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是向试验鱼池中通入富氧水增加鱼池水体溶氧量,从而提高饲养密度,提高单产。更主要的是降低耗水量,极大地增加了单位水量的产鱼量。可使鱼池溶氧量达到19.4毫克/升,每小时一吨水流量,在三 个月内生产虹鳟由1.22公斤,提高到101.73公斤,每立方米水体产量由2.82公斤提高到94.74公斤。  相似文献   

2.
以前,日本在陆上用网蓄养活鱼贝类,其密度限于50-150公斤/米^2范围内,换水率2~20%,要消耗大量用水。最近由于天然清净水不足等原因,难于利用天然净水蓄养活鱼贝类。为此,由福味广员等四人申请了高密度蓄养活鱼贝类的专利,其密度司达200-500公斤/米^3,供给的清净水极少,可长期蓄养。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居住在南亚湄公河畔的柬埔寨人民已经有了网养渔业的雏形。但近代网养业以日本发展最快,1935年日本开始利用网箱暂养鰤鱼。其中网养鰤和鲤的产量达20--70公斤/米^3,美国自60年代起,由于改进了网箱设计,以小型垂下式网箱为主,获得了更高的产量。虹鳟的最高产量为103公斤/米^3,淡水鲶为181公斤/米^3,Mang鲶为240公斤/米^3。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7,(5):34-34
作者于1971—1973年在苏联克里米亚对咸淡水池塘中饲养草鱼的可能性作了三年的研究。试验的池塘中眼子菜、川蔓藻、丝状藻及角果藻等丛生茂密:有些池眼子菜丛生,占池塘面积90%,生物量为3.2公斤/米^2;有些池海滨球草丛生,占面积60—70%,生物量为1.74—2.66公斤/米^2。试验过程中,对饲养仔鱼的池塘施放了厩肥(1.5—6.6吨/公顷)和无机肥料(50—20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鱼高产试验及其技术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网箱养殖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高产试验。其中网养莫桑比克罗非鱼获得每平方米净产97公斤,饲料系数为2.16:网养草鱼每平方米净产14.5公斤,饲料系数为2.49。此外,本文论述了网箱结构,饲养环境,养殖方式,饲料配方,投喂技术等技术因子对提高单位产量的关系。作者认为合理选择网箱,敷设饲料台,控制溶氧不低于3mg/L、水温不低于15℃,饲养密度为5—10公斤/米^2,单养,采用蛋白质组分不低于35%的颗粒饲料以及提供10%-2%的日给食率,是网养给食式鱼类获得高产并降低饲料系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石斑鱼进行研究,确定商品鱼养殖的最佳放养水平。试验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5、30、60、90和120尾/米^3。饲养8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放养密度60尾/米^3与最低放养密度15和30尾/米^3进行比较,生长、饲料转换比、死亡率以及肥满度均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寿县城关镇骑鞍村村民蒋长江利用庭院空地造了一个56米^2的小鱼池,去年6月11日引进胡子鲶寸片鱼种1100尾,经他精心饲养管理,于10月5日,仅110天收鲶010尾,总重35公斤,成活率达83%,总收入2154元,除鱼种、饲料等费用,纯收入1780元。他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我是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东河村养河蟹专业户。1996年我租用村里的20亩鱼池开始养河蟹,效益较好。2004年我扩大养蟹规模,鱼池面积达到了730多亩。我从南方购进了5500公斤蟹苗,同时为了了解日本绒螯蟹在我们地区的生长情况,我又购买了800公斤绥芬河蟹苗放入池中,经约150余天的饲养,至9月初出池,共产绥芬河蟹近9000公斤,平均体重3.5两/只,最大个体7两/只。售后统计,730余亩的水面,共产河蟹3.6万公斤,平均亩产近50公斤,总收入达到240万元。  相似文献   

9.
对鱼类锚头骚病,除了在投放鱼种前,每亩每米水面用生石灰150 公斤带水清塘消毒外,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疗。 1.若发现放养鱼种寄生错头鳋病,则要先用1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5小时后再放养。 2.若在饲养期间发病,可用0.4毫克/升的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幼虫。 3.在病鱼池中,按每亩池水每米施发酵猪粪或牛粪400公斤,有较好的疗效。 4.每亩鱼池用松树叶10-15公斤扎成5-6捆,插挂在食场周围水中;或将松树叶捣碎,浸汁后全池泼洒。 5.按每亩地水每米水深用新鲜猪半草200…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我站和永吉县旺起乡渔业公司承担了吉林省水产局下达的网箱养鲤试验项目,在松花湖用八只网箱,总面积为147.92平方米,放养1742.1公斤鲤鱼和罗非鱼春片鱼种,投喂11512公斤配合颗粒饲料,饲养126天,成鱼产量7400.5公斤,平均50公斤/米^2,折合亩产33353.5公斤,亩净产27612公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是向试验鱼池中通入富氧水增加鱼池水体溶氧量,从而提高饲养密度,提高单产.更主要的是降低耗水量,极大地增加了单位水量的产鱼量.可使鱼池溶氧量达到19.4毫克/升,每小时一吨水流量,在三个月内生产虹鳟由1.22公斤,提高到101.73公斤,每立方米水体产量由2.82公斤提高到95.74公斤.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以来。流水养鱼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民主德国范脱晓乌发电厂温流水养鱼,每米^3水体年产400-600公斤;联邦德国沿岸与内陆渔业研究所工厂化养鱼,每米^3水体年产500公斤;日本协和宁部工厂养鳗每米^3水体年产216公斤。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无锡市郊广益乡勤丰水产养殖场的浜河漕池面积为2.8亩,早繁草鱼苗在密养的条件下,当年育成斤两鱼种。经干池验收,总产量达1914.25公斤,亩产683.55公斤,其中出塘斤两草鱼1248公斤,规格3尾/公斤,成活率88%。平均亩产.445.7公斤,比1984年亩产157公斤增产183.89%,创国内静水池塘饲养一龄草鱼高产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渔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3,470米。1988年1月5日在长38.45米、宽7.4米、水深0.65米、总面积569米~2的两面鱼池中放养130—180克虹鳟鱼种76,554尾,总重13,429公斤。放养密度23.6公斤/米~2,试验期水温9—11℃,注水量560—660升/秒,换水率5.46—6.42次/小时,注水部溶氧6.63毫克/升。经350天饲养,于12月18日结束,总成活率93.84%,共生产371.5克的食用鱼28,442公斤。利用草原牧业的副产品,牛羊的血、肝、肾、肺及胎羔等作为主要动物性饲料源与植物  相似文献   

