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雁北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 G1)固态发酵对不同谷物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大米、黄米、藜麦、玉米和黑米作为培养基进行传统发酵,以Vc作为阳性对照,并利用方差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参数对发酵产物中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经雁北嗜蓝孢孔菌G1固态发酵以后,5种发酵谷物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性存在差异,其中发酵黄米水提物中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8.37 mg·g-1),是未发酵黄米水提物(1.98 mg·g-1)的4.23倍;而发酵黑米的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最高可达到773.41 U·g-1,是对照组(220.64 U·g-1)的3.51倍。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发酵藜麦总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于50℃水浴振荡提取80 min,发酵藜麦的总抗氧化性可达到848.13 U·g-1,是未发酵藜麦(148.32 U·g-1)的5.7...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碳源以及氮源等5个条件对硫色曲霉SQ-3产木聚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烘干温度对发酵料中3种酶的活性和孢子存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8 ℃,初始pH值为7.0,固体发酵料中玉米秸秆粉为25.7%,豆粕为5.8%,麦麸为8.5%,1%的NaNO3溶液为60%且培养时间为3 d时,硫色曲霉SQ-3的3种酶活性均较高:纤维素酶活性为453.3 U·g-1,淀粉酶活性达3.9×103 U·g-1,而木聚糖酶活性达1.48×105 U·g-1。在烘干温度为40 ℃时,发酵料中孢子存活数不低于1.1×108 g-1,木聚糖酶活性保留较好,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也保留大部分活性。结果表明,上述发酵条件适合于硫色曲霉SQ-3低成本且高效的产酶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米曲霉3.042红曲糟固态制曲产孢子及产酶特性,为米曲霉固态发酵红曲糟制备调味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红曲糟为主要原料,以米曲霉3.042为发酵剂,以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酶活力及蛋白质酶解率、氨氮转化率等为指标,研究红曲糟、麸皮与水做培养基料配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米曲霉生长及产酶效果的影响。【结果】成曲培养料适宜质量配比为红曲糟∶麸皮∶水为1∶0.8∶1.4,在此条件下培养72 h,成曲的孢子量、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谷氨酰胺酶分别可达9.93、1 160.94 U·g-1、1 157.47 U·g-1、1 788.40U·g-1和10.49 U·g-1。利用该成曲发酵得到的调味液中氨基酸态氮、酶解率和氨氮转化率分别为8.2 g·L(-1)、63.40%和37.08%,利用红曲糟麸皮做培养基料,利用3.042发酵得到的调味液鲜味较高,色泽红褐有光泽,具备酱香浓郁、滋味醇厚的特征,具有典型的酱油风味。【结论】红曲糟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筛选到具有抑菌效果且产蛋白酶的菌株H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同时对其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理生化、电子显微镜扫描及16sR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菌株H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其优化前后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菌株H鉴定为高知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kochii);菌株H产蛋白酶的优化条件为:pH8.0、葡萄糖20.0 g·L-1、蛋白胨8.0 g·L-1、MgSO4 1.0 g·L-1、CaSO4·2H2O 0.1 g·L-1,在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接种2.5 mL108 CFU·mL-1的种子液,培养24 h后蛋白酶活力达到402.2 U·mL-1,较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提高13.92倍;优化后菌株H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  相似文献   

