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第2代杉木幼林的水文学过程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 ,根据连续 3a观测所取得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第 2代杉木幼林的水量平衡和养分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 1170 6mm ,其中 3 5 3mm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 ,占降雨量的 0 3% ,林内穿透水为 10 17 3mm ,占 86 9% ,另外林冠年截留量为 149 77mm ,占年降雨量的 12 8%。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 42 8 0 5mm ,占年降雨量的 36 5 7% ,其中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分别占总径流的 4 31%和 95 6 9%。系统另一输出形式蒸散量为 86 2 6 4mm ,为年降雨量的 6 2 2 %。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 ,由降雨输入的N、P、K、Ca、Mg等元素的总量为 5 3 173kg·hm- 2 ·a- 1 ,径流输出量为 42 5 6 3kg·hm- 2 ·a- 1 ,净积累量为 10 6 10kg·hm- 2 ·a- 1 。与稳定态的第 1代杉木林相比 ,第 2代杉木幼林的林冠截留量成倍减少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量和径流总量都高于第 1代杉木林 ,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对较弱 ,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稳定态的第 1代杉木林差。从生物循环来看 ,第 2代杉木幼林的养分存留量大 ,表明第 2代杉木幼林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大量地保存在林木中 ,造成土壤中养分的逐渐减少 ,维持持久的林地生产力应引起重视。第 2代杉木幼林  相似文献   

2.
以杉木第2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形对种子园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杉木第2代种子园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同一坡位、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坡向杉木第2代种子园土壤及植株有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西坡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植株全氮、全镁及全铜的积累,东坡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及植株全钾、全钙及全锌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遗传测定和种质资源开花特性观测结果,从马尾松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76个优良无性系作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其中,5个无性系来自种源试验林优良个体,17个无性系来自优树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49个无性系来自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优良个体,5个无性系为高产脂优良品种。利用这些建园材料,于2008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营建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8 hm2。从建园材料选择、营建技术、抚育管理和树形管理技术等方面总结了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营建关键技术,可为我国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杉木第3代良种的改良效果,2015年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营建了杉木第3代良种改良效果测试林。造林6a后,品种间、品种内单株间生长差异结果表明:第3代良种平均树高为6.73 m,比第2代良种高9.97%;平均胸径为10.94 cm,比第2代良种大28.86%;平均单株立木材积为0.03782 m3,比第2代良种大70.59%。且第3代良种林分单株间生长分化较第2代良种林分小,林相更整齐。因此,泰宁产区可利用杉木第3代良种营造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5.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枝叶与树皮养分积累量占林木总积累量的 75 % ,采伐利用应仅取走树干而在林地中留下其它部分 ,让其分解使养分元素归还给土壤。草本层、灌木层与凋落物层三者的养分积累量为 88 13kg·hm- 2 ,是重要的养分库。第 2代杉木中养分元素的年积累量为 93 13kg·hm- 2 a- 1 ,略高于第 1代杉木林的养分年积累量。总归还量为 89 4 9kg·hm- 2 a- 1 ,其中凋落物归还 17 4 6kg·hm- 2 a- 1 ,略低于第 1代 ,淋溶的养分量 72 0 4kg·hm- 2 a- 1 ,是凋落物的 4倍多。吸收量为 182 6 2kg·hm- 2 a- 1 。与第 1代相比 ,第 2代杉木林中土壤K、P的含量高 ,而N、Ca、Mg 3种养分  相似文献   

