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氢吡啶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前苏联科学家合成并应用,主要用作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发现二氢吡啶能明显改善动物的繁殖性能。对雄性动物,有研究结果认为,添加二氢吡啶可提高射精量,但对精子活力影响不大。而国内岳文斌等研究表明,二氢吡啶可以提高精细胞质膜的完整性,促进精子的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提高精子活力,从而改善精液品质。但是至今为止,关于它对精液品质作用效应的报道还仅是局限于公牛的精液品质。所以,为探讨二氢吡啶对小鼠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2.
二氢吡啶(diludin)的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维生素稳定剂及动物促生长剂,具有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某些作用。它是最早应用于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是医学上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保健药物。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专家拉托维亚发现其对畜禽具有促生长作用[1],从此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的研究。除了对畜禽的促生长作用外,二氢吡啶还有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及防病等功能。我国对二氢吡啶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在有几家公司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了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探…  相似文献   

3.
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非营养性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二氢吡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作用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20世纪70年代,二氢吡啶被前苏联科学家成功合成,它具有维生素E(天然的抗氧化剂)的某些功能,起初只被用作油脂的抗氧化剂。Valdman等早期研究发现,二氢吡啶不仅有抗氧化能力,还有促进动物机体生长的功能。此后研究相继发现二氢吡啶还具有调节机体内分泌、改善动物繁殖性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早在1996年二氢吡啶就已经被收录进《兽药质量标准》,是农业部首次批准在我国使用的兽药类促生长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正1二氢吡啶简介二氢吡啶(Diludin)是一种具有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某些作用的多功能饲料添加剂。最早是由前苏联合成,主要用于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抗氧化剂,以防止油脂的氧化酸败。20世纪70年代,研究专家发现该物质能促进畜禽生长,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二氢吡啶展开研究,1983-1985年进行小规模研究,1988年农业部首次批准该药品在我国使用,1991年被指定为国家重点新技术产品,并在养殖  相似文献   

5.
二氢吡啶的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淡黄色结晶物,无毒、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76℃~183℃,极易氧化,需在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我国商品名称为多犊锭、吉卢金等。二氢吡啶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用作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20世纪70年代,发现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二氢吡啶可抑制生物膜的氧化,提高生物膜  相似文献   

6.
二氢吡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氢吡啶(Diludin)的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它是一种具有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某些作用的多功能饲料添加剂,可抑制脂类化合物的过氧化过程,形成肝保护层,隔断微粒体电子输送NADPH酶的活性,抑制生物膜的氧化,从而保护生物膜,稳定生物细胞组织。二氢吡啶最早由前苏联科学家合成并应用,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用于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到了70年代,前苏联拉托维亚专家发现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并在猪、鸡、牛、羊等畜禽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均取得一定促生长效果。我国对二氢吡啶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北…  相似文献   

7.
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非营养性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二氢吡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作用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结合近几年二氢吡啶在反刍动物营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其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提出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旨在为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使用二氢吡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色饲料添加剂—二氢吡啶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最早在医学上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保健药物。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专家(V_Aldman A R et al., 1997)发现二氢吡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作用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发现二氢吡啶具有促猪、鸡、牛、羊等生长,改善畜禽产品品质,提高猪、牛、羊、兔繁殖性能及防病等多种功能。目前,我国已尝试合成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二氢吡啶,为了更经济、更有效地应用二氢吡啶,有必要深入系统地了解二氢吡啶的营养功能。1 二氢吡啶的生理功能1.1 抗氧化作用 二氢吡啶能够影响生物膜…  相似文献   

9.
韩友文 《饲料广角》2001,(21):16-18,15
自17世纪初,化学界发现并制备出络合物以来,络合物的研究和应用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推动了络合物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与动物营养有关的金属微量元素主要有Fe,Cu,Mn,zn,Co和Cr。动物营养研究工作者从氨基酸、多肽是动物必需营养来源这一现实出发,用其作为络  相似文献   

10.
二氢吡啶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氢吡啶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调节动物内分泌、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增强免疫等方面。二氢吡啶在畜牧生产中主要用于改善肉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家禽产蛋率、增强动物繁殖性能等方面,还可用于防治脂肪肝、奶牛乳房炎等疾病。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微量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猪的日粮纤维营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动物营养学界对日粮纤维的研究始于17世纪。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日粮纤维(DF)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而且还会降低整个饲料的营养价值,对其一直持否定态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植物中的纤维并不是废物,对肠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促进功能,能预防若干种疾病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钒是动物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钒自从1830年被瑞典化学家Sefstrom从铁矿中发现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被确定为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钒的化合物开始被应用于糖尿病、贫血、结核、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人松绮妙子首先在茶叶中发现并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并认为这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从此,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各国学者开始了对茶多酚的大量研究工作,但这种研究工作多集中在人类食品安全。随着人们对动物食品安全性及动物福利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初茶多酚在动物生长、保健、卫生、抗病等方面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二氢吡啶理化性质及其对动物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着重阐述了二氢吡啶在养猪、养禽、养牛及水产品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5.
二氢吡啶是一种非营养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改善畜禽和水产品品质,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本文综述了二氢吡啶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并对其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二氢吡啶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红  王志耕 《饲料工业》2005,26(14):9-11
二氢吡啶的化学名称是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二氢吡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及动物促生长剂,具有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某些功能。而维生素E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可阻止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氧化,改善肉的品质。本试验以1日龄AA肉仔鸡为对象,研究  相似文献   

17.
鱼用饲料开发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涌 《江西饲料》2002,(5):20-22
渔业产业化是提高效益 , 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 , 而饲料又是渔业现代化里一个重要的 部分 . 鱼类等水产动物属变温动物 , 生活在水体环境 , 这和畜禽相比 , 是较大的特点 . 在 20世纪 50年代 , 美国开始对鱼类营养进行研究 , 并对配合饲料进行试验 ; 日本也在 1955年对 虹鳟配合饲料进行研究 . 我国对鱼用饲料的研究较晚 , 在 20世纪 80年代才开始起步 .  相似文献   

18.
专家文库     
喻传洲 《猪业科学》2021,38(11):4-4
喻传洲,男,1941年生,湖北省汉川县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6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并留校执教。专业为动物遗传育种,主要承担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著有《动物数量遗传学》《家畜遗传繁育教程》《养猪经》等,发表论文70余篇。20世纪70年代曾参与熊远著院士主持的“湖北白猪选育”课题研究;20世纪80年代参与盛志廉教授主持的“全国畜禽遗传规律及其应用”课题研究,该课题1984年获全国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二氢吡啶是一种非营养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改善畜禽和水产品品质,提高动物的繁殖性能.本文综述了二氢吡啶的结构、生理功能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并对其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遗传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经历了表型和表型值选种技术育种、DNA重组技术育种、分子技术育种3个阶段。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即开始分子育种技术阶段。国内也紧跟国际步伐,主要研究畜禽遗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21世纪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先进技术。现在,动物分子育种仍占据着动物育种大部分的领地,并将主导21世纪动物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