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吐鲁番市设施蔬菜水分高效利用的合理灌溉方式,调查了沟灌和滴灌对吐鲁番市日光温室早春茬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鲁番市,滴灌哈密瓜每667 m2 产量比沟灌高100 kg,每667 m2纯收入多1 017.6 元;滴灌黄瓜、辣椒和番茄每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稍低于沟灌;但滴灌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比沟灌高1~3 倍。综合考虑,滴灌是吐鲁番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重点推广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
环绕滴灌施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对果树环绕滴灌施肥与畦田灌冲施肥的效果研究表明,苹果采用环绕滴灌施肥技术具有很大的节水增产潜力,在比畦灌对照节约灌水37%、节约纯养分7%~15%的条件下,产量增加34.1%~45.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2~1.5kg/m3,滴施"圣诞树"水溶肥处理的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因此,在果树生产中推荐采用环绕滴灌施肥,萌芽期滴施水溶肥(20-20-20)11kg/667m2、果实膨大前期滴施(19-8-27)20kg/667m2、膨大后期滴施(16-8-34)20kg/667m2,每次灌水30~35m3/667m2,可获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综合性状最好,其主蔓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平均单果质量、产量及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理论产量达48 21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78.21 kg/m3,较对照分别增长11.09%和35.50%;且较对照节水33.01%,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西瓜生长、品质提升以及养分吸收,同时可以实现高产、节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旱地节能日光温室集雨节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棚面、集水面集水作为自供、半自供水源解决干旱、半干旱区节能日光温室节水问题,以越冬茬黄瓜为指示作物,以产量、水分利用率、吨水产值、节水效率、土壤供水量为指标,对渗灌、滴灌古暗灌的供水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渗灌的各项指标最高,个体发育快,生长良好,是一种可在旱区推广应用的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京郊日光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量,以番茄‘欧盾’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3 700 kg/hm2,较对照增产6.5%,果实品质有所提高,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9.8%;其次是T2处理,较对照增产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4.4%;T3处理较对照产量有所降低。综合产量、品质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单次灌溉24 mm(T1处理)是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6.
芭田水溶肥在露地茄子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露地茄子滴灌条件下,通过对芭田和金土地2种不同水溶肥对茄子生长、产量以及投入产出比情况的影响的研究,提出全生育期追肥7次、苗期每次滴灌施芭田肥3kg/667m2、结果期每次滴灌施芭田肥4kg/667m2的处理适合茄子生长,比常规沟灌冲施尿素对照节水27.4%,增产23.0%,节约纯养分21.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kg/m3,每667m2节本增收1420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番茄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采用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和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进行同田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产量为3 988.6 kg/667 m2;安装膜下滴灌产量为5 614.3 kg/667 m2,比对照产量增加1 625.7 kg/667 m2,增产率为40.8%。表明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可以将少量的水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延长结果期和采收期,增加结果数量和单果质量,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效益。同时安装膜下滴灌使番茄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根部灌肥、灌药方便,节省劳力,是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石榴滴灌节水、施用水溶肥节肥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株行距为3 m×5 m的石榴园,10年生的石榴根系主要分布于地表下0~80 cm之间,集中分布于0~60 cm之间,少量分布于深100 cm处,水平分布于半径180 cm以内,集中分布于150 cm以内。节水试验处理2用水量(18 m3/667 m2)恰到好处,既满足了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又不浪费水资源,保证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传统沟灌节水35.71%。采用滴灌方式施入水溶肥,667 m2灌水18 m3,施20 kg磷酸二氢钾+10 kg尿素,比传统多点穴状施肥节省8.6 kg磷酸二氢钾;节肥生产方式投入产出比为6.55%,而常规生产的投入产出比为10.09%。通过石榴节水节肥试验,确定了石榴的最佳滴灌水量及施肥用量,为绿色石榴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渗灌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日光温室渗灌管不同深度对土壤番茄产量以及节水效果的影响,将土壤水吸力6kPa和40kPa作为控制灌水的上、下限,从番茄产量、灌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等方面对渗灌管埋深及防渗槽有无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地采用渗灌技术增产、节水效果明显,其中渗灌管埋深30cm,下设防渗槽处理效果最佳;渗灌管埋深30 cm,无防渗槽处理次之;有防渗槽、渗灌管埋深20 cm和40 cm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法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番茄,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和沟灌等4种灌溉方法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法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均无明显影响,而对果实膨大速度影响显著。其中,第一穗果果径的大小顺序是滴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沟灌;第二、第三穗果果径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沟灌。不同灌溉方法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酸度和糖酸比均有显著差异,总的来看滴灌、普通渗灌和节点渗灌的Vc、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总酸度较低。番茄产量的顺序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沟灌。节点渗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由此可以得出,从灌溉方法的效果而论保护地栽培番茄应优选节点渗灌。  相似文献   

11.
