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滩地造林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滩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特殊的地类 ,多呈冬陆夏水状态 ,土壤疏松肥沃 ,十分有利于耐水湿植物生长 ,但也有利于钉螺的繁衍。为了开发治理滩地 ,近几年来 ,我们结合“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项目 ,在长江外滩、内湖滩地和一些沙洲地 (即洲滩 )营造了近万亩滩地林 ,改善了滩地生长环境 ,对江河防洪防浪、滩地灭螺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滩”地造林 ,由于造林立地条件不同 ,加之水情复杂 ,各树种耐水能力大小与淹水时期长短极为相关。因此 ,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根据多年经验 ,营造滩地林应掌…  相似文献   

2.
环洞庭湖拥有滩地20多万hm2,近几年来,随着杨木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中、高住滩地成为营造杨树速丰林基地重要区域.滩地杨树人工林的兴起,不仅使滩地的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同时滩地的水分、光照、植被等环境因子也发生了改变,有害生物种类随地面高程提高呈递增态势,成为制约滩地杨树生长量和木材材质的瓶颈.连续6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过去沿海滩地营造速丰林,要经过茅草地——开垦——刺槐或紫穗槐——更新营造速丰林的过程。这样周期长,效益低。为了加速滩涂开发利用,缩短建设速丰林的时间,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沿海滩地进行了一步建成速生丰产林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5.
滩地钉螺种群消长与杨树人工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滩地杨树人工林内采取定位观测为主的研究方法,对滩地的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螺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滩地杨树人工林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揭示了杨树人工林内钉螺种群消长的内在规律和环境因子的偶发效应,显示出滩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机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体现了滩地杨树抑螺林的血防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桤木引种成功的基础上,简述了桤木采种、育苗,水库(溪河)滩地造林技术。桤木造林可丰富滩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开发未被利用的湿地资源,提高生物缓冲带功能,改善库区景观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河从滩地人口密集,人地关系紧张,加之滩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以及便利可达,人们对滩地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土地的盲目开发利用以及各种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这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了滩地生态系统的极度退化,而且对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土安全都将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将家禽养殖业和林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成为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的林禽复合生态系统,实现滩地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滩地养鹅对土壤部分化学及物理性质,以及林木生长方面作初步探讨,力求能够为林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发挥滩地生态系统多种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以来, 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 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 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采取以林为主, 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科结合, 林、农、副、渔等多种经营, 创立融抑螺防病、经济、生态三效一体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防病林。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低丘滩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抑螺防病综合治理模式, 形成了以生物为主与工程措施相互结合的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抑螺防病林体系。目前在长江流域湖区5省建立抑螺防病林试验点19个, 试验区面积6万多hm2, 抑螺防病效果十分明显。同时,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还兼具湿地保护、促进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有效降低滩地钉螺密度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金龙 《林业科学》1992,28(4):384-385
江苏里下河滩地过去主要生长芦苇,由于地下水位降低,自然植被芦苇等日趋衰弱,80年代前后,以林-农、林-渔、林-牧等相结合的滩地开发得到迅速发展。黄宝龙等研究了林农复合系统的结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配套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提出了林农复合经营是较为理想的滩地开发方式,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是适合的树种,适宜的造林密度为4×1.5m,对林农复合系统的生产力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对复合系统中各组分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探讨较少。本文拟对池杉的根系及林龄对农作物生产力的影响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SPSS软件对麻城市河滩地意杨林早期生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选定Quadratic曲线作为胸径与年龄的生长模型,Logistic曲线作为树高与年龄的生长模型,并分析了意杨林8年主伐期时的净收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在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南埂长江滩地不同时期所做的杨树解析木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长量,并建立了其材积生长方程和生物量方程。结果表明:长江滩地杨树林分具有较高的生长量和森林生产力,并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快生长,这有利于长期维持滩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有效地发挥“抑螺防病林”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长江滩地杨树的数量成熟迟于一般杨树林分,约在22年左右;长江滩地杨树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在60%以上,树枝17%左右,树叶3%左右,树根大致在13%-19%之间,树干生物量分配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枝叶则略有下降,而树根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2.
我场地处(衤方)河中下游,造林地绝大多数属纯沙滩地,质地粗、肥力低,沙层深达十米以上。只有一少部分造林地是土沙混合的滩地。地下水位多数为一至二米,个别地片大于二米或小于一米。由于立地条件太差,加之栽培管理粗放,现有林大都为低产林和“小老树”。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滩地水文状况与杨树造林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洞庭湖主要水文站点多年观测资料,将汛期水位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转变为滩地淹水时间与高程的数学模型。洞庭湖滩地根据不同高程汛期年均淹水时间变化规律,分为湖泊型和河道型两类。湖泊型滩地淹水时间与高程遵循指数函数y=a·ebx变化规律,河道型滩地在涨水初期、退水后期,淹水时间与高程为线性函数y=a+bx关系,在中、高高程地段又为指数函数关系。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在滩地上造林,其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均随滩地高程的降低、淹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高程—淹水时间林地的生长差异有所减小,表明其抗水淹能力有所增强。在流动水的情况下,洞庭湖滩地年均淹水时间30d以内的,可建速生丰产林基地;年均淹水30~65d的,可造一般工业用材林、抑螺林、防浪护堤林等;年均淹水65d以上的,如不采取挖沟抬垄等工程措施,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里下河地区滩地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省林学会于1984年3月28日至4月3日,组织了里下河地区滩地造林的现场考察,参加考察的有南京林学院、南京林校、省农林厅、省林科所和扬州市以及江都、高邮、兴化、宝应县的教授、专家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共三十多人、考察组实地考察了江都县渌洋、高邮县川青、兴化县舜生、宝应县天平等八个现场,听取了四个县开发滩地植树造林的情况汇报,讨论了下一步进行科学论证的要求和任务.通过考察,一致认为,里下河地区滩地造林的潜力大,效益高,意义深远,初步统计,四个县有滩地近56万亩,目前可利用的面积有25万多  相似文献   

