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2012年,利用控温技术对乌龟的受精卵孵化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控温提高乌龟受精卵孵化率,主要在于受精卵的收集方法、受精卵收集后暂放置、选择排放、控温控湿等技术环节;试验收集龟卵时间为6:00—12:00,龟卵运回室内晾干后,暂放入蛭石护卵箱,待5~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34℃、水温30~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60 d相继孵出稚龟,孵化率平均达到98%。  相似文献   

2.
温室稚幼龟配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2012年进行了温室稚幼龟配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控温温室,采用"一次放足全程培育法"培育幼龟,人工控制气温3335℃,不超过36℃,水温2835℃,不超过36℃,水温2830℃,不低于28℃,稚龟的放养密度为9730℃,不低于28℃,稚龟的放养密度为97105只/m2,经过约8个月的培育,稚龟控温培育成活率达到93.6%,雌龟规格达到250 g/只,雄性龟达到100 g/只左右;幼龟培育全程平均投入产出比1.00∶2.28,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乌龟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万全  彭步旭  徐勇  袁兴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94-295,309
乌龟人工繁殖和稚龟培育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驯养乌龟亲本194只,亲龟的培育中主要投喂小杂鱼等新鲜动物性饵料,实施自然产卵、人工孵化。2008年,产卵368枚,受精率为39.95%,孵化稚龟115只,越冬存活孵化率为78.23%;2009年,共产卵2 187枚,受精卵1 867枚,受精率85.37%,孵化出苗1 693只,孵化率90.68%,越冬存活的幼龟为1 587只,越冬成活率为93.74%。其中对比试验中将蛭石孵化介质与沙介质比较,前者孵化时间可缩短3~4 d,孵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同时,由于蛭石介质保水性优于黄沙,可减少工作量60%~80%,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4,(11):25-26
采用“养龟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中国专利95239104X),进行龟卵孵化,控制沙温32℃,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80%,沙间质湿度10%左右,适时通风透气,50天左右稚龟出壳,孵化率88%~98%。  相似文献   

5.
介绍乌龟人工繁殖技术,包括选择亲龟、培育亲龟、龟池条件、亲龟交配、产卵、龟卵收集、受精卵鉴别、孵化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家明 《广西农学报》2009,24(6):56-57,61
以越南石龟为例,从亲龟的选择、投喂,养殖水位的调节,龟卵的收集,受精卵的筛选,卵化基质的要求,孵化箱的设计及受精卵的摆放、孵化方法等方面介绍石龟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倒刺鲃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抚仙湖中采集原种,经池塘人工驯化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的云南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yunnanensis Tsu)亲鱼,分别采取模拟自然生态、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及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人工催产2种方法,模拟自然生态未产卵,人工催产干法授精获得人工授精卵,受精率达70%以上。受精卵置孵化箱中池塘静水孵化和室内孵化盆中静水孵化,孵化率均达85%以上。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多次人工繁殖对照,5月可获受精卵,但未孵化出水花,7—8月可孵化出膜。2009—2011年3年来培育了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10 cm的云南倒刺鲃苗种22.18万尾。放流抚仙湖规格36 cm/尾的鱼种8.7万尾,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换箱孵化对黄沙鳖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 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受精卵孵化率处理的影响,筛选出最合适的孵化条件,提高受精卵孵化率。采用青海拉脊蝠蛾受精卵,以饱满/不饱满受精卵、蒸馏水/盐水保湿、Hg溶液/蒸馏水3种处理和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孵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青海拉脊蝠蛾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5℃,最佳湿度为70%~80%;黑色发亮、饱满圆润的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较高(40%),经0.1%Hg溶液处理受精卵平均孵化率(35%)和蒸馏水保湿处理的受精卵平均孵化率(35%)较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蚕二回育与三回育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蚕二回育对五龄经过和全龄经过日数比三回育(CK)的长0.210.46 d,全茧量轻0.010.46 d,全茧量轻0.010.02 g,死笼率高0.720.02 g,死笼率高0.720.85个百分点,小区产量较轻9.300.85个百分点,小区产量较轻9.309.44 g,单蛾产卵粒数(CK)的增加6.79.44 g,单蛾产卵粒数(CK)的增加6.710.77粒;原蚕二回育的F1代孵化率高0.4310.77粒;原蚕二回育的F1代孵化率高0.431.04个百分点,死卵率低1.191.04个百分点,死卵率低1.191.94个百分点,不受精卵率高0.111.94个百分点,不受精卵率高0.110.12个百分点,五(全)龄经过日数长0.33 d,全茧量重0.020.12个百分点,五(全)龄经过日数长0.33 d,全茧量重0.020.33 g,茧层量重00.33 g,茧层量重00.01 g小区产茧量重18.220.01 g小区产茧量重18.2220.80 g。万蚕茧产量原蚕二回育的比三回育(CK)的重0.5720.80 g。万蚕茧产量原蚕二回育的比三回育(CK)的重0.570.77 kg。因此,一日二回育是一项省力高效、优质高产的养蚕技术是可行的,原蚕二回育的杂交种(F1)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蚕茧产量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伟  杨春桥  尹清干  金廷海  杨胜君  陈影  周井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66-10668,10744
在长春地区进行了白斑狗鱼的人工繁殖,并对白斑狗鱼胚胎发育及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狗鱼卵呈圆球形,金黄色,多油球,卵径为1.9~2.2 mm.白斑狗鱼受精卵在水温10~14℃下经188 h孵化出膜,有效积温为2244℃·h;在水温12~14℃下卵黄囊期需10 d,有效积温为120 ~ 140℃·h.受精率达73.3%,孵化率为48.5%.  相似文献   