以黔椒4号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穴灌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塑料大棚辣椒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穴灌、漫灌分别提高1.96 kg/m3和5.82 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大棚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塑料大棚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番茄的灌溉方式。结果表明:G1、G3和G4 3种灌溉方式较G2灌水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株高和茎粗。G2灌水量最少,为1 146m~3·hm~(-2),G3次之为1 601m~3·hm~(-2),G1和G4 2种灌水方式灌水量最大,约为2 000m~3·hm~(-2)。G2、G3较G4灌水方式分别节水44.2%和22.1%。G2灌水利用效率最高为48.1kg·m~-3,G1、G4最低为27kg·m~-3。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G3显著增加了番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而普通沟灌根系干质量最小,根/冠比最低。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灌水量,提高灌水利用效率,为塑料大棚番茄合适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3.
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水分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津育5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基于传统畦灌的不同灌溉方式对灌溉水在黄瓜不同生育期水分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渗灌减少了水分深层渗漏量和土面蒸发量,增加了植株蒸腾量,促使更多的水分被植株吸收利用。滴灌和渗灌分别比常规灌溉增产11.6%和15.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9.9%和68.7%。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设置单次灌水量分别为75、150、225、300、375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合理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指标对灌水量处理的反应具有阶段性。在番茄需水量较大的盛果期株高、Fv/Fm和光合速率显现缺水限制效应,荧光反应显现进入采收期以后,而叶片数则在第5穗果坐果到摘心前显现。灌水量与番茄产量及田间耗水量均为二次曲线关系,灌水量低于75m~3·hm~(-2)显著降低产量,低于对照26.72%;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增高16.19%~121.62%。综合考虑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秋冬茬温室番茄覆膜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为930~1 230m~3·hm~(-2)。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京郊温室草莓生产中使用滴灌而水肥利用率仍偏低的现状,以‘红颜’为试验材料,在草莓结果期采用相同频率、相同浓度的水肥混合液,设计4个不同的用量,研究草莓结果期的适宜水肥用量.结果表明,草莓结果期灌水总量97.9 m3/667 m2、施肥总量87.8 kg/667 m2的中量滴灌处理较好,比常规滴灌节约灌溉水23.7%、节约纯养分25.3%,增产13.4%,糖度增加1.1个百分点,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4 kg/m3,水分生产效益提高47.2元/m3.建议草莓结果期11~次年3月每7~10 d滴灌1次,3~5月每3~5 d滴灌1次,每次灌水2.6~3.5 m3/667 m2,滴施水溶肥2.5~3.8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京市果树生产水肥用量大、用工多以及环绕滴灌施肥技术参数不明的现状,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环绕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果树生长、产量、水分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环绕滴灌施肥技术,张力计读数为-25kPa时开始灌溉,每次灌水22.5~52.5mm,随水滴施水溶肥60~120kg/hm2的处理较好,与常规对照相比,节水29%、纯养分节约49%~67%,产量增加4.4%~8.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3~11.7kg/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8~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无土栽培基质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栽培基质对比试验,对草炭、樱花~农用岩棉、椰糠及自主设计的混合基质(草炭+珍珠岩)进行筛选,以探求上海周边地区最适合番茄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樱花~农用岩棉栽培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其产量最高为30 kg/m~2,分别比纯草炭、椰糠、混合基质增产42.86%、20.00%、36.36%;水分生产效率最高,为54.08 kg/m~3;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8.30、3.40、0.76 mg/100 g,亚硝酸盐含量最低;其经济效益最高,每1 m~2达到97.8元,较纯草炭、椰糠、混合基质增加45.31%、11.89%、31.81%。樱花~农用岩棉能明显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更适合在上海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当地加工型番茄为试材,采用起垄覆膜、膜下滴灌、搭架等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型番茄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起垄、滴灌、搭架均显著降低病害的发病率,番茄产量由不覆膜不起垄栽培的6 600.0kg/667m2增加到覆膜起垄栽培的7 333.3kg/667m2;膜下滴灌比黄河自流灌溉增产15.8%;搭架栽培比不搭架增产19.1%。说明起垄覆膜、膜下滴灌、搭架能够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具有增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吴兴彪 《蔬菜》2021,(7):71-74
为了明确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栽培所需的适宜滴灌量,以黄瓜"津优3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黄瓜灌溉水分配、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较对照节水50.8 mm,深层渗漏量减少42.6%,黄瓜产量提高3.6 t/hm~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3%,硝酸盐含量降低5.0 mg/kg,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 kg/m~3,增收1.42万元/hm~2。综合来看,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是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适宜滴灌量,全生育期灌溉总量为327.9 mm,其中苗期41.7 mm,初瓜期43.1 mm,结果期243.1 mm,当埋深20 cm的土壤张力计读数为-21.6 kPa时需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20.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方法之一。研究对比传统的滴灌和不同渗灌方式对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适合甜瓜的灌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甜瓜株高、径粗、果实品质等都有影响,最适合甜瓜栽培的渗灌管布设条件为埋深35 cm的内镶式渗灌管处理,解决了水分蒸发量大,作物根系吸收不到充足水分的问题,不仅节约用水,还提高了作物的生长势和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