5.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 mg·g-1、5.35%±2.40%、(32.05±17.45) mg·g-1和(9.39±3.65) 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 mg·100 g-1、(51.12±16.48) mg·g-1、(47.57±15.73) mg·g-1和(25.34±17.58) 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发酵菌种、原料组成及发酵原料灭菌处理对苹果渣发酵饲料中4种重要水解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酵母菌(Yeast)、黑曲霉A8(Aspergillus niger A8)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剂,通过单一菌种及双菌混合接种方法,分别对2种原料(原料A为苹果渣+尿素,原料B为苹果渣+尿素+油渣粉)在自然发酵(原料不灭菌)和灭菌发酵(原料121℃灭菌30min)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利用比色法测定发酵产物中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4种水解酶的活性。【结果】发酵可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中影响饲料消化利用率的4种重要水解酶活性,且混合发酵剂对发酵产物中4种水解酶活性的提高作用优于单菌发酵,添加油渣粉和原料灭菌处理有助于提高发酵产物中4种水解酶的活性。灭菌和添加油渣粉工艺条件下,在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性58.85~368.43 U,发酵增率67.7%~949.6%,接菌增率109.4%~526.0%,灭菌增率22.2%~118.6%;纤维素酶活性3 617.53~6 278.22U,发酵增率13.8%~97.6%,接菌增率2.3%~73.5%,灭菌增率8.3%~63.9%;果胶酶活性203.20~358.47U,发酵增率34.5%~137.4%,接菌增率26.4%~76.4%,灭菌增率为17.1%~64.8%;植酸酶活性19.45~54.96U,发酵增率336.1%~1 132.3%,接菌增率41.4%~182.6%,灭菌增率1.2%~92.0%。【结论】混菌发酵、添加油渣粉以及发酵原料灭菌处理对提高苹果渣发酵饲料中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活性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植物皂素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植物(川芎、旱莲草、香附、白芷、当归、黄芪)提取混合液及葡萄糖,测定植物皂素发酵液中枯草芽孢杆菌共表达蛋白酶、果胶酶活性。直接发酵时,发酵液中蛋白酶、果胶酶活性分别在发酵32、2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 984、227 U/ml;添加5%混合植物提取液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下降了37.55%,果胶酶活性提高了3.83倍;当皂素提取液中的植物提取液添加量提高至10%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最大值下降了66.59%;果胶酶活性最大值提高了4.94倍。当以添加5%葡萄糖的皂素提取液作为发酵基质进行发酵时,发酵液中蛋白酶、果胶酶活性分别在发酵40、8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 451、1 390 U/mL;当在添加5%葡萄糖的皂素提取液中添加5%混合植物提取液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最大值降低61.32%,果胶酶活性最大值提高5.54%;当在添加5%葡萄糖的皂素提取液中添加10%混合植物提取液后,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最大值降低33.37%,果胶酶活性最大值提高30.65%。当直接在皂素提取液中添加植物提取液而不添加葡萄糖时,植物提取液添加量的提高对果胶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对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当在皂素提取液中添加5%葡萄糖时,植物提取液添加量的提高同样利于果胶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液态发酵产酶试验和苹果渣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不同丝状真菌产水解酶的活性及产酶优良的霉菌对苹果渣发酵的改质效果,筛选出适用于苹果渣发酵的优良霉菌。结果表明,黑曲霉MHQ1产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较高,分别为64.7、66.9和216.7U·mL~(-1);米曲霉MMQ1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较高,分别为1 782.6和83.0U·mL~(-1);烟曲霉MYQ1产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活性较高,分别为128.9和51.6U·mL~(-1)。其中,黑曲霉MHQ1能在果渣基质上良好地生长,对果渣具有较强的降解改质能力,产物中粗蛋白和纯蛋白质量分数分别增至387.5和228.9g·kg~(-1),接菌增率为79.2%和193.8%,且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78.0、150.6和57.5U·g~(-1),纤维素、果胶分别降解28.9%、53.8%,水溶性氨基酸质量分数增至2.7%。采用酵母菌与产复合酶优良的霉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提高果渣发酵产物中的蛋白质水平,降低抗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提高水解酶和水溶性氨基酸等活性物质的质量分数,有效地发酵果渣为生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9.