6.
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营建技术,涉及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规划设计、抚育管理等方面。建成的7.13hm^2杉木第3代种子园嫁接成活率达93.9%,近1年生抽高达124.07cm。根据种子园营建实践,提出了杉木第3代种子园营建经验和建议,以供开展杉木第3代种子园全面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7.
8年生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林生长优良,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7.49 m、10.8 cm、0.0462 m3;杉木第2代种子园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受到中度偏弱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的遗传控制;以8年生材积为指标选择出12个优良家系和7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家系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1.93%,入选单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4.36%,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2年在福建省泰宁县营造杉木不同良种生长对比试验林,分析了良种8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结果表明:第3代良种8 a林龄时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比第2.5代良种分别高出3.6%、9.1%和23.8%,比人工林混合种(CK)分别高出22.2%、44.8%和148.1%;第3代良种树高及胸径年均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03 m及1.50 cm,比人工林混合种分别高出22.6%和44.2%;第2.5代良种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00 m和1.38 cm,比人工林混合种分别高出19.0%和32.7%;而第3代良种和第2.5代良种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差异不显著.第3代良种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74%、25.58%及57.05%,各性状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人工林混合种(CK),而第2.5代除树高变异系数显著低于人工林混合种(CK),其余性状变异系数与CK无显著明显差异.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杉木第3代良种在泰宁地区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和林分整齐性,为泰宁区域推广应用杉木第3代良种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9月15日,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夏季达沃斯间隙表示,谈公司井未考虑调整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本支出计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位观测获得数据,对11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中N、P、K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作了系统研究.杉木各器官中N、P、K吸收量高低顺序为N>K>P.杉木林中N、P、K总贮量为43.054 g*m-2,其中N为25.718 g*m-2,P为2.627 g*m-2,K为14.709 g*m-2.N、P、K元素的年吸收量为7.262 g*m-2a-1;年积累量为4.837 g*m-2a-1,其中N为2.901 g*m-2a-1,P为0.295 g*m-2a-1,K为1.641 g*m-2a-1, 年归还量为2.425 g*m-2a-1,占年吸收量的33.39%.N、P、K元素的周转期分别为19 a、28.9 a、15 a,流动能力以K>N>P为序;富集率N为1.36,P为1.22,K为1.47,迁移速度以K>P>N为序.与同龄第1代杉木林相比,第2代杉木林中N、P、K元素的迁移、循环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11.
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杨叶枯病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1,将F2代分离与感合作为感病,抗病株与感病株分离比例为1∶3,说明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是由一对纯合隐性等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柳杉第2代种子园亲本幼林期变异规律与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营建的柳杉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1年生亲本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嫁接保存率达96.3%;建园亲本的抽高和接穗直径等性状在无性系和重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无性系的重复力较大,抽高、接穗直径的重复力分别达0.829和0.653。以生长性状为主要指标,兼顾病害情况,初步综合筛选出25个优良无性系,其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是非常宝贵的柳杉种质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桂阳县是否适合引种杉木第三代良种,以杉木第三代良种为研究对象,以会同杉木种为对照,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不同种源杉木的平均地径(胸径)、平均树高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分析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的径阶株数分布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相同母质的红壤样地中,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的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杉木第三代良种的平均地径(胸径)、平均树高、生物量、蓄积量均优于会同杉木种;(2)不同母质的红壤样地中,相同种源杉木的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杉木第三代良种与会同杉木种在母质为页岩的红壤中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胸径)等生长情况更好。研究表明,相较于会同杉木种,杉木第三代良在桂阳县的生长状况更好,且更适合在母质为页岩的红壤中生长。该研究结果可为桂阳县后续科学引种杉木第三代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杉木1年生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关于现有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在世界林学界范围内已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同,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的将2代人工林的多种表现称之为“第2代效应”,包括品种改良和施肥等措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常规措施导致的负面影响在内,造成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试验的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是中国家族企业生存寿命的一个真实写照。横观世界500强、综观中华老字号,具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屈指可数。有统计调查数据表明,70%的企业传不过第二代。85%的企业传不过第三代,  相似文献   

16.
杉木第三代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二代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杉木第三代优树的选优区域和选优林分。提出了优树的选择优方法和步骤,并相应制定出优树树干、树皮、侧枝、结实等形质标准,优树分树龄、密度的绝对生长量标准和相对生长量标准。同时,对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组成及建园时无性系配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6年生杉木种子园半同胞子1代与子2代林成林对比研究表明,在树高、胸径生长上,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同世代不同家系较不同世代同家系间差异更显著,世代均值间和世代与家系的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据此,在种子园产量缺乏的情况下,可采集其半同胞子1代林种子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8.
杉木第2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12年生杉木第2代子代测定林的主要生长性状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各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表现最好的30个家系,12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61 m、16.76 cm、0.1600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95%、5.55%、14.24%,平均现实遗传增益为31.78%,这些优良家系适合在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及周边Ⅱ类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荣智健的离去并非意味着这一红色家族的落幕。留守中信泰富的荣家子嗣已然粉墨登场。2009年年初的一系列关于中信泰富外汇巨额亏损、重挫于“澳元对赌协约”的报道将荣智健——这位荣氏家族的第三代子嗣推向舆论的顶峰。荣氏家族能否一如既往安然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水果及其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根据水果栽培历史和开发利用程度,习惯将水果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水果。第一代水果是指人工选育栽培的传统的水果,主要种类有梨、桃、葡萄、苹果、柑桔等,目前种植面积很大,约占我国水果面积的80%以上;第一代水果栽培历史悠久,一般在几百年以上,有的在千年以上,果品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在我国的水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代水果是指近几十年来开发的人工栽培的野生山果,主要种类有猕猴桃、草莓、山楂、冬枣等;第二代水果面积约占我国水果面积的10%左右。这些水果是近一、二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水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