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目的】基于燃烧风洞实验室进行室内点烧试验,定量揭示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燃烧释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变化特征,为森林火灾释放的颗粒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东北东部山区红松人工林为对象,构造不同风速、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的可燃物床层。基于燃烧风洞实验室进行108次点烧试验,利用溶气胶监测仪(美国TSI Dust Trak 8533)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不同粒径颗粒物预测模型。【结果】风速是影响4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最主要因素之一,PM1受风速(37.207%)和温度(25.651%)影响最大,受可燃物含水率影响最小(8.304%); PM2.5受风速(43.293%)和可燃物载量(22.855%)影响最大,受燃烧效率(7.509%)影响最小;PM4受风速(43.552%)和可燃物载量(21.225%)影响最大,受可燃物含水率(6.841%)影响最小;PM10受风速(40.832%)和可燃物载量(23.337%)影响最大,受可燃物含水率(6.946%)影响最小。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PM  相似文献   

2.
俞欣妍 《绿色科技》2024,(2):20-25+29
为了研究三明市区周边的森林康养环境,以福建省三明市虎头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研究了该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虎头山地区的负氧离子浓度各个季节,最低值都大于3000个/cm3,符合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要求;各样点PM2.5浓度含量分季节表现为:冬季PM2.5的含量为30~50μg/m3,而其他季节的PM2.5含量在20μg/m3左右,虎头山地区的冬季PM2.5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结合气温与湿度可以看出,4个季节中,由于冬季气温过低、空气PM2.5含量略高于其他三季,故冬季的康养性和游玩性低于其他3个季节;春、夏、秋3个季节则是具有高负氧离子浓度、适宜气温和适宜湿度,是虎头山游憩功能效益最好的3个季节,非常适合森林康养旅游业的发展。故虎头山的空气负氧离子与PM2.5含量符合森林康...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江西省新余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交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新余市森林游憩区与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年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全年中各月份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城市绿地;1月、3月和4月城市绿地PM2.5浓度显著高于森林,其他月份差异不明显;夏季6—8月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分别达到其全年最高值和最低值。(2)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M2.5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随距地面垂直高度的增加,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先下降再上升后保持不变,PM2.5含量逐渐降低,距地面高10 m处林冠中层具有较高的空气负离子和较低的PM2.5含量。(3)不同季节森林空气负离子与PM2.5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相关性各不相同。结果表明:新余市森林...  相似文献   