从舟山海产品加工厂收集废弃鱼虾蟹等下脚料,利用脱脂奶平板培养基进行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筛选,获得的菌株利用Folin-酚法进行酶活测定,将酶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绘制系统进化树。研究初始pH、盐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单因素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再利用Expert-Design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方法(RSA)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株具有较高蛋白酶活性的海洋细菌SP1,酶活测试结果显示该海洋细菌SP1的初始酶活为88.6 U·mL -1,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Bacills cereus SP1的单因素培养结果显示,该菌株培养时间48 h、初始pH值8.5、NaCl浓度25 g·L -1、培养温度40 ℃对应的酶活最高。通过Expert-Design软件,利用Box-Behnken Design(BBD)方法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设计培养条件,BBD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温度35.7 ℃、初始pH 7.7、NaCl浓度为20.7 g·L -1、培养时间48 h,摇床转速120 r·min -1,5%的接种量,实际酶活为101.8 U·mL -1,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14.9%,预测精度达到95.8%。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发酵稻壳替代炭化稻壳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漂浮育苗中的可行性,以商用基质为对照,用不同比例发酵稻壳(fermented rice husk, FRH)替换湘烟7号栽培基质中的炭化稻壳(carbonized rice husk, CRH),并在温室中漂浮育苗60 d,测定幼苗形态指标;选取长势最好处理组FRH1,测定根系和生理指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相关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个处理间整齐度差异不大,但FRH处理生长势优于CRH处理;综合比较,FRH1处理在株高、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方面优于其他处理。FRH1处理的一级侧根数量、长度和表面积分别为292条、39.7 mm、4.9 cm2,根系脯氨酸含量、CAT和SOD活性分别为7.0μg·g-1、232 U·g-1·min-1和45.7 U·g-1·min-1,均显著高于CRH处理;FRH1和CRH处理共有294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氮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喷施微生物制剂后上部烟叶蛋白质降解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自制的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前期喷施微生物制剂3种处理:40U/g中性蛋白酶(处理①)、40U/g的∞淀粉酶+糖化酶+中性蛋白酶(处理②)和30U/g特制的发酵液(处理③)对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和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在上部烟叶烘烤前12h喷施一定剂量的特制烟草发酵液、中性蛋白酶以及中性蛋白酶与α-淀粉酶、糖化酶的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以处理②和③的效果较好;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但各处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就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而言,处理①和③的效果较好,但处理③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金银花尺蠖环境适应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福林-酚法和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和滴定管测定了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取食3个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品种‘九丰1号’‘Jiufeng No.1’、‘响水1号’‘Xiangshui No.1’、‘响水2号’‘Xiangshui No.2’和野生金银花后,金银花尺蠖各龄幼虫消化酶活性均不一样。取食野生金银花的金银花尺蠖淀粉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在1龄幼虫中4种消化酶的活性分别为18.37、26.45、22.31和5.54 mmol·g-1·min-1。4种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取食4种金银花后5龄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分别比1龄幼虫增加了33.39%、27.48%、33.31%和45.29%,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9.12%、15.02%、14.64%和29.64%,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5.55%、18.69%、21.69%和41.46%,脂肪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4.95%、68.04%、68.41%和77.80%。在16~34℃,4种消化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龄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19.95、20.57、21.79、23.64和25.86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蔗糖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27.65、28.89、29.85、31.45和32.89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在25℃最高,分别为21.65、22.76、23.43、25.71和26.98 mmol·g-1·min-1;1~5龄幼虫的脂肪酶活性在28℃最高,分别为7.38、8.49、9.81、11.33和13.21 mmol·g-1·min-1。方差分析显示:寄主植物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度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对金银花尺蠖幼虫4种消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寄主植物、温度能影响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K326(B2F))陈化烟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培养出46株活体纯培养物,依次编号为CHJ1~CHJ46,纯化菌株通过蛋白酶和淀粉酶鉴别培养基筛选培养,鉴别筛出CHJ3和CHJ9两株菌具有淀粉酶水解活性,CHJ5、CHJ28和CHJ36三株菌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CHJ3、CHJ5、CHJ9、CHJ28和CHJ36五株菌菌悬液烟叶发酵试验表明,CHJ5菌株促进烟叶的发酵效果最好,发酵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合理,评吸得分达到91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菌株CHJ5的多相鉴定结果表明,CHJ5隶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暂命名为Microbacterium sp. CHJ5。