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通过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系数εi(k)及关联度γi,研究影响秋甘薯早世代品系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秋甘薯早世代的主要性状与单株薯块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单薯重>蔓粗>分枝数>上薯数>结薯数>藤叶重>蔓长>上薯重,为选育高产的适宜秋栽的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茜  王良平 《种子》1994,(4):46-47
该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通过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系数εi(k)及关联度γi,研究影响秋甘薯早世代品系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秋甘薯早世代的主要性状与单株薯块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单薯重>蔓粗>分枝数>上薯数>结薯数>藤叶重>蔓长>上薯重,为选育高产的适宜栽的品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鄢铮  王正荣 《作物杂志》2014,30(1):30-32
为了给淀粉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甘薯的9个农艺性状与其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甘薯主要性状与淀粉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鲜薯产量>干物率>出粉率>单株分枝>单株结薯数>中薯率>单株蔓重>最长蔓长>大薯率。与淀粉产量最为密切的相关性状是鲜薯产量,关联度为0.9229,其次是干物率,关联度为0.9060,大薯率影响较小。因此,在选育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时,应该多选择鲜薯产量高、干物率高、出粉率高、分枝数较多以及中等薯块数量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罗维禄 《种子世界》2005,(10):39-39
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分枝性较强,单株分枝7~9条,茎叶生长势较旺盛,顶叶绿,叶片心齿形,叶脉、脉基及柄基均为淡紫色,蔓绿色,蔓粗中等,结薯早,单株结薯数3~5个,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薯块大小较均匀整齐,薯块下纺锤形,薯形光滑美观,薯皮红色,薯肉淡红色,薯块耐贮藏性中等,种薯萌芽性中等,长苗较快。主要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金山57。  相似文献   

5.
人工模拟荫湿环境对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遮光增湿的方法,通过比较30个玉米自交系在荫湿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研究了荫湿环境对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设置的遮光增湿环境明显增加了环境湿度,极显著降低了光照强度和光量子,而不影响环境温度;荫湿环境导致玉米自交系有效功能叶数和雄穗分枝数减少,株高、穗位高、百粒重和单株粒重降低,茎秆和果穗变细,穗长变短,行粒数减少,而第7叶长、第7叶长宽比和纹枯病指数增大,ASI延长,与自然环境下这些性状的表现差异均极显著,且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达85.08%,根据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获得的各自交系的综合评价值(D)可将30个自交系分为耐荫湿性强、耐荫湿性中和耐荫湿性弱3个类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综合评价值D影响显著的性状指标是第7叶长、雄穗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回归方程的R = 0.896,达极显著,预示可根据这些性状受荫湿环境影响程度进行耐荫湿性玉米育种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相似文献   

6.
荫湿寡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为明确荫湿环境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主要组成性状的影响。笔者比较了30个玉米自交系和18个杂交种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自然环境比较,荫湿环境下杂交种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降低72.2%、41.90%、25.95%、53.79%、64.81%和14.69%,差异极显著;自交系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减少66.97%、34.69%、28.82%、48.49%、62.03%和6.40%,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采用综合耐荫湿系数和t检验将18个杂交种评定为耐荫湿性强的品种有5个,耐荫湿性中的品种有7个,耐荫湿性弱的品种有6个;30个自交系评定为耐荫湿性强的有8个,耐荫湿性中的有10个,耐荫湿性弱的有12个。  相似文献   

7.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秦薯1号自交后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对甘薯的分枝数(x1)、最长蔓长(x2)、分枝总长(x3)、节间长(x4)、蔓粗(x5) 、叶面积(x6)、单株绿叶重(x7)、藤叶重(x8)、单株薯数(x9)、单薯重(x10)、根冠比(x11)和单株产量(y)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绿叶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高产育种以单株产量为选择目标时,应以单株绿叶重、单株薯数和单薯重的选择为主,结合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蔓粗,对这7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国内外高光效、耐弱光甘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指导。研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高光效、耐弱光种质特性;(2)弱光对甘薯农艺性状、光合特性、逆境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高光效甘薯种质筛选及甘薯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4)高光效、耐弱光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建议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制定育种目标,改进育种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甘薯产业机械化和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9.
皖苏17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徐薯22为母本、宁99-9-5为父本,在其有性杂交后代中定向选育出的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对皖苏178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性好,中短蔓,分枝数多,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高抗蔓割病,耐贮藏,淀粉率和淀粉产量比对照徐薯22分别增加5.47%和5.34%。适合在以淀粉加工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种植。2013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3002。  相似文献   

