田耗水的关系确定了冬小麦的生育阶段降水年型指标。进一步确定了对应于不同年型的补水灌溉动态管理措施 :根据全生育期降水年型确定小麦补水总量 ;根据播前底墒年型确定播前造墒水量 ;根据播种 -拔节期降水年型确定春季第 1水补灌时间  相似文献   

13.
蓄灌及盖秸对晚播冬小麦增产节水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 ̄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 ̄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稻晚熟品种和直播稻面积的扩大,小麦播期被不断推后,对小麦单产提高影响较大。通过几年来对晚播小麦的调查分析,只要配套技术运用得当,照样能取得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它不仅克服了单纯稻套麦易早衰的弊病,而且能适应不同年份的播种条件,技术灵活性强。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水稻晚熟品种和直播稻面积的扩大,小麦播期被不断推后,对小麦单产提高影响较大。通过几年来对晚播小麦的调查分析,只要配套技术运用得当,照样能取得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它不仅克服了单纯稻套麦易早衰的弊病,而且能适应不同年份的播种条件,技术灵活性强。  相似文献   

16.
小麦精量机播增产显著磁县讲武城乡讲武城村农民李新安,承包27亩麦田。去年秋天,在县农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播用“超大穗”小麦品种,使用拖拉机耕地和精播机进行精量播种,亩播量5.5公斤(其他地块亩播量11公斤以上),10月25日播种完毕,比...  相似文献   

17.
王新生 《河北农机》2023,(9):121-123
在土地、肥料、灌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等基础上,对于适应性非常广、抗逆性比较强、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使用小麦专用宽幅播种机械进行播种,从而科学有效地扩大小麦播种宽度,增加小麦播种行距,精确控制单位面积播种量和播种均匀度,可有效解决常规播种中出现的矮苗,缺苗断垄现象。通过应用小麦宽幅匀播方式,可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有助于对根系发育和根系吸收能力进行提升,让小麦更好地生长。单株生长的特别旺盛,提升了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小麦长势均匀、麦穗大、粒大、粒重、高产、高效。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山东单县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优势与要点。  相似文献   

18.
1.整地 由于麦后播种时间紧迫,因此伏播夏大豆的麦田最好在小麦收获前浇串茬水或收获后及时浇底墒水,然后结合耕地撒施基肥。每0.067hm^2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000~1500kg,复合肥30~40kg。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山西省小麦生产经历播前底墒不足,播种困难,播后干旱少雨,至2月4日前一冬无雪,秋冬气温异常偏高、干旱持续加剧的不利气象条件,小麦苗情长势是近年来较差的一年,据各地1月下旬调查,全省冬小麦3类苗情比例为3∶3∶4,与冬前4∶3∶3相比,一类苗减少一成、三类苗增加一成。2月4日-6日,一场瑞雪从天而降,给久渴的麦苗送来甘霖。据气象部门测定,小麦主产区运城、临汾、晋城地区4日-6日平均降雨量分别达到9.2 mm、12.5 mm、19.7 mm,对缓解当前小麦主产区旱情,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十分有利。当前,立春已过,小麦返青在即,这场降雪无疑为春季田间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各地要以这次降雪为契机,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新高潮,为2014年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小麦均匀摆播机和麦田镇压器"两项农机装备,近日通过了由省农机局组织的专家成果鉴定。秸秆全量原位还田后,小麦条播机常因开沟器堵塞而造成播种质量大幅下降,缺苗断垅现象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