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培养基质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培养基质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用棉籽皮和河砂作基质,并按2∶ 1比例混合均匀,扦插后成活率、单株块茎数、块茎总数、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均高于蛭石、珍珠岩、草炭作基质,并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为两季作地区特别是棉产区生产马铃薯微型薯找到一种更经济、资源更丰富的基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适宜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基质配比,以YP188马铃薯脱毒苗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蛭石和草炭土5种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离地繁育的影响。马铃薯的苗期测定脱毒苗的成活率;成熟期测定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薯重;收获后测定马铃薯的合格率、总产量和总重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蛭石与草炭土体积比为87.5∶12.5时的经济效益最高,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的单薯重、合格率、总产量和总重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不同体积配比的基质进行移栽试验,比较6个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结薯总数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蛭石和草炭土按1∶1比例混合最适宜微型薯生长,成活率最高,结薯总数最多,其中克新13号的成活率和结薯总数分别达到97.67%和843粒。但由于该处理成本较高,生产上可以使用与其产量差异不显著的砂和草炭土按1∶1比例混合的基质来代替。  相似文献   

4.
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集雨限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大田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田蒸散量、灌水利用率、产量、产量性状及薯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集雨限灌45 mm条件下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增加灌水量,WUE降低;苗期限灌处理的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均高于薯块膨大期;苗期限灌45 mm处理综合用水效率较高。限灌可提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大薯率与中薯率,降低小薯率,苗期限灌有利于大薯率的提高,薯块膨大期限灌有利于中薯率的提高;限灌降低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可提高单株薯产量;超过45 mm随限灌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不显著,绿薯率和烂熟率显著增加。限灌能降低马铃薯薯块淀粉含量,提高薯块蛋白质含量。苗期限灌45 mm为半干旱区马铃薯最佳集雨限灌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高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防虫网室内,通过调查扦插存活率、单株块茎数、总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总块茎重等项目,利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扦插苗,对6种不同基质上生产微型薯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蛭石和草炭组成的基质最适宜微型薯的生产,单株块数和总块数最多,单块重和单株块重最重,其中每平方米收获块数达到291块;菜园土在存活率和总块重、棉子壳在存活率和单块重以及砂在存活率和总块数等方面有较好表现,与蛭石和草炭的效果相当,可作为各地生产微型薯时选择的廉价基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微型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州市是山东省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全年种植面积近 4万公顷,总产量 12 06亿千克.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保护地设施栽培投入的不断增加,种薯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向农户提供质量好、数量足、价格合理的微型马铃薯, 2002- 2003年通过试验研究了选用不同的基质和不同的栽种密度对微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型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华春 《种子》2004,23(7):69-70
本实验研究了微型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型薯的增大,植株生长势增强,单株叶面积增大,单株结薯数和产量增加.要使植株在大田中生长良好,微型薯最好在1g以上,同时由于用微型薯作种主茎数少,个体生长量小,在播种时要比常规种薯密植.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雾培微型薯是采用对脱毒根部定期喷雾的方法进行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此种栽培方式具有成本低、单位面积产薯量多、易于管理的特点。单株产量很高,而且从整个雾培微型薯的生长情况看增加单株产量仍有比较大的潜力。本文通过针对雾培微型薯整个生育期生产管理方式及生育期营养供给进行多次试验研究,找出最佳的雾培生产管理模式和营养供给方案。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生育期,筛选出了适宜雾培薯生产的改良MS营养液配方,单株结薯个数可达50粒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检验增施CO2对马铃薯组培苗植株光合特性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选用马铃薯品种夏坡蒂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两批次试验。结果表明,增加CO2浓度可显著增加植株的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且CO2 750μmol/mol处理>550μmol/mol处理>CK(空气),但增加CO2浓度降低了马铃薯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还表明,增施CO2增加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个薯重和单株产量,其增幅随CO2量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结果充分证明在温室条件下增施CO2对加速马铃薯微型薯的繁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娄青 《种子科技》2012,30(6):35-36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病而引起种性退化,利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生产脱毒种薯,已成为克服马铃薯病毒性退化,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应用试管苗进行微型种薯生产,则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马铃薯微型薯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陈红燕 《种子科技》2020,(7):15-15,17
为了提高雾培马铃薯微型薯的产量和质量,以从荷兰引进的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对雾培马铃薯的营养液配方进行了优化,定期对植株进行指标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比较获得最优的营养液配方。马铃薯雾培法的营养液是以MS培养基为基础改良的,以营养液中KH2PO4含量的变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液中KH2PO4的含量为340 mg/L植株长势、单株结薯量、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正>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最基础种薯,微型薯繁育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关系到了下一代种薯的数量、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用种单位和农户的种薯成本和质量。为了增加微型薯繁育的数量、提高质量,笔者针对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忽视的环节,调查山西马铃薯微型薯繁育的实践操作措施,从生产设施的建设、场地消毒、定植管理、田间检验到收获入库,总结出了山西马铃薯脱毒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希望对广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单位和农户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6.0万、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和单株主茎数呈增高趋势、主茎粗呈下降趋势。不同密度对马铃薯单株薯块数、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而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9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达到7.7个,单株产量0.98 kg。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寻找粮食新增长点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解决。通过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试管微型薯培育,马铃薯种薯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作用,使培育的马铃薯在产量上有所突破。但是脱毒马铃薯种薯在繁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马铃薯试管苗生产规模小、繁殖周期长、容易受污染、栽植成活率低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提出了用脱毒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智能繁育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基质栽培模式研究多功能药肥对微型种薯晚疫病的防效以及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多功能药肥施用量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相对防效、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呈正相关,与微型种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药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种薯产量在增加,但单位多功能药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多功能药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药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为0.20 kg/m2时,微型种薯理论产量为2.19 kg/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5个密度水平对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农艺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呈增高趋势,商品薯率呈递减趋势,密度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陇薯8号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7.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平均产量达62674.4kg/hm~2,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表现最优,其田间种植垄株距为110cm×24cm。  相似文献   

18.
菌渣部分替代草炭对樱桃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大规模基质栽培中高效利用草炭资源,开展了菌渣部分替代草炭的栽培基质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利用充分腐熟的菌渣部分替代栽培基质中的草炭,以草炭和蛭石(2:1,V:V)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菌渣的栽培基质理化性状,及其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渣替代草炭混配基质,其基质容重、孔隙度和pH均在理想基质要求范围之内,和对照相比,添加草炭后,基质碱解氮含量降低,钾元素含量升高,较高比例的菌渣复合基质导致樱桃番茄叶绿素含量降低,产量下降,而适宜比例的菌渣复合基质适宜樱桃番茄生长。T1(草炭:菇渣:蛭石:珍珠岩=3:3:3:1)处理适宜樱桃番茄生长,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实品质好。适宜比例的腐熟菌渣替代草炭,既能保证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又能降低基质配制成本。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疮痂病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碱性土壤中发病几率更高.微型薯生产通常采用蛭石栽培,无法进行轮作,再加上长期浇施营养液,使得基质碱性越来越大,导致微型薯疮痂病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大部分地区马铃薯栽培均采用原始留种的方式,造成种薯退化严重、品种混杂、马铃薯产量较低等。通过大量繁育微型种薯,扩大脱毒种薯的种植面积,可有效避免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苗床准备、移栽、定植期管理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的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