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216”杀虫菌系湖北天门县微生物实验站从自然死亡的红铃虫虫体中分离获得;大芽孢,棱状晶体,血清型H3a3b,为苏云金杆菌中的一个新的变种,该菌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防治效果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对硫磷、滴滴涕;优于青虫菌和其它杀虫菌。 本试验属于验证“7216”对棉铃虫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用接虫法,重复三次,于药后不同时间分别调查虫口下降率和计算防治效果。 1.“7216”(1亿/m1)对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32小时虫口下降率为94.7%,防治效果71.7%;其效果明显优于青虫菌  相似文献   

2.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是危害芦叶的暴食性害虫之一。我县芦苇场1980年受害面积一万亩。洞庭湖畔各苇场,近年来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防治试验中,我们于1979年9月采用河北省高邑县土法生产的7216菌药,在室内对三龄幼虫进行50—100倍药液防治试验。1980年7月,又采用湖北省天门县微生物所生产的7216工业品菌药,在野外用机动喷雾器,以1:200倍药液,对4—5龄幼虫,分2次进行了80亩苇田的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巴东县自1981到1984年连续4年,在30点次用微生物农药“7216”拌粮食(种子)5吨以上,防治贮粮害虫收到较好效果。 用含菌100亿/克的“7216”菌粉(1981年4—5月产品),分别以0.2%、0.5%、1%、2%的用量拌玉米和小麦,贮存1年虫蛀率依次低于不处理15%、32%、52%、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粮食和种子贮藏期害虫,国内外的报道,仅属开始阶段。笔者1981—1984年在巴东县30点次采用微生物农药“7216”处理玉米和小麦种7吨以上,进行麦蛾、米象防治试验,效果良好,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1984—1986年,连续3年20余点次,用Bt乳剂、“7216”、“82—6(1)—2”3种苏云金杆菌制剂处理绿豆1000公斤,防治绿豆象效果较好。 Bt乳剂(湖北农科院植保所提供)为褐色粘稠液体,含菌12O亿/ml。“7216”和“82— 6(1)—2”(均为湖北生防站提供)含菌100亿/克,细度100目,含水4%左右,灰白色粉剂。3种菌剂均是1984年产。供试绿豆处理前无虫蛀或虫蛀7—10%,发芽率79—  相似文献   

6.
在巴拿马进口香蕉上分离获得的尖孢镰刀菌,编号为 NP1800,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进行“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米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用该菌作试验菌种,在他们试验的9种尖孢镰刀菌中,NP1800是对玉米幼苗致病性最强的菌株。尖孢镰刀菌是广寄主专化型的。我们认为该菌除为害香蕉之外,还有可能为害其他农作物。因此我们进行了尖孢镰刀菌对玉米苗期的侵染试验。获得了以下4方面的数据:(1)不同玉米品种注射接种的发病情况(2)尖孢镰刀菌对不同玉米品种发病回收统计(3)注射接  相似文献   

7.
粘虫为我国重要农作物害虫之一。自六十年代以来,对我国粘虫迁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明确了粘虫的逐代迁飞为害和不同发生区的虫源性质等问题,这就为我国开展粘虫异地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扼要介绍了我们从1979年以来对粘虫几个主要发生世代区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异地预测。其主要方法是制定统一测报调查方法,在不同发生世代区选有代表性的测报站进行系统调查,并通过“模式电报”的方式传递虫情信息,结合发生区的作物条件以及天气预报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不同世代区的历史资料,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判别分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杆菌制剂(Bt制剂)是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微生物杀虫剂。由于Bt制剂对家蚕毒性较高,在蚕桑地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解决活菌对蚕业的危害,近年来,日本东亚公司采用高压灭活法和化学灭活法研制成“Bt死菌剂”,无二次传染,对家蚕安全,很受欢迎,占销售量的50%。我们进行多种灭活菌的方法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菜粉蝶绒茧蜂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粉蝶在山西省各地菜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L.)对其幼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者等于1959~1981年先后在山西晋东南、雁北等五个地区的蔬菜产区作了调查,尤其是1977~1981年汾阳县和榆次市郭家堡大队采用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和“7216”菌或蜂与颗粒体病毒协调  相似文献   

10.
武夷菌素研究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之一,现已经过验收并通过鉴定。此菌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微生物室,从武夷山土中分离的一株链霉菌,并由黑龙江省肇东市生物制品厂投入生产。此菌素主要组成部分是核苷类抗菌素,其毒性很低,经试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一些  相似文献   

11.
吴荣宗 《植物保护》1980,6(3):35-36
在我国常见为害水稻的粘虫类主要有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劳氏粘虫(Leueania Ioreyi(Duponchel))和白脉粘虫等三种。对白脉粘虫的学名在国内发表的有关论文,农作物害虫图册和昆虫学教科书中均沿用Leucania venalba Moore。朱弘复早在1963年认为此学名“……因无模式标本比较,尚须进一步鉴核”。(见“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册、夜蛾科(一),70页)。作者近年来研究粘虫类近缘属分类时,发现过去白脉粘虫的学名确属误定,正确学名应  相似文献   

