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构建安徽省农业保险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农业保险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探索两大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9年安徽省农业保险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保险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呈现较大的波动;农业保险子系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度较高,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维持在0.73~0.80之间,整体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中级协调水平,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选取9个指标,对生态环境选取5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先呈稳步上升趋势,后期有所波动,生态环境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期内,耦合协调类型多在轻度失调衰退类与濒临失调衰退类之间徘徊,仅2017~2018年上升至勉强协调发展类,后又降回濒临失调衰退类,说明目前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基于此,提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以陕西为例,基于改进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FSR)模型将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和农业贸易金融三系统各自细分为DFSR 3个层次子系统,同时运用三参数灰色差分方程模型模拟2018—2022年陕西地区3个子系统的预测数据,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系统未来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功效值呈加速改善趋势,农业贸易金融系统功效值具有较大的振幅区间,在2013年前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呈失调趋势,耦合协调度在0.5左右;2013年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呈波浪上升趋势,2022年将在0.8左右,未来5年三系统的发展将更加协调,农业生态环境-经济-贸易金融三系统将从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山东省2011—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生产与农民收入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系统与农民收入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过程,探索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农业绿色生产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度耦合,其耦合协调程度历经中度、高度、极度耦合协调阶段,其协调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有望达到优质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李刚 《现代农业》2024,(1):62-68
科学测度农业经济与农业低碳协调发展水平,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以农业经济发展系统和农业低碳发展系统为切入点,选取28项具体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伊犁州的农业经济与农业低碳协调水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三地州两系统之间都呈高耦合,协调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虽然两系统达到了协调状态,但总体协调程度还相对较低。鉴于此,从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规范主体行为,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补齐短板,提高农业经济与农业低碳协调水平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确分析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绿色经济效率协调发展度,对改善高污、高排、高耗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分析法计算出2007—2016年各省域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协调度,从时序及截面2个维度评价中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绿色经济效率协调发展阶段及水平,为探索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提供现实依据。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及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协调水平均有所提升,且东部各指标的发展优于中西部地区;从区域分类结果看,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等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最高,其协调发展水平较好,而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省等中西部省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协调性相对较弱,各省域的发展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9.
为陕西省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模型分析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极高,耦合协调度从2009年的0.350 6升至2018年的0.571 2,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但仍处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矛盾仍较突出,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未来一段时间应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2009—2019年农业保险组织制度创新与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模拟两系统间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组织制度创新与农村产业兴旺的耦合协调度略低于与农民生活富裕的耦合协调度,且二者均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农业保险组织制度创新与两系统的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梯度化"特征;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补贴力度的加大是促进农业保险组织制度创新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保险恰恰是保障农业产出的有效路径。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必要保障的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不断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文章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9~2019年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发现:2009~2019年,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分布在0.292~0.639之间,从2012年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测算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评价得分发现:两系统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单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无法决定耦合协调度的增长,如果两者中一方的发展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也会呈现失调的状态,只有当两系统的综合发展评价得分均较高时,耦合协调度才会平稳增长,出现协调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性的提出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均值在[0.91,1.00]之间,处于高度耦合阶段;(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27,0.7555]之间,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除上海市外,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的协调发展状况均表现为农村现代化水平滞后;(4)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的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偏移。由此可知,未来发展应在主要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同时整体发展重心向西南部转移。  相似文献   

14.
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到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性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旅游经济与交通是相互影响的两个复杂系统,两系统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以河北省为例,构建了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09年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北省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等级均在逐年提升,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严重失调发展到2009年的初步协调状态,两系统间的协调互动作用明显。但是两系统间协调等级还较低,发展水平不高。通过探究两系统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关系,为优化旅游经济与交通的互动发展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W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结合耦合模型与系统学思想,采用CRITIC-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乡镇数据库等数据,以W县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地区2021年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以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均值来看,经济系统综合发展处于上升期,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好,空间上相似性和差异性兼具;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整体处于勉强协调以上阶段,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基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和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划分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不协调,大部分地区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只有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两方面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2013—2018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从时间序列看,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综合指数始终低于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特征,且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人口城市化滞后状态,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从空间格局看,西部地区呈现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协调发展类型因省区分的空间格局;2018年,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中级协调状态,部分省市(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12个省市(自治区)均实现协调发展类型提升,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西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