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张力 《种子世界》2016,(7):27-30
本文分析了二十二年以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适宜黑龙港流域种植的34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力 《种子科技》2016,(7):108-110
分析了22年以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适宜冀中北水地区域种植的30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力 《中国种业》2016,(7):13-15
分析了自1992年以来22年期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适宜冀中南水地区域种植的67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自1992年以来22年期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适宜冀中南水地区域种植的67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 1 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 8 号为杂交亲本,通过与潍麦 8 号 3 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常规选育结合生化标记鉴定,创制出农艺性状优良且高产的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 1 号,2018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20186028。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创国内外糯小麦高产记录 10424.4kg/hm2,为新型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质糯麦原粮。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广西审定丝苗型品种的趋同程度与遗传差异,选用19个广西审定丝苗品种,通过18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并采用48对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农艺性状表型的品种间欧氏距离聚类,可分为4类,包含12个品种的类群农艺性状表型表现趋同;3个两系品种,2个常规稻,14个三系品种均被聚类在不同的大类中,说明育种方式不影响表型聚类,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多样。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所有品种可以被划分为4个类群,而不同类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也显而易见,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相同母本,或采用相同父本的品种,基本归于同类。两种聚类结果的对比表明,育种中品种间会出现遗传关系较远,农艺性状接近的情况;也会出现遗传关系较近,农艺性状相差较远的情况。研究农艺性状表型鉴定与聚类和解析遗传多样性的结果可为广西丝苗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淮麦25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9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麦区多点示范种植,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龙麦72是以高产、广适小麦九三A7为母本,优质强筋小麦龙麦35为父本,利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和强筋小麦育种理论,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龙麦72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抗穗发芽特性为品质和产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份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24-28
为了研究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小麦产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2005-2008年陕西省长武县中科院长武农业生态站小麦品种‘长武89134’为试验对象,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各种农艺性状中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重和株高与小麦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每穗粒数与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地上部分总干重、籽粒干重和每穗小穗数与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每穗结实小穗数和株高对小麦产量的存在正向直接作用(r每穗结实小穗数=0.712**,r株高=0.848**,P<0.05),而地上部总干重和每穗粒数则对产量存在着负向直接作用(r地上部分总干重=-0.792**,r每穗粒数=-0.784**,P<0.05)。‘长武89134’产量受到每穗结实小穗数、株高的正向作用和地上部总干重、每穗粒数的负向作用,因此需要主要针对这四种农艺性状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再并且协调好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2011—2020年河南省审定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6)
为了解河南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2011—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247个普通玉米品种以及当前主推品种的种植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审定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演变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稳步提升,种植密度、生育期、穗长、穗行数、千粒重的演变趋势与产量一致,对产量具有较大的直接作用,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产量贡献效应最大。但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密度成为当前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瓶颈,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选育耐密宜机收品种成为高产品种选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宛麦98是以宛麦369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8).在总结宛麦98选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黄淮麦区小麦育种在保持高产、稳产、抗病等基本特点的同时,应注重生长发育的协调和良好的农艺性状,提高品种的抗寒、抗旱、抗倒等能力,实现优质与高产、稳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属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南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4-2007年分别参加江苏省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于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国审麦2007004,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小麦冬春杂交后代SW3243是四川的重要亲本及推广品种,组合为1426/4/IR68-77/YAA//ALD‘S’/3/YAZ//ST2022/983。SW3243高抗条中29、30,对抗性基因不具有抑制作用;具有矮杆、多花、大穗、高产、迟播早熟等显著特点。利用SW3243的优良农艺特性育成了一批高产新品系,其中有42个衍生系参加了国家和四川省区试,育成小麦新品种7个,审定10次(四川省审定7次,国家审定3次);SW3243及其衍生品种已累计推广433万公顷以上,对四川的小麦育种及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对SW3243 的选育及重要农艺性状和育种应用作一总结,为进一步的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5.
翟群社 《中国种业》2015,(11):62-62
<正>铜麦6号是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丰产、抗病的西农1043(Q104)为母本,以抗寒、抗旱、耐瘠薄、抗黄矮病的自选系R92(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在当地旱作条件下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品种。2012年5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210号。1主要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品种属冬性、中熟旱地中筋小麦品种。幼苗平伏、分蘖力强、叶片深绿,株型紧凑,株行间  相似文献   

16.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合杂交方式,育成适宜黄淮北片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需要的新品种郯麦98。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综合抗病性强,品质优良。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字2009057),并进入2009~2010年国家黄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本文根据郯麦98的生长发育特点,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鲁麦21为母本、自育品系9905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循环法和水旱交替法选择,育成适宜黄淮北部麦区气候特点和生产需要的耐旱节水优质小麦新品种阳光18。其主要特点是耐旱节水、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综合抗病性强,2018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80027)。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艺性状在小麦的品种改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给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30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以及多远逐步回归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春小麦品种(系)株高总体偏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平均为30.04g、8.84g。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长、穗重之间正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为Y = 0.6139 + 0.02X3 + 1.07 X4 +0.42 X5,表明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单株产量变异占产量总变异程度的74%。因此,协调好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这一性状间的关系可作为新疆春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淮麦30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郑麦9023/淮86175(黔丰1号/78—4101//石81-424)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及沿淮麦区多点生产示范种植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于在淮北麦区晚播及沿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