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群利用不够广泛,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利用较单一。因此,需加强山西省与国内外各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改良和创新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玉米育种主要利用的是杂种优势,所以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准确合理的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探索最优的杂种优势模式,是选育优良组合的前提。在对玉米种质改良、扩增及创新时也必须遵循杂种优势群间优势模式的原理,这样才能避免事倍功半、浪费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我国育种者对杂种优势类群和优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较晚,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早熟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利用现状及主要种质基础,对于指导黑龙江省玉米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期间每年种植面积在超过3.33万hm。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和血缘,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5.
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小云  宋宇  贺浩华  傅军如 《种子》2004,23(6):44-48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系谱分析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法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及作物种质创新与杂种优势群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划分我国作物杂种优势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展示了美国玉米种质在中国近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以及形成的中外种质结合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从侧面回顾了中国玉米育种在利用以美国为代表的外来种质资源过程中的经历和困惑,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探讨和辨析外来种质血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讨论了在籽粒机收为育种目标的主题下,土×土、土×洋、洋×洋和土/洋×土/洋杂交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探讨了亚群(亚系)间杂种优势模式在实现早熟坚杆耐密型品种选育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塘四平头种质的遗传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曹绍书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54-15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塘四平头种质对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掌握和应用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目标、原则与依据、材料与方法以及途径非常必要,对新世纪继续沿用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综合云南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和育种实践,将适合于云南种植的玉米种质划分为5个优势群,其杂优模式为温带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析美国Reid种质的遗传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罗仕文  彭忠华  王竹 《种子》2008,27(5):59-6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Reid种质对国内外的玉米育种和生产贡献巨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者系统了解、掌握和应用其遗传改良和利用的目标、原则与依据、材料与方法以及途径非常必要,对新世纪继续沿用原有典型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适当的温带种质对外引种质进行改良,可进一步丰富温带玉米遗传基础。以来自CI-MMYT的Pob101群体和我国主要种质的代表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带种质比例的Pob101×掖478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为这些半外来群体的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含有75%温带血缘的Pob101×掖478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均值均大于含有25%温带血缘的掖478×Pob101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均值,在高产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质资源的背景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综述了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与利用途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及其在育种中的灵活应用,以及各种类型原始材料的利用方法。表明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认识和合理选择种质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同时认为,在玉米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以及个人的育种目标和思路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24对TRAP引物对1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是探讨利用TRAP标记进行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的价值及可行性.结果共扩增出475条具多态性的谱带,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9044,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4.8%.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自交系分为5个类群,其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TRAP标记是一种适合于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概括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的遗传组成,地理起源,配合力效应以及热带地区或国家主要应用的种质类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结合我国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就如何充分利用热带种质,拓宽我国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构建我国新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新选育自交系遗传背景,确定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是组配杂交组合,选育新的杂交种的关键措施。此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对稳定的SSR引物共检测出4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SSR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31~0.76,平均为0.57,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46个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每一类群内所包含的自交系与系谱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快捷、准确鉴定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提高玉米优势组合选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可明确自交系系谱及所属的杂种优势群,为玉米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指导。选用了分别位于10对染色体上的30对引物对35份玉米自交系(部分为改良自交系)进行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通过银染检测,在35份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99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4-19个,平均9.97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869-0.108,平均为0.593。利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s)法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类,并将改良自交系归入相应优势群。该划分结果与根据地理来源、种质系谱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利用SSR进行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是准确可靠的。分子标记辅助的自交系改良将成为玉米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冉伟 《中国种业》2017,(9):15-18
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已成为制约我国玉米育种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收集、整理现有国内外玉米种质,研究其杂种优势关系并建立杂种优势模式,进而施行种质改良与创新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合理利用美国玉米种质对我国玉米平均产量的提高尤为显著。文章综述了美国主要玉米种质资源的应用状况,对我国玉米高产品种的选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新海  宋再华 《种子》1994,(6):56-59
山东省80~90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黄早4、M_(017)、8112、330和E_(28)等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玉米生产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今后要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推广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进一步加大密度,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利用SRAP标记分析玉米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是一种基于PCR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利用该标记进行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杂种优势群划分的价值及可行性.利用22对SRAP引物对1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97条具多态性的条带,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8847,平均多态性比率为59.8%.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自交系分为5个群,其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该结果表明SRAP标记是一种适合于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玉米的进化分类研究及其育种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体若干共同特征为依据将玉米群体划分为"种族",是对玉米变异性的自然分类。根据种族之间特征的相似性可以追溯种质的来源与演化.40年代对墨西哥玉米地方品种的搜集和根据形态性状进行的分类导致世界性的玉米种质搜集和形态分类学进化研究,搜集到的种质被划分为大约300个种族.数值分类学方法、染色体组成的研究方法和生化基因标记的应用使玉米进化和分类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染纽频率的地区分布和品种分布的研究,揭示了美洲玉米的驯化中心和迁移路线.玉米的进化研究结果可以使育种家从总体上认识玉米种质,推动育种家对新的高产杂种优势模式的探索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现代食品、医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作物.所以,加快玉米育种的进程,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育种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遗传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遗传标记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有的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基础上增加了分子标记.1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在玉米遗传育种方面,分子标记技术主要用于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各种优势预测、QTL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和种子鉴定等方面.1.1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只有合理准确的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的改良玉米自交系和选配优质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而深入认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是合理发掘、开发和利用各种种质资源的前提.由于分子标记数目多,多态性丰富等特点,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比以往通过形态观察和同工酶标记等手段具有更多的优势,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