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稻鸭无公害共育提高水田经济效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鸭无公害共育试验结果表明,共育不仅不影响水稻生育进程,而且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稻鸭共育能有效控制水田杂草生长和病虫发生,减少鸭的喂食量。不仅实现稻鸭双丰收,而且可生产无公害的稻、鸭农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水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高效益稻丛间家鸭野养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丛间野养家鸭,不仅具有除草、除虫、增肥、中耕、刺激生长和省工节本等效果,而且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提高鸭的品质,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还探讨了稻丛间家鸭野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态种养新模式——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公害稻鸭共育模式具有优化稻田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病虫草害、提升鸭子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势,是一种稻鸭双增收的新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米和鸭子的品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总结了稻鸭共育模式增产增收机理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湘晚籼13号为栽培品种,采用田间普查法对湖南晚稻稻-鸭-豆栽培田、化学防治田中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鸭—豆种养模式能明显减少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发生量,提高了天敌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优于化学防治;稻—鸭—豆种养模式能减少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杂草的发生,但防治效果低于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闽北单季稻田稻鸭共育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生产绿色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稻鸭种养复合新技术。即利用鸭子在稻株间捕虫、吃(踩)草、耕耘,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并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同时利用鸭子排泄物作为稻田的追肥,促进水稻健壮生育。2004年6~9月,我们在光泽县崇仁乡池湖村单季稻田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面积4086m^2。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生对肥药的减量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稻鸭共生种养结合与常规种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种养模式水稻病虫草防治减少用药2次,减少用药量8682 g·hm-2(折纯),减少化肥用量345 kg·hm-2,稻鸭共生田节本增效5 83695元·hm-2,实现了经济生态共赢,保障了稻米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稻鸭共作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雏鸭的准备与田间工程,稻鸭共作的实施,使稻鸭共作达到生态养鸭目的,从而实现稻鸭共作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总结分析稻鸭共作的发展历史、系统特点和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对稻鸭共作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详细讨论了稻鸭共作在基础理论和种养技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并针对示范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机制与配套措施上,提出了稻鸭共作系统的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开益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9-191,199
在水稻田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防虫控草,对比试验表明,水稻采用稻鸭共育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虫量和危害,还能较好地防除水稻田杂草,减少3~4次化学杀虫剂防治,节省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因化学防除水稻害虫引起的稻谷和田间环境的农药残留,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的鸭子稻田纯收入3079.5元/hm~2,水稻生产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生态稻米和鸭肉产品,提高耕地效益,增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于2007~2011年进行稻鸭共育控害技术试验,研究稻鸭共育模式对稻田虫害和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稻鸭共育模式能有效控制第3代、第4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及杂草的发生,可替代农药防治或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减少农业投入,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稻鸭种养模式减肥减药生态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设置3个处理:稻鸭种养、不养鸭种稻(CK1)、常规法种稻(CK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种养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在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丛发病率分别为22.1%和38.2%;稻鸭种养处理对稻田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放鸭后50 d,杂草干重为4.5 g/m2;稻鸭种养处理的理论产量为8 379.5 kg/hm~2,显著高于CK1;稻鸭种养模式的整体利润高于CK1、CK2。[结论]稻鸭种养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农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稻鸭共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排出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实现稻、鸭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模式~([1-3])。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鸭利用鸭子采食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利用鸭粪培肥土壤,减少了农药和化肥投入,稻米和稻鸭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是绿色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市场前景 随着多元化消费格局形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稻鸭共作以生物防治为主,大幅度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生产出的有机稻米和绿色鸭肉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售价比普通稻米和鸭子要高出30%以上。实行稻鸭共作模式的农户,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200—400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优质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生产无公害高效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水稻田放养时捕食稻田害虫并踩(吃)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发育,从而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鸭的排泄物又是水稻的有机肥料,排入稻田后可减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