13.
2013—2014年进行了乌龟苗种温室越冬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温室,采用分级培育,人工控制气温(34±1)℃,水温控制在(32±1)℃,多次分级后放养密度为60只/m2,经过约8个月的培育,稚龟控温培育成活率达到97.6%,平均规格达到396 g/只。乌龟苗种培育的投资利润率为108.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温湿度对虫草蝠蛾卵孵化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温湿度和2种低温恒湿条件,保存一定时间后测定孵化率。结果表明,虫草蝠蛾卵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2℃、湿度为65%,孵化率85.8%,发育历期为28 d;在低于4℃条件下保存7 d后卵孵化率则降低。由此说明,温湿度对虫草蝠蛾卵孵化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鲟鱼池塘养殖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种苗培育阶段是关键。 1.苗种获得 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  相似文献   

16.
口虾蛄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相似文献   

17.
用Nikon显微镜观察了日本黄姑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比较了受精卵在13种温度下胚胎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2.5℃、盐度29.9和pH 8.2条件下,从受精卵至孵化出膜总历时34 h 55 min,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1期;孵化水温对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和孵化时间有显著影响,孵化时数(h)、孵化积温(A)与平均水温(θ)密切相关,h=4265.9θ-1.547 9,A=3.420 1θ2-168.99θ+2 786.1;有效积温为480.04~553.96℃.h,阈温度为7.01℃,但实际孵化水温须高于12℃,14~28℃胚胎均能正常孵化。适宜孵化水温为17~22℃,孵化率高于89%,畸形率低于16%。  相似文献   

18.
低温储存普通草蛉卵对其生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普通草蛉卵低温储存的有效时间。【方法】低温储存普通草蛉卵,分析比较不同储存时间对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期及羽化率的影响。【结果】普通草蛉卵在(6±1)℃、RH(60±5)%的环境下低温储存713 d,其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期、羽化率等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低温储存时间超过15 d,其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羽化率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普通草蛉卵在(6±1)℃、RH(60±5)%的环境下,低温储存天数不宜超过13 d。  相似文献   

19.
白斑红点鲑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至2009年,对白斑红点鲑进行了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苗种驯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红点鲑在水温低于18℃水泥池中培育,3龄性腺发育成熟,亲鱼每年产卵均在水温降低至10℃时,且产卵时间比较一致,繁殖期雌雄性亲鱼形态区别明显,经统计4龄亲鱼怀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优于3龄亲鱼;白斑红点鲑受精卵为橙黄色沉性卵,具有卵膜较厚卵黄含量多,胚盘较小等特点,受精卵在水温4.56~8.17℃条件下,积温达到429.29℃.d开始孵化出膜,积温达到729.38℃.d开始摄食,此时卵黄囊吸收到1/2,苗种经过5个驯化阶段历时49 d,完成人工驯化,白斑红点鲑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为人工养殖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蟾蜍卵孵化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和蝌蚪成活率,将产出当天的大蟾蜍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别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体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光照周期设为14L∶10D。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孵化的蝌蚪在2 d之内全部死亡;温度对大蟾蜍卵孵化后3 d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F=55.592,df=4,N=50,p<0.000 1),大蟾蜍的卵孵化后3 d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算得的大蟾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0.35℃、68.64℃/d和0.15℃、69.29℃/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