15.
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机理与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长江流域的滩地是血吸虫唯一宿主——钉螺的重要孳生地,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提出建立“以林为主,灭螺治病,综合治理和开发三滩”的生态系统是以林防病,发展经济的创举。回顾了抑螺防病林研究的发展过程,概括了抑螺防病林抑螺机制及其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3个人工杨树林下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及原始无林滩地资料为基础,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长江中下游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林下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栽植后植物多样性升高了,且不同林龄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3年生的人工林多样性指数最高,8年生的人工林均匀度最高。说明滩地造林明显增加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但随着林分的郁闭会限制其下植物的生长,导致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可见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左右着林下植物的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17.
辽西河滩地杨树立地质量评价的研究刘明国,刘颖(沈阳农业大学林学系)为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对辽西河滩地杨树的立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表明,不同立地质量林地上的杨树高生长曲线为多形曲线,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北京杨、小青杨立地类型地位指数表。通过对各树...  相似文献   

18.
我省洞庭湖区现有各陆复水型滩地22万公顷,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全省有螺滩地面积达16.6万公顷,因此,滩地灭像一直是血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八五”期间,“兴林灭螺”列入林业部和湖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以林为主灭螺防病综合防治开发‘三滩’研究”已于1995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荣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有螺滩地上开展以营林为主导的环境改造,能够获得木材和间种作物最大产量,同时改善滩地生态,防浪护堤,人工促进钉螺生存环境的逆向演变,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试验区林下…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滩地引种苏柳无性系试验于成景,苏国清(江苏泗洪临淮林场,泗洪211935)(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洪泽湖滩地多为冲积土,土壤深厚,水分条件好,适于柳树生长。60年代本地区曾大造矿柱林,形成大片人工柳林。由于遗传品质差,故该林分产量低。为提高柳树...  相似文献   

20.
“泡桐短轮伐技术”是河南农业大学、周口地区林技站等单位,1984—1986年共同研制的一项新技术成果。几年来,周口地区利用河道滩地、各级林场以及四旁非耕地发展各种类型泡桐短轮伐林30.37万亩,798.35万株。由于采用了短轮伐配套综合技术造林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