4.
城市园林绿地消减大气PM2.5浓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绿地能有效消减城市空气中的PM2.5浓度,缓解大气污染状况。文中结合现有研究,综合阐述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作用机理,探讨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园林绿地中植物种类、绿地结构、绿地面积和宽度对大气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总结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车流量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污染条件对PM2.5浓度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应进一步探讨PM2.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消减PM2.5浓度的尺度效应、城市绿色空间滞尘功能评估以及PM2.5的消减量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收集相关活动水平数据,结合排放因子法,建立了邢台市2018年工业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2018年邢台市工业燃烧源SO2、NOx、CO、VOCs、PM10、PM2.5、BC、OC的排放量分别为2426.94、13784.76、31554.21、2433.85、977.36、395.47、9.72、18.92 t。行业分析表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对SO2、NOx、CO、VOCs、PM10和PM2.5的排放贡献率最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BC和OC的主要贡献源。能源结构分析表明:煤炭燃烧是SO2、NOx、CO、PM10、PM2.5的主要来源,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是VOCs、OC的主要贡献源,其他液体燃料燃烧是BC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结果显示:SO2、NOx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是世界上破坏性最强、毁灭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笔者对山地森林火灾的成因、燃烧特点、扑救时机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山地森林火灾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火灾扑救措施,为安全扑救山地森林火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使用2015~2017年我国29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物PM2.5、PM10、O3浓度和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日数据,对每个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进行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然后Meta分析合并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结果表明:PM2.5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除风速)呈相关、PM10浓度与所有气象变量呈相关,而O3也与所有气象变量(除相对湿度)呈相关,但O3与气象变量的相关方向和PM2.5、PM10相反。通过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21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都得到较好程度的解释(R2>0.5)。同时,对影响PM2.5、PM10和O3的主要气象因素的效应进行了合并。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森林火灾的引发因素很多,且一旦燃烧蔓延速度非常快,扑救难度大,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分析了森林火灾的危害性,提出了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阶段不同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海钢  肖希  章程  赵丽碧 《绿色科技》2023,(24):185-189
分析了苏南某地2022年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为O3和PM2.5,O3月均值占标率呈双峰变化,其他污染物呈“U”形变化,O3高值日的O3小时浓度在11:00—19:00均处在较高位,PM2.5高值日的PM2.5小时值全天处于较高水平。各污染物月均值相关性分析,NO2与CO、PM2.5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O3与NO2、CO负相关,PM2.5与NO2、CO正相关;日均值相关性分析,1-3月份、11-12月份,PM2.5与PM10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4-10月份,O3与PM2.5、PM10的相关性较好。在O3和PM2.5超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北省2017~2018年逐日PM2.5浓度地面观测数据和CUACE空气质量模式的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5 pollution),定量评估了2018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冬季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贡献,并分析了石家庄市气象条件和PM2.5浓度的同期月变化。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18年冬季河北省气象条件不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其中,北部、西北部地区气象条件极为不利,使PM2.5浓度同比上升28%~45%,不同城市的气象条件变化存在显著差异;2018年石家庄市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2.7%,其中气象条件使PM2.5浓度同比下降3.1%,说明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显著。可见,EMI指数可定量诊断和评估污染期间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琳林 《绿色科技》2022,(2):116-118
分析了2019年肇庆市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AQI达标率、不同污染级别、首要污染物占比等月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肇庆市冬春季主要以PM2.5或NO2作为首要污染物,除臭氧外的各项污染物浓度也相对较高;夏秋季首要污染物主要以臭氧为主,臭氧浓度也相对较高.4~7月份的AQI达标率较高,8~11月份超标率相对较高,且臭氧月...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以PM2.5等颗粒物为载体在大气中悬浮和扩散,植物叶表面复杂的微观形态结构可以吸附PM2.5等颗粒物,对消减近地表的大气重金属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对植物叶片吸附与吸收PM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能力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1)深入探讨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其在大气—植物系统中的化学行为关系,进一步阐述植物叶面吸附和吸收重金属的相关机理;2)大气颗粒物粒径越小,附着的重金属含量越高,但关于亚微米级颗粒物(PM1)的研究十分有限,进一步探究植物叶面对亚微米级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吸收有助于筛选更高效的城市绿化树种;3)需要从角质层厚度、结构组成等角度深入探讨角质层吸附和吸收大气重金属的差异,为实现大气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9和2020年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春节期间烟花禁放对安庆市空气质量的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安庆市2020年烟花禁放后,春节期间优良天气比例为87.5%,比2019年提高25%,没有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等级的天气。2020年除夕及正月初一,安庆市PM10及PM2.5的峰值浓度比2019年同期分别降低了78.8%、70.5%,SO2及NO2略有下降。2020年春节期间,烟花燃放对PM10及PM2.5的平均贡献量比2019年分别下降了81.7%、76.4%,说明烟花禁放起到了显著的污染削峰作用。此外,2020年春节期间城区及市郊PM10及PM2.5浓度比禁燃前都有所下降,且城区的峰值浓度比市郊下降得更为显著,禁放后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Rothermal模型原理,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方程的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燃烧蔓延理论模型。将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置于燃烧实验台进行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风速、坡度等因子获取燃烧数据,并将其与理论模型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所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剩余物燃烧蔓延模型对于大兴安岭林区采伐迹地火灾扑救以及采伐迹地火灾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Understory prescribed burning is being suggested as a viable management tool for restoring degraded oak–pine forest communities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s yet information is lacking on how this will affect ecosystem processes. Our objectives in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watershed scale effects of understory burning on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in coarse woody debris (CWD), forest floor and soils. We also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burning on three key biogeochemical fluxes; litterfall, soil CO2 flux and soil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We found burn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understory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in CWD, small wood and litt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los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from the fermentation, humus and soil layer probably as the result of low fire intensity. Burning resulted in a total net loss of 55 kg ha−1 nitrogen from the wood and litter layers, which should be easily replaced by future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e found a small reduction in soil CO2 flux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burn but litterfall and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ontrols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following the burn. Overall, the effects of burning on the ecosystem processes we measured were small, suggesting that prescribed burning may be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ool for restoring oak–pine ecosystems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1-2007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种类有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这3种蔓延方式之间相互演变,多数为地表火与地下火同时存在。夏季林火蔓延速度普遍较慢,地表火蔓延速度大多在0.05m/s以下;浅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2-4m/h、草甸为1-3m/h,深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0.2m/h以下、草甸为0.05m/h以下;树冠火蔓延速度一般为180-600m/h。  相似文献   

18.
森林地下火特征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地下火在燃烧时观测不到火焰,传播速度较慢,燃烧时间长,难以察觉,但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文中阐述了森林地下火产生的原因、地下火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并将森林地下火防控先进技术设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构建"空中-地面-地下"多重监测系统和保障消防水源与重视火后管理的森林地下火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森林防火部门的地下火预防、监测、扑救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