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农机农艺融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机农艺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各界人士众说纷纭,从"农机要跟进农艺"到"农机与农艺结合"再到"农机农艺融合",随着农艺进步和农机化水平提高,二者的关系出现了层级递进的提法。尤其是在当前农业部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背景下,国内农机学者及管理者纷纷讨论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全国各地农机推广部门也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试验示范。笔者多年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农机农艺融合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一体化推广应用,显得更为突出和至关重要。近两年来,吉林省农机推广系统努力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农机推广的一条主线,以农机农艺技术融合项目为重点,积极探索,科学实践,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探索实践1.抓理念认识的先行,在思想上形成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动力通过召开站务会、地市站长会,组织开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工作历来是我国各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工具,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成为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点之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其中强调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在实际的农业机械推广运用中,农业机械的应用效果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即“农机农艺融合”,唯有农机与农艺高度融合,机械化生产技术才能实现普及推广,进而实现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本文基于笔者实际的工作经验,浅析目前农机农艺融合情况,希望能够为以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立国  熊波 《农业工程》2014,4(S2):79-81
分析了北京市农机农艺融合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建议措施,阐述了提高农机农艺融合水平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山东是一个农机化大省,玉米是山东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推进玉米生产尤其是玉米收获机械化中,山东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的方针,将农机农艺结合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农机农艺结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建立农机农业专家推动农机农艺结合的合作机制;开创农业农机部门共推农机农艺结合的工作局面;创建农机农艺结合的示范推广基地;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的教育培训。使农机与农艺从结合到融合,共同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做好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推广工作,根据贺州市近五年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机插秧对比试验结果,总结实施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对比试验示范经验,分析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应用的做法,浅谈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加大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鹿泉城关区域站是结合了农机与农艺推广的综合性区域站。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综合性区域站的作用可以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突破制约"十二五"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推动农机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机化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的推广,同时也关系到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涉及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而农机、农艺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是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举措。1农机与农艺部门要思想认识统一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体面的劳动和尊严生活。近年来湘乡市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植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关键思路就是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依靠农机农艺融合的全新种植技术方法来实现水稻种植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提升水稻作物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相关部门针对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应当明确种植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结合水稻种植实践状况来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农艺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将农机作业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的协调融合,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论述了农机农艺的关系,并强调了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农机农艺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培训、建设示范基地、落实农田整治这些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向着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宁夏农机部门积极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工作,结合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联合建设农机化示范园区、培育农机农艺先进典型等方式,有效突破了一些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提高宁夏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骆丹 《现代农机》2023,(3):86-88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对于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者深度融合,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推行,同时也能提升农艺技术的应用效率,继而促进农业生产力进步。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机化技术,同时也非常重视农机与农艺的相互融合。部分地区的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缺乏实际经验,导致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存在问题,缺乏效率,进度缓慢。文章对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深入融合工作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深度融合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区将农机作业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的协调融合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农业部门要准确掌握农机农艺融合,调整农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并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从了解农机农艺融合的内涵入手,深入探讨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机》2011,(5):56-56
2011年4月11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联合主办的“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罗锡文、刘旭等在会上分别就农机与农艺结合、加速农机化发展做了演讲,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总工程师徐振兴做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植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关键思路就是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依靠农机农艺融合的全新种植技术方法来实现水稻种植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提升水稻作物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相关部门针对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应当明确种植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结合水稻种植实践状况来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兵团正处于迈向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急需与之相适应的先进农机具配合。因此,农机农艺相融合是兵团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兵团紧紧围绕农机农艺相融合为中心展开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十一五”期间把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运用到棉花、酱用番茄及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上,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品质量,还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进程,推动了兵团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机农艺在结合时,会由于农艺多样性给农机研发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农机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农艺的结合还存着许多问题与矛盾,本文主要探索了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途径,以期农机农艺相融合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各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农机、农艺两方面必须加强合作,攻坚克难,共同推进我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更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地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农艺和农机部门协作力度,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组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尽量做到简便易行"的农机农艺融合途径,为今后本地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作物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技术。因此,要想振兴农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必须要深入探讨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融合。而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是相互依托的。因此,分析了农机与农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现状提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康丽清 《农业工程》2012,2(12):10-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协调好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从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途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农艺学科合作研究、抓好农机农艺结合的重点、加强农机农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