15.
鸭糞养鱼好     
为了开辟肥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985年我场职工熊文华同志利用圈养鸭粪培育鱼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饲养情况介绍如下: 一、鱼池条件熊文华同志承包的鱼种池是群众认为不长鱼的三个三类鱼池,面积18.61亩,其中;1号,3亩,池深1米,污泥深0.4米;2号,9.61亩,池深1.5米,泥深0.2米,冷浸水重;3号,6亩,池深1.2米,泥深0.3米,是多年鱼病发生池。饲料地2亩,亩平1.07分,往年鱼种产量徘徊在75公斤左右。二、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养殖业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适宜饲养鱼类的水域,其次就是供氧。向鱼供氧的问题非常重要,养殖的任何鱼类都应提供足够的氧。德国饲养的斑鳟对溶氧要求高,在最佳生长温度时,每一公斤鱼需氧500~1500克,而流水鱼池中排出的废水中含氧量一般为5~6毫克/升。显然,注入鱼池的水在饱和溶氧时,被斑鳟利用的氧为4~5毫克/升。因此,在较好的水质条件下,每一公斤斑鳟要求每小时的注水量在100~300升之间。如水质较差,PH值较高,水的溶氧量未达到饱和时,则注入鱼池的水量还要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17.
陈光凤  祝培福 《淡水渔业》1982,(4):F004-F004
<正> 国际水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的猪、鸭、鸡—鱼综合经营研究项目已在菲律宾进行了3年。在此期间建造了鱼池以及猪圈,鸡、鸭棚,进行了猪—鱼、鸭—鱼、鸡—鱼的综合饲养试验。其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猪—鱼试验猪—鱼饲养设施包括12个1.5亩的池塘和在池堤上修建的猪圈。每个猪圈的粪便供给一个鱼池。每头重10~15公斤的幼猪饲养180天。按菲律宾的习惯做法,每天投喂的商品饵料是体重的3~5%。每天从池塘中抽水冲洗猪圈,未处理的粪便直接流进池塘。猪饲养到体重90~100公斤结束。  相似文献   

18.
微流水养鱼是介于工厂化流水高密度养鱼和传统池塘静水养鱼之间的一种养鱼方式,其单产大大高于静水池塘,其设施比工厂化养鱼简单,投资省、技术上也较易为群众所接受。我国水库众多,坝下鱼池一般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并具有自然落差。许多水库只要对坝下鱼池作适当改造,即可进行微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产。笔者曾在武汉市夏家寺水库,利用坝下5口土质鱼池改建成一套微流水养鱼设施,以虹吸管引入库水,自流排灌,一、二级池鱼产量分别达到3005.7kg/667m2和1493.3kg/667m2。我们对微流水养鱼的鱼池结构…  相似文献   

19.
黄鳝工厂化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养殖方式,它改传统的有土养殖为无土养殖,室外养殖为室内养殖,静水养殖为流水养殖,与传统的有土养殖相比,它具有管理方便、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其生产技术指标为:投放规格25-40克/尾鳝苗l-1.5公斤/米‘,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经过4-5个月的饲养,70%的个体可长至IOO克以上,饵料系数1.5-1.8,以目前原料成本计,生产成本15-20元/公斤。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建池养殖地分室外和室内两种,面积2-20米’/口,地深0.5米,他内用水泥抹光,地埂上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库众多,其坝下渔业的不利条件是土地狭窄,池塘面积小且保水性能差;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且有自然落差。但至今基本沿用池塘静水养鱼方式,得天独厚的流水优势未能利用,产量及鱼池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于1990年在武汉市黄陂县夏家寺水库进行了微流水养鱼高产试验:2.0亩土池一口,引入0.015—0.02米~3/秒的流水(交换率0.61—0.81次/日),1990年3月10日放入鱼种共1046.8公斤,到10月27日起产,共产鱼6011.4公斤,收入24805.8元,获利7052.2元。大大提高了鱼池利用率。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