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洪涝灾害发生年份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灰色系统GM预测模型与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结合起来,对洪涝灾害发生年份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对洪涝灾害发生年份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和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根据黑龙江省1980-2015年农业洪涝和干旱数据建立G(1,1)累加预测模型,并对黑龙江省2015年之后出现的严重级别以上洪涝灾害的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1980-2015年,黑龙江省洪涝灾害发生级别高于严重等级的年份符合G(1,1)累加模型x~(^(1))(k+1)=3.786e~(0.1752k),该模型精度达到了四级,可以利用此模型进行预测。预测得到2015年后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年份为2022年;黑龙江省干旱灾害发生级别高于严重等级的年份符合G(1,1)累加模型x~(^(0))(k+1)=15.849e~(0.0799k),该模型精度达到了二级,利用此模型预测得到严重干旱灾害出现的年份为2020年。  相似文献   

3.
苏超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05-207
根据百色市右江灌区1961—2010年降水量统计数据,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发生时间的分布特征,建立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利用残差检验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并对该灌区未来2次洪灾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避免了人为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精度较高,方法简单,为制定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是制约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子。本文做了保证率的计算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 G(1 ,1) 预测模型,对内蒙古武川县未来年份的降水量进行了灰色预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农牧业生产单位及决策者提供长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六安市洪发生年份建立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洪涝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将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引用到洪涝灾害预测中,利用凌河流域1960~2010年44个观测站(其中大凌河流域33站、小凌河流域11站)的降水资料,对凌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预测,并将其与传统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的年均降水量预测值,大凌河流域的均方误差(MSE)为0.003,决定系数(R2)为0.927;小凌河流域的均方误差(MSE)为0.0037,决定系数(R2)为0.8481,均满足误差精度要求,其结果均优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均方误差值和决定性系数。说明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用于洪涝灾害预测效果良好,为洪涝灾害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利华  孙惠合  仲维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08-20209
对徐州市1960~2009年秋季降水量进行Z坐标变换,求得旱涝指数,以旱涝指数确定秋旱年份序列。对秋旱灾变序列取不同维数,建立GM(1,1)预测模型群,预测结果为灰区间,提出用频次来白化灰区间,确定下一个秋旱发生年份,以期对徐州秋季干旱预测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GM(1,1)模型在房地产价格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灰色预测方法GM(1,1)模型的构造与模型检验。利用1998年1-6月中间房地产北京指数建立了北京市房地产价格指数预测模型。经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预测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9.
以Z指数为旱涝指标,确定宿州市大涝年份,应用改变背景值的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通过调整m值提高模型精度,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宿州市大涝发生年份GM(1,1)预测模型,并对宿州市下一个大涝发生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灰色理论预测随机水文要素的基本方法。对建立的黑河干流枯水和丰水预测模型进行了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据此对黑河干流枯水、丰水的年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新陈代谢模型的我国棉花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2011年我国棉花产量,基于灰色预测建模思想和新陈代谢原理,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常规GM(1,1)模型和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新陈代谢预测模型比常规预测模型精度高。用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的我国2011年棉花产量为614.968 3万t。  相似文献   

12.
常引  孔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41-9142
阐述了神经网络及其BP算法的工作原理,将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农民收入研究领域,并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陕西省农民纯收入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算法的收敛速度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未来农民收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金华市7个县(市)1968~2012年梅雨汛期降水量的实测数据,对金华市梅汛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外推法建立各个地区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金华地区梅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多峰型,但从总体形势上看.近45年的梅雨量是呈上升趋势;经检验,浦江等地区预测的中长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说明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外推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这些地区梅雨期降水量的预测较准确,此预测模型可以为中长期降水预报及政府部门决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以丰富该地区棉蚜预报技术。[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彭泽县近28年来棉蚜的发生规律性及影响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蚜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并在鄱阳湖北部棉区开展了预报试验。[结果]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伏蚜发生等级存在4年主振荡周期,而棉花苗蚜发生等级周期性振荡不明显。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棉花蚜虫的发生为害与冬季气候背景及中短期气象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预报试验表明:利用单站要素研制的棉花蚜虫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在气候相似区推广应用的信度是可靠的。[结论]为有效开展棉区棉蚜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金华江流域下垫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预报方案很难反映金华站洪水规律。从这一点出发,重新制定金华站洪水预报方案,将重要水利工程考虑到方案中,并在资料选取、预报根据站选择,以及参数率定的过程中充分论证,采用合理的方法消除资料不足、面雨量计算及土壤初值等误差因素对方案的干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最后,采用组态化的免编程技术,建设金华站洪水预报系统,提高金华站洪水预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的再认识,结合对林省农村具体情况的分析,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200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危害程度,提出了以避洪农业设计和耐涝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减灾生态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避洪农业和耐涝农业生产技术能显著减轻洪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桃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地的桃园均有发生,部分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文明确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规范测报及生产防治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者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梅疏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15-22419
鉴于降水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的特点,中长期降水预报一直是气象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主要采用平滑处理消除异常值,对年降水量进行分级,建立滑动平均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通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南京市2009、2010年年降水量进行了试预测。结果表明,2009年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2.17%,2010年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3.09%,预测精度较高。同时,为弥补滑动平均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极端年份无法预测准确的缺陷,利用灰色灾变系统,对南京市极端降水年份进行预测。两者结合能更好地完成南京市年降水量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白先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79-6581,6597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冰雹天气及其预报方法。[方法]针对桂林地区的冰雹发生情况,结合桂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资料,总结分析影响桂林地区冰雹的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特征,探索冰雹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方法。[结果]桂林地区每年都会出现1~2次冰雹,冰雹发生受地形影响明显,地理分布极不均匀;时间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发生在春季,且多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冰雹十分有效,桂林地区冰雹的回波单体强度≥50 dBz,回波顶高≥10 km,垂直液态水含量≥40 kg/m2,常配合有中气旋,冰雹很强的时候,还会出现三体散射特征。冰雹的预报以短时临近预报为主。[结论]该研究为冰雹的预报、人工消雹和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