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麦杂交后代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小麦种植一般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 ,育成一个品种需要 8~ 1 0年左右 ,为了快出品种 ,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制约 ,我所在1 999~ 2 0 0 2年连续 3年进行了秋季播种 ,冬季小麦抽穗灌浆关键阶段 ,在温室内晚上加温 ,不同组合不断成熟。一般第二代露地播种在 1 2月底至 3月 1 0日 ,抽穗期在 4月底至 5月初 ,成熟收获期在 6月初 ,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条件和不同季节的光热资源 ,为小麦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了一条路子。试验证明 ,上述方法投资少 ,成本低。比去昆明繁殖加代节省经费 ,可缩短育种年限 ,提高育种效益。此项研究和应用对…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夏季自然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在该麦区夏季就地自然加代的规模化、高效、低成本小麦育种加代操作技术,为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玉米育种在我国夏播区常规种植也只能是一年一代,要实现一年两代,缩短育种年限,育种单位多是去海南加代分离、繁育.为此要投入一笔较高的南繁费用,这使育种规模较小、经费缺乏的育种单位往往望而却步.招远市种苗研究所近几年来利用冬暖式蔬菜大棚进行玉米育种材料的加代选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选育出了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招玉6号等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缩短春小麦育种年限,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解决南繁育种经费不足等问题,春小麦当年采取夏播就地加代、扩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方法。经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小麦研究室的多年研究和实验,现就春小麦当年种子夏播处理与栽培措施总结如下。1种子准备与处理当年做的杂交组合或  相似文献   

5.
小麦加代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彬 《种子》2004,23(7):43-46
文章综述了小麦加代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破除种子休眠技术和根据冬性、半冬性小麦的温光特性进行春化处理、温光调控来缩短世代周期,达到一年多代的目的.简述了小麦加代的必要性、概念、意义、研究历史概况和加代材料的选择方法以及加代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相关和通经系数分析方法,对两种杂交组合方式的小麦F1代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1代的穗粒数多于春、冬小麦杂种F1代的穗粒数;两种杂交方式的F1代单穗粒数与单穗粒重的关系极为密切,对其单穗粒重的贡献最大。为春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需要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由于育种的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杂交、自交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也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必须先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来选育优良的基因纯合的亲本自交系,然后再采用不同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2010年,我单位开始在海南对同一材料进行两个世代选育,进一步加快自交系选育进程。通过对同一份材料,一年内南北方加代三个世代,并通过快速自  相似文献   

8.
小麦幼苗春化一年三代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秋泉 《作物学报》1985,11(1):59-67
1979~1983年,通过春化室、温室等人工设备和山区、大田等自然条件相结合,异季集团加代和正季单株选择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幼苗春化加代育种技术,技术要点:(1)双氧水低温法打破种子休眠;(2)春化室幼苗春化:处理温度8~10℃,连续光照30天左右;(3)一年三代育种:山区集团密植夏繁,温室集团密植秋繁,就地大田单粒冬播,苗期薄  相似文献   

