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北省2017~2018年逐日PM2.5浓度地面观测数据和CUACE空气质量模式的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5 pollution),定量评估了2018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冬季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贡献,并分析了石家庄市气象条件和PM2.5浓度的同期月变化。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18年冬季河北省气象条件不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其中,北部、西北部地区气象条件极为不利,使PM2.5浓度同比上升28%~45%,不同城市的气象条件变化存在显著差异;2018年石家庄市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2.7%,其中气象条件使PM2.5浓度同比下降3.1%,说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显著。可见,EMI指数可定量诊断和评估污染期间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市道路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和PM10浓度的削减作用,以郑州市建设路为研究对象,选取4种乔-灌型植物配置,采用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器(CW-HAT200S)及气象仪(Kestrel 5000)测定其PM2.5、PM10浓度和气象因子,分析乔-灌型植物群落对PM2.5和PM10浓度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道路环境下PM2.5和PM10浓度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日动态变化规律表现较为一致,均呈“U”型,早晚高,中午低;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削减率与温度、风速和湿度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乔木枝下高较低、有多层高度的配置形式对颗粒物的削减更有效果,群落配置“美人梅+红叶石楠+黄杨”在垂直方向上削减效果最好,群落配置“悬铃木+海桐+构骨”在水平方向上削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以PM2.5等颗粒物为载体在大气中悬浮和扩散,植物叶表面复杂的微观形态结构可以吸附PM2.5等颗粒物,对消减近地表的大气重金属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对植物叶片吸附与吸收PM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能力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1)深入探讨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其在大气—植物系统中的化学行为关系,进一步阐述植物叶面吸附和吸收重金属的相关机理;2)大气颗粒物粒径越小,附着的重金属含量越高,但关于亚微米级颗粒物(PM1)的研究十分有限,进一步探究植物叶面对亚微米级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吸收有助于筛选更高效的城市绿化树种;3)需要从角质层厚度、结构组成等角度深入探讨角质层吸附和吸收大气重金属的差异,为实现大气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樊玲凤  王羽 《绿色科技》2023,(4):131-135+150
在分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24小时连续自动数据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研判得出首届湖南“旅发会”焰火燃放对张家界市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导致市电业局空气自动站PM10、PM2.5、NO2浓度短时急剧升高,其中PM10、PM2.5浓度在焰火燃放1 h达到峰值,随后浓度逐渐下降,NO2浓度则在焰火燃放2 h后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充分反映焰火燃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主要取决于烟花质量优劣、燃放区域布局、燃放时段控制以及气象因素影响。对于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指引,也为其他城市举行活动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俞欣妍 《绿色科技》2024,(2):20-25+29
为了研究三明市区周边的森林康养环境,以福建省三明市虎头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研究了该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虎头山地区的负氧离子浓度各个季节,最低值都大于3000个/cm3,符合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要求;各样点PM2.5浓度含量分季节表现为:冬季PM2.5的含量为30~50μg/m3,而其他季节的PM2.5含量在20μg/m3左右,虎头山地区的冬季PM2.5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结合气温与湿度可以看出,4个季节中,由于冬季气温过低、空气PM2.5含量略高于其他三季,故冬季的康养性和游玩性低于其他3个季节;春、夏、秋3个季节则是具有高负氧离子浓度、适宜气温和适宜湿度,是虎头山游憩功能效益最好的3个季节,非常适合森林康养旅游业的发展。故虎头山的空气负氧离子与PM2.5含量符合森林康...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江西省新余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交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新余市森林游憩区与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年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全年中各月份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城市绿地;1月、3月和4月城市绿地PM2.5浓度显著高于森林,其他月份差异不明显;夏季6—8月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分别达到其全年最高值和最低值。(2)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M2.5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随距地面垂直高度的增加,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先下降再上升后保持不变,PM2.5含量逐渐降低,距地面高10 m处林冠中层具有较高的空气负离子和较低的PM2.5含量。(3)不同季节森林空气负离子与PM2.5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相关性各不相同。结果表明:新余市森林...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9和2020年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春节期间烟花禁放对安庆市空气质量的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安庆市2020年烟花禁放后,春节期间优良天气比例为87.5%,比2019年提高25%,没有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等级的天气。2020年除夕及正月初一,安庆市PM10及PM2.5的峰值浓度比2019年同期分别降低了78.8%、70.5%,SO2及NO2略有下降。2020年春节期间,烟花燃放对PM10及PM2.5的平均贡献量比2019年分别下降了81.7%、76.4%,说明烟花禁放起到了显著的污染削峰作用。此外,2020年春节期间城区及市郊PM10及PM2.5浓度比禁燃前都有所下降,且城区的峰值浓度比市郊下降得更为显著,禁放后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随机性高、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在森林燃烧过程中可释放出高浓度PM2.5颗粒物。PM2.5是除直接烧伤和窒息外,对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也会给林区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文中结合国内外以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室内模拟燃烧等为实验手段的森林燃烧研究,总结森林燃烧释放PM2.5的采样方法、成分分析、扩散研究、控制方法等研究进展,分析影响森林燃烧释放PM2.5的气象因素、可燃物特征、林火行为等因素,以期为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降低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以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琳林 《绿色科技》2022,(2):116-118
分析了2019年肇庆市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AQI达标率、不同污染级别、首要污染物占比等月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肇庆市冬春季主要以PM2.5或NO2作为首要污染物,除臭氧外的各项污染物浓度也相对较高;夏秋季首要污染物主要以臭氧为主,臭氧浓度也相对较高.4~7月份的AQI达标率较高,8~11月份超标率相对较高,且臭氧月...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森林和绿地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我国粉尘颗粒物污染状况,并总结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从4个角度总结目前城市森林与PM2.5的关系研究,包括森林对颗粒物吸附机制、PM2.5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不同尺度下植被移除PM2.5的效果比较以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因素,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树种的范围、针对研究不同树种特异性吸附偏好及加强各尺度研究的结合等,以更有效地应用城市森林进行大气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13.
噪声污染是当前城市主要污染种类之一,被称为人类的"隐形杀手"。大学校园绿地属于特殊的专用绿地之一,其对噪声的反射、吸收、折射等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的强度。文中利用通过HS5660D型精密噪声频谱分析仪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进行24小时观测的数据,依据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噪音标准值,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不同区段的环境噪声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分析不同绿地的减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绿地作为消减颗粒物污染的重要载体,对缓解空气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虽然从不同尺度对绿地和空气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从遥感数据的时间序列对以AOD为代表的综合空气污染物与绿地的相关性及其模型规律研究却鲜少涉及。文章选取武汉市2000—2015年的绿地与AOD为对象,运用ENVI解译遥感影像获取绿地和MODIS AOD数据,进而运用Fragstats计算绿地及其因子的景观指数,在10km网格尺度探讨绿地及其因子的景观指数与其对应的平均AOD值的相关规律,并得出规律模型,旨在为城乡规划设计、生态类相关规划设计与空气污染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选取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小气候实测分析。试验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4个不同结构类型的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冬季进行了连续3 d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由常绿针叶林构成的纯林、混交林型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具有降温增湿效应;草坪型绿地和由落叶乔木构成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经研究得出了不同结构类型园林绿地温度、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对城市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