10.
甘薯是我国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引进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八个优良甘薯品种,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苏薯8号的经济产量较高,性状较好,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1.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万薯34"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良平  刘文惠  陶小洁 《种子》2004,23(2):48-49,62
本文介绍了甘薯品种"万薯34"的来源及其产量和主要形态特征、经济性状的表现.结果显示: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大,大中薯率较高,薯块烘干率、出粉率高,抗黑斑病,耐贮性好,是一个高产质优,适合加工薯类淀粉的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北方甘薯主产区泰安市栽培的不同基因型的主要甘薯品种鲜薯、薯干产量与13个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子间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研究得出各个影响因子的关联序,影响鲜薯产量因子的关联序为:分枝叶柄鲜重>分枝叶片数>地上部总鲜重>分枝鲜重>分枝条数>分枝叶片鲜重>主茎叶柄鲜重>主茎长度>分枝长度>主茎粗度>主茎叶片数>主茎叶片鲜重>主茎鲜重;影响薯干产量因子的关联序为:分枝叶片鲜重>分枝长度>分枝叶柄鲜重>分枝条数>分枝叶片数>主茎鲜重>主茎长度>分枝叶片鲜重>分枝鲜重>主茎粗度>主茎叶片数>地上部总鲜重>主茎叶柄鲜重;气象因子对鲜薯产量影响的关联序依次为: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最低气温>平均气温>14时湿度>10cm低温>5cm低温>0cm低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对薯干产量影响关联序依次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5cm低温>10cm低温>14时湿度>0cm低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  相似文献   

13.
苏渝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从徐薯18×苏薯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优质早熟食用型甘薯品种。1主要特征特性苏渝76顶叶绿色、叶脉紫、叶片心脏形,叶色和茎色绿,长蔓型,茎粗0.52cm左右,单株分枝5~8个,薯形下膨肪锤形,薯皮黄色,薯肉桔红色,干物率24%~28%,单株结薯数3个左右。抗根腐病,耐干旱性强。该品种栽插后发根还苗快,结薯早,结薯集中整齐,商品薯率高,熟食品质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素含量为2.5mg/100g,维生素C含量为19.0mg/100g,总糖含量为5.8%…  相似文献   

14.
泉紫薯96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秋以泉薯10号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国品鉴甘薯2016024),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1)350048。泉紫薯96兼具优质、富含花青素、产量和干物率较高、耐贮藏、适应性好等性状,综合表现突出,适宜作为鲜薯食用。对其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苏渝 30 3(渝苏 30 3)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于 1991年从宁 B5 8- 5×苏薯 1号的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优良淀粉加工及饲用甘薯新品种。 1997年以来分别通过了四川省、重庆市、江苏省和江西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主要特征特性 顶叶绿边缘带褐色 ,叶片心脏形 ,叶柄绿带紫色 ,蔓绿带紫色 ,长蔓型 ;单株分枝数7~ 8个 ,单株结薯数 3~ 4个 ,薯型下膨纺锤形 ,薯皮红色 ,薯肉淡黄色 ,结薯整齐 ,商品薯率高。育苗试验表明 ,该品种萌芽性好 ,出苗量较多 ,薯苗粗壮 ,百株苗重为 831g,比徐薯 18高 10 .1% ;栽后发根还苗快…  相似文献   

16.
不同脱毒甘薯品种间产量与品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在玉溪市引进8个优良甘薯新品种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并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甘薯品系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薯数及大中薯数情况、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产量较高,达3.61t/667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7.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甘薯地方品种具有很多优异的基因,但是很多性状未能得到利用。为有效利用我国甘薯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表型上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177份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结果表明, 1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2~2.08之间, 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8.40%~46.83%之间,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1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77份甘薯地方资源分为2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收集的甘薯资源主要分布在Cluster 3和Cluster 4,另外3个时期收集的资源则分布相对分散。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在表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收集时期,“薯皮色、薯肉色、茎直径、最长蔓长、基部分枝”在11个性状中变化最大。在描述型性状上,5个阶段收集的占比最多的资源的薯肉色以“白肉、黄肉、淡黄肉、桔黄肉、淡黄肉”在变化。在数量性状上, 2010—2019年阶段的茎直径显著缩小,基部分枝性状在5...  相似文献   

18.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薯北方区试中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回归分析发现,单株茎叶重、大中薯率、小薯率和单株结薯数与鲜薯和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单株茎叶重和干率与淀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鲜薯产量与干率、淀粉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中薯率显著正相关,与小薯率显著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和淀粉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淀粉率和大中薯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茎叶重、蔓长、分枝数和干率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向均存在差异。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选择茎基部粗、蔓长较短、分枝数较少、薯块大小较均匀、数量适中和大中薯率较高的品种。若进行高干率和高淀粉品种选育,还需注重干率和淀粉率等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随机区组对比试验,研究甘薯分枝期主蔓打尖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枝期主蔓打尖处理可使甘薯生育期延长,株高降低,主茎叶片数减少,但分枝数增加,单位叶面积增大,光合面积增加,使光合产物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因此,南疆地区种植甘薯,可采取分枝期(主藤蔓长至12~14节)摘去主茎顶尖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黄玫瑰甘薯由中国农业大学选育,属食用型品种,母本为美国的Goldstar,父本为遗字138、徐薯18以及美国的Rose等15个品种,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黄玫瑰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2016—2019年在北京市大兴区低肥力沙壤土地种植,甘薯产量高、品质优良。一、种植表现1.特征特性种薯萌芽性较好,薯秧中长蔓,分枝数6~9个,茎粗中等,叶片心形,顶叶淡紫色,成叶绿色,叶脉紫色,茎蔓绿色带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