菌株CHJ5作为烟叶发酵微生物制剂开发的备用菌株,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复合酶工艺技术提高烟梗浸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烟梗浸膏的品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中应用了复合酶工艺技术。结果表明:淀粉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最适用量分别为0.5%、0.5%和1.0%;复合酶的最佳使用条件为:pH 4.91、温度55℃;洗梗液在生产中可实现恒pH值、恒温控制和过滤;经复合酶处理的烟梗、梗膏和再造烟叶的水溶性糖含量有较大的变化;复合酶洗梗技术可明显提高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外源酶制剂对烤烟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以秦岭烟区主栽品种YN99烟叶为试验材料,设置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糖化酶和α-淀粉酶等7种外源酶处理,每种酶设6个浓度水平,共42个酶处理。结果表明:外源酶制剂可有效提高烟叶中糖含量,降低总植物碱、总氮和淀粉含量。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烟叶中化学品质最优的前10的处理依次是T5A6、T5A5、T1A2、T5A2、T5A3、T6A5、T6A4、T1A3、T6A3和T5A4,其中,经100、120U·g-1果胶酶(T5)处理的烟叶整体化学品质最优,各化学成分间的协调性较好,而经风味蛋白酶(T3)和α-淀粉酶处理的烟叶关联度排名较靠后,整体化学品质较差。聚类分析将42个不同酶处理分为4类,且经同一种酶处理的烟叶化学品质比较类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淀粉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从选取的140株芽胞杆菌中初筛出8株具有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复合酶芽胞杆菌,经酶活力测定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Bacillus amyloliquef aciens)具有较高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通过研究解淀粉芽胞杆菌FJAT-8754的生长、产酶曲线以及酶学特性,确定在发酵2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培养44 h时发酵液中活菌数达到最大为4.41×109 cf u · mL -1,在36 h时纤维素酶、淀粉酶均达到酶活最高峰,酶活分别为135.8、1543.3 U · mL -1;纤维素酶反应最适p 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0℃,Vmax为5.14×10-3 mg · mL -1· min-1、 Km值为7.71×10-1 mg · mL -1;淀粉酶反应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55℃,Vmax为3.35×10-2 mg · mL -1· min-1、 Km值为6.03×10-3 mg · mL -1。采用3因素7水平,即U 7(73)均匀设计法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产酶条件,确定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最优条件均为:初始pH值6.2、培养温度37.5℃、转速180 r · min-1,优化后解淀粉芽胞杆菌 FJAT-8754纤维素酶活力为202.9 U·mL -1、淀粉酶活力为2392.9U·mL -1。  相似文献   

17.
半晾半烤对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相关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晾黄时间(48、60、72 h)对烟叶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及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烘烤)相比,晾制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提前12 h达到第1次高峰,适当延长了淀粉酶的有效活性时间;与对照相比,烘烤前期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有所降低,在烘烤后期下降不明显,其中,晾黄60 h后烘烤烟叶的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淀粉降解量均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各种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的可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酶解脱囊衣用于柑橘片罐头生产是替代酸碱脱囊衣节水降耗的研究重点,但是采用酶解工艺生产成本高、脱囊衣后废水中有机质的排放量并没有降低。脱囊衣后废水中含有果胶、纤维素等,以此为基质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果胶酶的菌株黑曲霉,通过试验得到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脱囊衣废水中加入0.5%明胶为氮源,接种量6%,pH 7.0,28℃,48 h果胶酶酶活可达到9.32×103U.mL-1。发酵产生的果胶酶可提供相当于原料2倍以上的柑橘脱囊衣,该研究提供了一条成本低,污染小的酶解脱囊衣清洁工艺。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酶法提取杏鲍菇有效成分,以氨基态氮含量和多糖得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酶解过程中的料液比和复合酶组成比例,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以及酶的添加量对酶解杏鲍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料液比为1∶20;第一步纤维素酶酶解杏鲍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8.5℃,酶解pH 5.50,酶的添加量0.102×103U.g-1;第二步复合酶酶解杏鲍菇的复合酶的质量组成比例为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2,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7.5℃,酶解pH 6.75,酶的添加量4.08×103U.g-1.二步酶解最优条件下,酶解液中氨基酸总含量为5.82 g.L-1,多糖得率3.792%.  相似文献   

20.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变黄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低温低湿变黄(T1)和低温中湿变黄(T2)β-胡萝卜素在变黄结束时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17.14 μg?g-1 FW、19.00 μg?g-1 FW。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变黄处理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的比例和烤前相比均有所升高,高温变黄处理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叶黄质与叶黄素的比例和烤前比均升高,而新黄质和紫黄质则与之相反。烤后烟叶T1、T2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尤其是T2处理,其值为76.31 μg?g-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87.5634 μg?g-1,其次为T1处理,为81.1192 μg?g-1,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变黄期T1、T2处理有利于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中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 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