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物健康状况与适宜的营养关系密切。许多疾病与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有关 ,因此 ,营养的供给是特别重要的。1 营养缺乏动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 ,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含量都应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外 ,就会发生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剩。特别需要精确限制以保持稳定的营养成分有 :VA、VD 钙、磷、硒和食物中的能量等。均衡日粮的营养物质含量在不同动物生长阶段应有变化 ,而且 ,不同的动物品种之间也有差异。适合犬营养的日粮不一定适合于猫。虽然 ,在自然条件下 ,犬、猫都是食肉的 ,但是 ,犬已经能够靠植物…  相似文献   

2.
普氏原羚自然栖息地草地矿物质营养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氏原羚的保护工作,对普氏原羚主要栖息地的青海湖布哈河上游地区高寒草甸的矿物质营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应用显微分析法分析动物食性,采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矿物质含量。结果发现,牧草萌发期的混合牧草硒和铜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牧草快速生长期(Cu,F2,27=3.27, P=0.008; Se,F2,27=3.27, P=0.009),但牧草枯黄期与萌发期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牧草品种体内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唐古特铁线莲、沙蒿、芨芨草是主要的高硒植物,其中芨芨草硒含量最高。芨芨草是普氏原羚的基本食物,占总食物的13.68%,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886)。碱蒿、冷蒿、紫花针茅是主要的高铜植物,其中紫花针茅的铜含量最高,是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占总食物的9.40%,但不是普氏原羚的喜食植物(选择性指数为0.037)。因此,对放牧动物来说,普氏原羚栖息地存在严重的矿物质营养不平衡问题,属于严重硒缺乏区,季节性铜硒缺乏区,普氏原羚基本食物是高硒植物芨芨草,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硒含量,普氏原羚的主要食物是含铜量最高的紫花针茅,增加了其食物的平均铜含量。增加牧场高硒和高铜植物的比例,提高土壤牧草的硒和铜元素的含量和扩大普氏原羚的采食范围都是保护普氏原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明海  李熠 《野生动物》2008,29(3):138-146
有蹄类动物营养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动物种群和其环境中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构成了这一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本文从食性分析、营养状况评价、食物营养质量评价、消化与能量代谢、取食行为、营养容纳量和营养生态位等主要方面对这一学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动物营养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中彪  张琼 《饲料工业》2003,24(4):41-44
在整个地球的食物链中,各种生物都能按自己的生存方式摄取营养物质,以保障整个生态的平衡。而营养物质的流转过程就是动态的营养过程,在这个营养过程中由于主体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微生物营养、植物营养和动物营养,当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营养过程的负担过重就会打破整个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随着动物遗传育种学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动物的生产水平和对营养物质利用率有了极大提高,这50%~75%取决于营养研究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动物与营养研究结合,使动物生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动物生产性能总体提高了50%~200%。猪的生长速度和饲…  相似文献   

5.
猪是单胃动物,这意味着它们只有一个胃(与之相比,牛有四个胃).猪是杂食动物,表明从解剖学来讲猪能消化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食物.猪的消化系统与人类非常相似.消化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较小的小分子物质.动物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过程(咀嚼、胃和肠的收缩)和化学过程(酸、酶等的作用),每一种过程都其有特定目的,即将饲料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物质(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  相似文献   

6.
毛皮动物的消化道短,消化能力弱,不适合消化高纤维食物,而以消化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饲料为主。研究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是毛皮动物必需的营养来源,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则既对毛皮动物的毛皮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与一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此外,人们对毛皮动物的能量需求及其饲料能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蜜蜂的营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和饲养蜂群,了解蜜蜂生长、发育、繁殖各个时期的营养要求是很重要的。蜜蜂的天然食品是花粉和花蜜。当无蜜可采时,它就采集一些过熟果实的甜汁、植物流出的甜液和昆虫分泌的甘露蜜;在没有花粉采集时,蜜蜂也采集动物的粉状饲料或植物的孢子。但是这些代用品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所以养蜂  相似文献   

8.
日粮营养调控技术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技术进步 ,我国养猪产业发展迅猛。为保障猪体健康及其生长潜力的发挥 ,学术界为此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 ,开发出了系列具有不同作用效果的营养调控物质 (也称营养代谢调节剂 ) ,并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1 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及特点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是指胃肠道消化饲料的内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包括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寄生虫等生物环境因子和温度、pH值、酶活性等非生物环境等。1.1 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程度较低 ,容积有限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食物进入胃内后 ,完全排空的时…  相似文献   

9.
现代动物生产中,为了追求高生产率,使用高蛋白、高能量饲料较为普遍,并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多种添加剂,过量的氮、磷、微量元素等随动物粪尿排出,污染环境.本文对应用营养调控手段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减少氮、磷、微量元素等代谢产物随动物粪尿的排出量,防止环境污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们曾一度认为动物机体内存在核苷酸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因此不需要从食物中补充。然而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对外源核苷酸也有需要,并视个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特定的生理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幼龄动物细胞增殖分化快,核苷酸需要量增加;当动物处于肝损伤、疾病和饥饿等情况时,外源  相似文献   

