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大豆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大豆产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归纳了大豆菌核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致病机理、抗病育种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指出了深入挖掘优良抗性资源并探究大豆-核盘菌的互作机制,为后期开发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江  侯帅 《中国种业》2011,(Z2):66-68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栽培作物,栽培面积大约446.67万hm2,重迎茬面积30%~50%,病虫害比较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所以,及时科学诊断和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确保大豆栽培丰产丰收有着重要意义。1大豆主要病害1.1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病害,比其他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达50%~90%,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3.
沈玉忠  闫强 《种子世界》2011,(11):37-37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的常见的病害,2008年北安市发生面积达3.3万hm^2,发病率达3%~5%,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豆菌核病抗病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菌核病是由核盘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其寄主广泛,危害严重。在我国油菜、大豆和保护地蔬菜的菌核病问题尤为突出,严重时会导致毁灭性的损失。本试验从三种人工接种方法中筛选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茎干切割的方法,对黑龙江主栽的大豆品种进行了苗期菌核病的耐病性鉴定,鉴定出耐病资源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8%。为今后的大豆抗菌核病育种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问:用咪鲜·杀螟丹浸稻种行吗?答:目前很多地区的恶苗病菌对咪鲜胺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在这些地区应换用或加用氰烯菌酯、咯菌腈、乙蒜素等药处理种子防治恶苗病,可以考虑用咪鲜·杀螟丹或杀螟丹加用这些药中的某一种药处理药种。问:大豆菌核病如何防治?答:大豆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成株期。最早出现在主茎下部分枝处,形成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斑向上、下扩展,呈浅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环绕茎部,使病部以上茎叶干枯,  相似文献   

6.
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抗菌核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是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利用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对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接种鉴定,筛选抗/耐菌核病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提供优异抗性种质。结果表明,(1)不同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抗性不同,在44份微核心种质中,中抗种质6份(13.64%),中感种质27份(61.36%),感病种质9份(20.45%),高感I种质2份(4.55%),其中合丰24、大天鹅蛋、倪丁花眉豆、牛毛黄、大黄豆和五月黄6个中抗种质可作为抗性亲本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2)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不同,分离物黑西5(黑龙江省,大豆),病情指数49.32,病斑长度达到5.93 mm,致病性最强;黑饶24(黑龙江省,大豆)与Qin 24(青海省,油菜)致病性次之;Hef 50(安徽省,油菜),病情指数为39.02,病斑长度为3.65 mm,致病性最弱。用黑西5鉴定和筛选抗菌核病大豆种质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保护地(温室、大棚、中棚)生产为主的香菜,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年的重茬种植,病害越来越严重,主要病害有菌核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一、菌核病在保护地中,香菜菌核病发病率较高。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可长期存在,所以菌核病在香菜整个生  相似文献   

8.
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病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阻碍之一。大豆菌核病作为一种多发病,会对大豆生长造成各种不良影响,不仅会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还会对后续种植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前大豆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使我国大豆种植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受暖冬气候的影响,油菜茎秆开裂现象发生比较普遍,造成一些地方菌核病危害特别严重。防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开春后的这一阶段,开展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生特点: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油菜病残体中越冬。每年10~12月,土壤湿度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长出菌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增长的新病害,其发展速度和危害程度超出了一般性病害,并且迅速成为世界性的大豆病害。在我国各大豆产区也均有发生,以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到60%~100%,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发病,药剂防治效果甚微。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降水,温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病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里下河地区的首要病害,常年发病指数约20%,损失产量二成左右。通过对兴化、扬州8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是导致并加重菌核病的决定因素,而且均气温对菌核病的影响不大。病害不仅使千粒重降低,导致增产,而且使含油率下降,影响品质。本文还对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设施韭菜主要病害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泉 《作物杂志》2005,21(6):46-47
通过田间调查,查清了河西走廊设施韭菜病害主要是灰霉病、疫病、菌核病。针对这3种病害的发生规律,探索出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郑乃生 《种子科技》2011,29(7):30-32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长江流域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作物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及方法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文华 《种子科技》2007,25(5):46-47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主要病害,一般导致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且含油量降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菌核病及防治方法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菌核病是江苏省油菜花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综合一系列相关因素分析,预计全省油菜菌核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沿江、苏南和沿海地区达偏重发生。3月下旬江苏省油菜由南向北陆续进入盛花期,各地要切实打好以菌核病为主的油菜花期病虫防治总体战。防治措施:今年江苏省油菜南北生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农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通知指出,油菜菌核病是本省油菜生产常见病害,一般年份因病减产1~2成,重发年份减产2成以上。近期调查,当前大部分地区已始见病害,菌核病叶病株率一般在0.9%~3.8%,发生基数与常年同期相近或偏高。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菌核病发生。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在沿江、江淮中南部地  相似文献   

17.
孟若雪 《种子科技》2023,(12):121-123
文章主要阐述了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类型、传播方式、流行规律,针对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能够为大豆病毒性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借鉴,提高大豆种植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于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在雨水过后,内涝严重的情况下,各地要提高对灾后病害防治工作的严峻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树立抗灾减灾的思想,把防治工作作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夺取灾后作物增产丰收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做到"领导、技术、资金、物资"四到位,切忌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做好病害监测和防控工作。重点做好玉米大斑病、水稻纹枯病、大豆菌核病、秋白菜软腐病等病害监测与防控指导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玉米大斑病  相似文献   

19.
<正> 油菜菌核病在江苏省通州市一直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成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害危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MBC)因其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防病效果好,广泛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曾使油菜菌核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1995年以来,多菌灵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大幅度下降,即使加大用药量,也难以控制其危害。为此,作者于1996~2002年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开展了油菜菌核病抗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麻城主办了油菜菌核病飞防技术研讨会,现场示范了无人机喷药防治油菜菌核病技术。试验表明,与传统人工喷药防治相比,防治成本减少1/2左右,防治效果平均提高21%以上,减施农药10%以上,增产10%以上。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菌核病是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的首要病害,被称为油菜的"癌症病",每年因防控不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