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现行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村民自治面临着行政化倾向、村干部角色尴尬等困境,而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落实的现状,作者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要实现真正的乡村治理,就应该实行"乡治村派"的治理模式,也就是将村级组织变为乡镇的派出机构以实行村政,同时进行乡镇长直选,实行乡镇自治。  相似文献   

2.
村务公开是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环节,构建村务公开规范框架,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规范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村务公开的对象包括村民和乡镇,内部的完全自治和外部的区域自治是村务公开实现的前提。但在现实运作中,由于村务公开主体定位不明确、法律规范的缺位,村务公开的内容、流程、监督体系发生了异化。"村民说事"制度的出现为村务公开的规范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对村务公开制度异化的纠偏,需要自治组织内部有效的完全自治,和外部合理的监督体系的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构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内容、体现大众民主平等的村庄治理模式。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同时,村民自治存在很多问题,未能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究其原因,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实行"领导"式管理限制了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两委"关系紧张制约着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宗族势力干预村务阻碍了村民自治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农民因为经济状况主观上缺乏追求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热情是农村基层民主治理最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是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自治是指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城市和乡村中由居民或村民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直接服务人民群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是村民参与乡村事务治理最重要的平台,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其机制运行成效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推进与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村民自治机制还存在领导决策主体自治能力较弱、自治过程缺乏民主协商及民主参与、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及矛盾调处机制薄弱等问题,要健全村民自治领导体制、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能力建设、健全民主协商机制、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不断创新村民自治机制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础自治与基层政府治理的互动路径与机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与基层政府治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新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其实质是二者关系的协调通畅。各种管理困境是影响村民自治运行的主要原因,探寻村民自治与基层政府治理衔接与互动的路径,需实现基层政府角色调适、村民自治主体调适、衔接组织功能调适、基层干部心理调适、社会管理环境调适。  相似文献   

7.
杨平 《甘肃农业》2005,(10):23-23
村民自治与乡镇管理的相互博弈既促进了西部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和乡镇管理的改革,同时又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冲突。因此,一方面要对乡镇管理的体制和方式进行改进,以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本身要进行制度创新,以实现村民自治与乡镇管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现代乡村治理的法治现代化,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这些主体包括基层党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及新乡贤。要使这些多元主体能够配合良好实现乡村法治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建设法治型乡村基层党组织和法治型乡镇政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重视社会组织和新乡贤等主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和农村基层治理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中,成都市城市基层治理相继出现了以街居模式、居社分离模式和社区自治模式为代表的传统治理模式,以及以"小单元治理"模式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创新的治理模式,农村基层治理典型的则有"村民自治"的运行模式和"村民议事会"模式,通过对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治理主体、运行机制和治理绩效方面各有其特点,但同时,又有基层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有限、基层治理彼此封闭隔绝,未形成治理合力以及基层治理缺少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等问题的存在,因而,成都市各城乡基层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最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乡村作为基层的关键一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同时,正确处理与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商会、合作社等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带动自治、法治和德治建设,实现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密切配合,凝聚起强大推进合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26-229
乡村治理是乡村改革的基石,科学的治理模式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侨乡因在"侨"的作用下而具有特殊性,治理模式也具有独特性,存在多元治理主体:村干部、华侨精英及经济能人、村民及自治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村干部的权力被分解,华侨精英因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本而在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中占有决策力量;村民及自治组织的参与使得公民在政治参与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创新治理模式使得CA村在多方面治理成果显著,治理经验对其他乡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乡村治理组织主体部分"主干"政治德性精神缺失,在政治、组织人事、履行职责、生活作风等方面仍存在政治道德失范现象。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是乡村治理中两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农村组织主体,新时代乡村治理除了必要的政策设置外,更须从根源上做好组织主体的政治伦理建构和道德修养提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广泛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基础上,为巩固、保护农民的自主权而在农村逐步推行的自我管理制度.但是,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农村由于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能力与民主的自我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农村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问题严重.村民自治组织条理不清,村委会权力来源本末倒置,村民对村委会的监督乏力等是村民自治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这就要求我国增加或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制定《村民自治法》取代目前的《村委会组织法》;确定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完善村民权力监督制度;实行"议行分立",并解决"两委"矛盾;建立村民自治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治理与村民自治是村级治理体系的两种主要力量,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互补。如何发挥村级治理的最佳效能,探究村级治理"行政—自治"的平衡点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通过对江苏省东海县所辖的具有代表性的15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对当前村级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自治与行政有效平衡的路径进行研究,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村级治理中行政与自治两种力量加以平衡: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村干部产生机制,畅通村民监督的渠道;第二,创设村民自治的氛围,提升村民参与自治的意识;第三,挖掘乡土文化基因,强化村民的认同感;第四,结合村情和具体村务,有效平衡自治与行政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47-249
近年来,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到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被提升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上来,受到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农村社区治理具有行政化的性质,村民自治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在原来的"三社"(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基础上,加入社区志愿者,构建"四社"联动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对于实现村民自治、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南省洞口县乡镇政权组织运行现状的主要弊端进行分析,借鉴西方地方治理理论,提出了"县级派出机构+乡镇自治组织"治理模式构想,并分析了该模式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认为乡镇政权组织改革的关键是走上法治的轨道,明确划分各方主体的关系,依法推行该治理模式,这样会大大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人口流动规模呈不断扩张趋势,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村民自治的深入实施带来了不小冲击,引发了许多学者们对于农村如何走出"治理性困境"和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问题的不断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既有研究与实践讨论了村民自治动力机制的发展趋势,二元经济结构下,村民自治对社会基础具有一些依赖性的条件限制,通过分析村民自治的成长历程,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振兴。文章主要研究在广东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中动力机制失效的问题研究,从新时代党的领导、利益相关和基层法治建设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在一定的自治领域内,跟村民直接利益关联程度越高,村民自治就会更深入,这也是村民治理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动力机制。S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对社会基础具有一定依赖性条件,随着我国乡村发展,应有逐渐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与之适应,否则治理结构将失衡。本文分析了广东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中动力机制失效问题,从新时代党的领导、利益相关和基层法治建设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得出在一定的自治领域内,跟村民直接利益关联程度越高,村民自治就会更深入,这也是村民治理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前村民自治中的四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解,如: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是"法律";农民的自治热情不高是因为他们民主素质低;解决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矛盾的方法是"两委一体化";村委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代理人".树立正确的村民自治观念,有助于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