11.
动物的营养需要应随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美NRC认为,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料,它确定了动物对各种养分的最低限量.本文主要探讨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改变营养需要量的各种因子。要保证日粮配方中各种养分平衡,比推算的要复杂得多。饲养场的管理水平、环境条件、气候、防疫和饲养法都与动物生长密切相关。要想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际中去,上述条件就尤为重要。在试验条件严格时得到的营养需要量,应尽力修正到与养殖场外界因素相适应的营养需要量。国內外不同条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在不同的研究条件下得到的各种养分的推荐量也不一样.这样就要求把实践经验、良好的判断和科研成果密切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的动物品种和各个生长阶段制定出动物的营养需要量。  相似文献   

12.
毛皮动物的消化道短,消化能力弱,不适合消化高纤维食物,而以消化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饲料为主。研究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是毛皮动物必需的营养来源,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则既对毛皮动物的毛皮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与一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此外,关于毛皮动物的能量需求及其饲料能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健康养殖是广大畜牧行业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中草药因其天然绿色、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在畜牧养殖中逐渐被应用于替代抗生素,并显现出较好的药理效果。生姜粉是一种具有优良营养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在动物养殖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文章从生姜粉的生物活性组成、生物学功效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相关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为其在动物健康养殖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平衡猪氨基酸营养──减少氮排出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动物生产密集或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动物粪便有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粪便中的氮和磷是主要的污染源,平均而言,进人生态系统的磷60%来自于动物生产。氮和磷对植物而言是重要的营养素,从这一点来说,动物粪便是有价值的肥料。但如果美中氮和磷超过植物的需要量或在土地休产期施肥,氮和磷就会被雨水冲刷出土壤,进入地下水或地面水系统。为此,欧洲各国在两年前已建立了有关法规。例如德国规定在今后两年每公顷土地最多可撒播170千克氮,且只能在耕种期撒播。立法是为防止土壤中氮和磷浓度的进一步升高。170千克氮相当于传统饲养…  相似文献   

15.
减少养猪业对环境污染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出的粪尿已远远超出生态环境的再循环能力。因而造成对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加之粪便散发出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如荷兰、德国、英国等,试图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解决因发展畜牧业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这种解决方法使得畜牧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目前,营养学家已经将过去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转移到采取多种方式来有效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与减少粪便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上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国…  相似文献   

16.
生态营养饲料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营养饲料的概念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粪臭素、三甲氨等恶臭气体和粪尿中的氮磷等元素、重金属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不仅要求食物富含营养、卫生安全,而且也要求整个生产的全过程有良好的环境。因此,降低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畜牧业污染成为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在动物营养、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兴起一门边缘科学——动物生态营养学,它是研究环境(饲料库)-畜禽(基因库)-畜产品(产品库)3因素间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平衡及动态调控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营养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维生素需要量是动态的 ,是随其基因型、生产性能高低、所用生产体系的不同而不同的 ,还随着人们对维生素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不同。这意味着 ,维生素推荐量和维生素添加指南都需要经常更新。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指南 ,其中的推荐量是根据“最佳维生素营养”的长期概念加以更新的 ,这有助于营养师保证动物的健康和性能目标不因维生素供应量的问题而受害。只有当动物有效利用了为生长、健康、繁殖和存活而通过日粮提供的养分以后才算是实现了最佳营养。虽然所有的养分 ,如蛋白质、矿物质和水 ,对于动物的功能都极为重要 ,但维生素却另有其…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的消化追酶可以促进饲料的消化。饲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都容易被动物自身的消化系统分解。然而,许多其它成分,如植物细胞壁中的多聚糖,仅能部分地被单胃动物,如猪和禽所消化。反刍动物可惜助其瘤胃中的微生物发酵分解这些细胞壁多聚糖,而单胃动物对这些多聚糖的发酵仅局限于大肠,因此发酵很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毛皮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皮动物的消化道短,消化能力弱,不适合消化高纤维食物,而以消化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饲料为主。研究表明,蛋白质和脂肪是毛皮动物必需的营养来源,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则既对毛皮动物的毛皮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与一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此外,关于毛皮动物的能量需求及其饲料能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都在不断深化和变更。今天的消费者要求食物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既要富于营养又要求清洁卫生和安全,有益于健康并给人们以享受的感觉。因此,对产品在品质与风味上的要求愈来愈高。同时,对于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加严格。很明显,今后肉、蛋、奶的高效益生产仍将是基本目标。但是,动物生产带来排泄物的环境污染,必须引起动物营养学家的重视。例如,在猪禽排泄物中最令人关注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