9.
张明义 《小麦研究》1999,20(4):10-12,3
本文简要回顾了小麦化学杂交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小麦CHA的研究利用、CHA杂种小麦的优势表现和CHA杂交制种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CHA杂种小麦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小麦F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状况,并对F2代杂种优势存在的原因和小麦F2代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小麦杂种F2代的利用可促进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3份具特异优良性状但高感条锈病的人工合成小麦SHW-Z1、SHW-Z2和SHW-Z4感病性的遗传特点,进行更好的育种利用。用高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材料5157与上述人工合成小麦分别进行正反杂交,对6个杂交组合的亲本、F1世代的条锈病抗性与F2代的条锈病抗感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究其感病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本研究的普通小麦和人工合成小麦杂交后代的条锈病抗性由多对基因控制,遗传上表现出加-显效应;(2)SHW-Z1条锈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优于SHW-Z2和SHW-Z4;(3)本研究材料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可能还受到遗传背景的影响。本研究对这3份人工合成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转TaEBP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东红  吴平  张小红  徐兆师  陈明  李连城  马有志 《种子》2012,31(8):18-22,26
本研究以转TaEBP基因的新春9号小麦T 4代株系为供体,通过回交育种的方法将与抗逆相关的TaEBP转录因子基因导入黄淮麦区的7个主栽或主推小麦品种中,利用温室快速加代和目的基因PCR分子跟踪检测技术,实现了一年四代的快速繁育,在一年内获得了转基因回交三代株系群。PCR分析结果显示,TaEBP基因在杂交F1代植株中阳性率平均在72.3%以上,在6个轮回亲本的回交后代中基本符合1∶1分离比率,在刑麦六号的BC3F2代中呈3∶1分离,外源TaEBP基因的分布符合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扩增结果的遗传分离比例;PEG-6000胁迫条件下,对3个来自刑麦6号BC3F2代的回交导入系苗期抗性鉴定显示,3个转基因回交导入系的抗旱性明显提高。表明利用转基因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快速加代和分子跟踪检测是快速定向改良小麦品种的性状、获得新的转基因小麦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技术以及在单倍体育种上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作物育种选择的精确性和效率,应用小麦亲本杂交后代F1(或F2)代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经激素诱导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胚及植株,加倍单倍体(DH)育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达,达到了单代纯化培育小麦新品系的生产能力;本文阐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发展进程,分析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较孤雄生殖、球茎大麦技术等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世界》2003,(9):34-34
杂交小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是小麦生产的一次革命.但杂交小麦的育种过程繁杂而费工,一直制约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中国农业大学创制的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可以有效地解决去雄问题,目前正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进行产业化开发.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化学杂交剂,该药既可用于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又可用于杂交小麦制种;同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和单位面积用量较低,使用成本较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大豆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海大豆产区采用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育成一个品种需10年左右,为了快出品种,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日兴温室早春种植加代、当年收后夏播和春、秋两季露地播种试验,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待人接物 没季节的光热资源,为大豆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一条路子。试验证明,上述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去海南鳘逃走加代节省经费80%左右,可编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益。所得种子虫食率和病子粒减少,种植子质量提高。此项研究和应用对加快黄淮区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加代繁育是良种创新过程中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过去都是采取异地夏播加代繁育的方式,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通过异地夏繁收获的材料返回正常秋播,有的表现出生长不良、经济性状不佳、产量不高等问题,甚至冻害、病害重,难为育种所利用。  相似文献   

16.
作物高代育种的目的是通过当代优良自交种间的杂交培育成更新的改良自交种变型。虽然在很多作物中通过高代育种已取得了遗传增益,但是这种育种过程基本上会造成狭窄的种质基础。本研究之目的是评估玉米在高代育种期间遗传方差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张爱民黄铁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国内目前主要是通过常规的品种间杂交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各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冬季南繁加代是加速玉米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南繁成本高,不易管理,以及受人力、物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育种单位难以实现。2014-2015年冬,育种人员利用温室大棚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加代繁育,并通过2015年和2016年2年的不同播期的大田种植试验,成功选出稳定自交系16个,优良玉米组合5个。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可有效解决冬季鲁北地区就地玉米加代繁育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大豆海南加代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李智  时和斌 《作物杂志》2003,19(4):52-53
大豆同其他作物一样,两个亲本杂交之后,形成性状稳定的株系至少要6~7年时间,更不要说选育一个品种了。社会的飞速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对新品种用途多样性的需求,又要求新品种出圃越快越好。这对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加代繁殖。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步伐。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海南加代,在工作中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 海南冬季的气候和环境就温度来讲,海南无冬季。海南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冬季日照充足、雨水较少,在五指山以南,尤其是三亚至崖城一线冬季基本无雨。当地一般为水浇地,水分可以得到满足,这些有利的条件对大豆的生长极为有利。由于海  相似文献   

20.
加代技术是加快作物育种进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就地加代可节省异地加代所需的巨额费用,成本低、效率高,具有很好的实际利用价值。目前未有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芝麻本地加代的报道。详细讲述了在黄淮地区利用日光温室加代的技术要点,以期对黄淮地区芝麻温室加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