12.
王宗典 《植物保护》1982,8(4):40-40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是危害芦叶的暴食性害虫之一。我县芦苇场1980年受害面积1万亩。洞庭湖畔各苇场,近年来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防治试验中,我们于1979年9月采用河北省高邑县土法生产的7216菌药,在室内  相似文献   

13.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麦类、玉米、谷子、高梁、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为害十分严重。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ythimnn separata nucleopolyhedrovirus,MsNPV)是粘虫的一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对防治粘虫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细胞系的建立,为昆虫病毒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对MsNPV高敏感性的粘虫胚胎细胞系NEAUMs-980312的建立,为MsNPV离体培养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就粘虫活体增殖和细胞系离体培养增殖的MsNPV对粘虫幼虫的毒力进行了比较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昆虫知识”1964年第8卷第3期发表了石毓亮同志等“山东麦田粘虫的生物学”的调查研究报告。石毓亮等通过三年来的田间实际调查研究,对山东地区粘虫的生活习性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记载,对粘虫生物学上的若干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值得粘虫工作者参考;不过在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方面有一些问题拟提出商讨。 一、关于越冬代成虫活动规律。石毓亮等认为,“成虫的标准活动时间,在日落后15分钟左右开始,这与光强的强弱关系极为密切;19  相似文献   

15.
丽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种颜色粘虫色板对丽花蓟马进行诱杀试验,从中筛选出诱杀效果较佳的4种颜色粘虫板,然后,设置不同高度粘虫板对丽花蓟马进行田间诱杀效果的对比试验,探索丽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以及不同高度粘虫色板对丽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丽花蓟马对7种颜色粘虫板的正趋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蓝色>黄色>白色>浅蓝色>粉红色>青色>深红色;丽花蓟马对蓝色、黄色、白色和浅蓝色粘虫板具有较强的正趋性,这4种颜色粘虫板最佳挂放高度分别为高于山银花花蕾顶端10~30、10~20、20~40cm和20~30cm,其中高于花蕾顶端10~30cm的蓝色粘虫板诱杀丽花蓟马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6.
粘虫是世界性的一大猖獗害虫,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国内外至今尚未摸清,害虫“来无踪、去无迹”,往往因防治不及,暴发成灾。在我国,每年总有千万亩粮食作物受其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损失,对生产威胁很大。近年来,我国粘虫研究工作者进行南北大协作,共同对粘虫的发生发展规律,特别是越冬迁飞问题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大进展,井逐步揭开了“来去无踪”之谜。为总结成绩,摸清情况,进一步探讨和认识粘虫的大发生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提高理论和防治水平,中国植保学会筹委会于12月5—9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粘虫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辽宁、吉林、黑龙江、  相似文献   

17.
有效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以下缩写为EM是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活菌制剂。该产品性能稳定,功能广泛,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为了观察其在黄土高原大棚黄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2000年,经大同市科委立项,我们开展了有关应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1试验方法试验从2000年5月15日开始到7月7日结束。试验地点为大同市南郊区永久村蔬菜研究所。试验黄瓜品种为津纯2号,EM制剂为江西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第三代粘虫多发区。一般年份,除治第三代粘虫适期,正值谷子花盛期。有时由于用药技术不当,往往产生药害。对此,我们于1981年在唐窑大队谷田进行试验。 试验处理方法 试验在谷子开花期进行。施药前,先选长势一致的谷株(生育期、株高、分蘖、穗子大小,花期等),分别编号、挂牌。每个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毕节地区是黔西北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500公尺左右。粘虫是本区粮食作物的主要害虫,为第二代多发区。近几年来我们对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天敌昆虫的种类以及它们对粘虫的控制作用,现将结果整理于后。调查方法:从田间分批采集不同世代、不同虫态、不同龄期的粘虫,在室内单个饲养到成虫或寄生昆虫羽化,观察天敌种类、寄生率、羽化日期等。并对粘虫黑卵蜂生物学特性做了一些观察。一、天敌昆虫种类:据调查,在毕节地区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有如下种类: 粘虫黑卵蜂Telenomus cirphivorus Liu,广东黑卵蜂T.guangdongensis Chen et Liu,弯尾姬蜂Diadegma sp.,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 rufusbrowni(Ashmead),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1982,8(3):15-1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某些地区甩杀菌剂“异稻瘟净”兼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甚微,到底是药剂本身的药效问题?!还是病菌对其产生了抗性?!为此,我们分别于1980、1981两年在实验室用混有和不混有“异稻瘟净”的培养基对纹枯病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试验;并进行了室内外人工接菌及其药效验证。 二、材料和方法 1.纹枯病菌“抗性菌株”的收集、分离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