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培育桑苗,多为有性繁殖,即用桑种籽播种,培育实生苗木。经育苗——嫁接——投产约需3年时间。环节多,费工.费时,增大成本。我们从“雅周桑”发根力强,利用枝条扦插成活率高,当年即可用叶养蚕中得到启示,利用近年引进的广东杂交桑(沙=×伦109)枝条进行扦插试验,效果较好。采用发根力强的桑品种,特别是广东杂交桑扦插繁育桑苗,是加速蚕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费省、效宏、快速的好措施。现将其扦插试验情况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我县圩城公社红旗大队第三生产队自力更生、积极培育桑苗、发展蚕桑生产。他们在培苗方法上不仅采取了播种桑籽进行广接、火焙接,而且千方百计挖掘苗木原料实行快速育苗,多快好省地繁育桑苗。他们有以下三种快速育苗法:  相似文献   

3.
水满一到,正是我省桑籽夏播季节,能否抓紧抓好这一季节,对完成我省夸年桑苗培育计划,加快我省蚕桑生产步伐,关系极为密切。从我省近几年育苗情况来看,桑苗播种面积不少,但桑苗成苗出圃数量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季节,把好桑籽播种这一关。为此,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钱见。. ,1、就地采集桑籽:近几年来,我们都是向广东  相似文献   

4.
繁育桑树杂交苗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桑树的繁殖方法有两种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广西、广东两省 (区 )多采用有性繁殖 (或叫种子繁殖 ) ,即用桑籽直接播种在苗地 ,培育出来的苗木叫实生苗。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桑苗是经过选育出来的优良母本和父本 ,授粉后采集的种子 ,育成的苗木也叫杂交 (实生 )桑苗。下面谈谈繁育好桑树杂交苗的技术措施。1 选择良种现在广西推广种植的杂交桑品种主要有沙 2×伦 1 0 9,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 2 ,其中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 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最近育成的新品种 ,2 0 0 0年已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 ,正在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我县已将蚕桑生产列为发展多种经营的重点项目,计划在八五年以前栽好管好二万亩桑园。要栽桑首先必须要有桑苗,如果去外地购买桑苗,一方面要花费很大一批资金,另一方面外地桑苗由于长途运输等原因,保证不了桑苗质量,成活率也很低;因  相似文献   

6.
我省七十年代曾推广天然形成的三倍体桑“伦教40号”,栽植面积达全省桑地的23%左右,一般增产20%以上,对提高蚕桑生产有显著成效。但由于需用无性繁殖,成活不稳定,速度慢,成本高,与我省密植栽培,用苗数量不大相适应,因此人工培育桑三倍体杂交组合(简称三倍体杂交桑),用种子繁殖,以适应生产需要,是急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自1986—1987年人工育成广东桑四倍体材料后,为开展人工培育桑三倍体杂交  相似文献   

7.
正1星富桑苗合作社基本情况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和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实施,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桑苗产销旺盛。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创建优质桑苗品牌,在海宁市周王庙镇星火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由桑苗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牵头,联合桑苗种植户,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注册成立了海宁市周王庙镇星富桑苗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星富桑苗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桑苗是蚕桑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而栽种优良桑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海宁作为全国嫁接桑苗最集中产区之一,一直来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大量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区),为各地蚕桑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良种桑苗。特别在桑树新品种的推陈出新上,长期以来本市蚕桑技术部门一方面依托蚕桑科研院所积极做好桑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筛选等工作,不断丰富桑品种资源,另一方面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引  相似文献   

9.
伦教40号桑是广东省从佛山地区伦教蚕种场桑园的广东桑系统中选出的单株,经培育而成的桑树新品种.我县为了加快发展蚕桑生产,于1981年从广东顺德县引进32万株桑苗,经两年的栽培管理和调查观察,该品种具有长相好、长势旺,产叶量高,适于无干密植建立速成桑园的要求,能加快发展蚕桑生产的步伐.1982年又从该地购买108万株桑苗,两年共引进140万株,取得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收益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盐碱土培育桑苗,由于桑苗对土壤盐分的忍受力有一定限度,当土壤盐分超过0.1—0.15%时,桑籽播种后常会发生出苗困难与立苗不易的情况,以致断垄缺苗严重,甚或全局失败。因此,研究盐碱土的育苗技术对发展盐碱土地区的蚕桑生产,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课题。1976—1980年笔者接受援外任务,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西  相似文献   

11.
徐锡勤  周志云 《蚕桑通报》1993,24(1):49-49,56
蚕桑生产一直是我省的主要特产,浙江丝绸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几年来省丝绸公司在衢州市投资发展蚕桑生产以来,摸索出一套如何节省成本快速发展丰产桑园的主要经验.(一)改变桑籽播种方式以前培育草桑苗一贯采用春、夏季条播法,每亩产苗只有2万株左右,且桑苗粗大,不适合袋接.如今采用夏播的同时推广秋播.在早稻收割后利用稻田及时翻耕播种.每亩出苗在7万株以上,所产桑苗很适合袋接.秋  相似文献   

12.
黎军 《中国蚕业》2001,22(3):76-76
古往今来发展蚕桑生产都以实生苗栽植为主,压条、扦插等方法为辅.实生苗栽植其嫁接改造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是影响蚕桑生产发展速度的最大障碍.80年代末期,由于茧丝绸市场行情持续看好,国内蚕业工作者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成功地繁育出沙2×伦109杂交桑,其性状显著优于各种品系实生桑种,于是在国内得到大量推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蚕桑生产大发展;到90年代中期,中国蚕茧生产明显供大于求,市场出现萎缩疲软,蚕桑生产的发展势头明显减弱,从而导致了浙江一带不少商品苗繁育基地桑苗滞销.  相似文献   

13.
上饶地区推广杂交桑的技术总结成仙球(江西省上饶地区农业局)上饶地区蚕桑生产发展的进程中,在省农业厅和地、县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1987年引进了广东杂交桑,随后连续八年大面积推广了杂交桑,为促进我区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桑工程》的实施,收到了很好...  相似文献   

14.
栽桑是养蚕的基础,桑苗是栽桑的基础,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提。因此,发展蚕桑生产,首先必须考虑桑苗的生产。1987年前我县由于没有培育桑苗,靠外地调苗,既增加了成本,又保证不了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了计划的完成,同时还增加了桑苗病害。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县逐步实行桑苗自育自用。现将杂交柔育苗要点简介如下。一、种子的准备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繁育优良苗木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工作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在桑苗培育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在培苗过程中一般习惯采用剪梢措施,将苗干控制在1m以下,有的只有0.6m左右。剪梢可使苗干充实,并可抑强扶弱,使苗木生长均匀,减少落脚苗。如果不剪梢培育又怎样呢?这里就桑苗培育过程中留梢问题谈点看法。1 桑苗留梢好处多  1.1 桑苗留梢有利苗木生长可提高苗木等级 一般认为采取剪梢措施控制苗木高度后可使苗干增粗而提高苗木等级。实际上,如果任桑苗自然生长养成统梢苗,随着苗木的增高,桑苗也不断…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2,40(3):49-49
<正>本人长年从事蚕桑苗生产、销售,历经蚕桑业兴盛、衰退、恢复性发展各阶级,矢志不渝,立足行业谋发展。十余年来,因所售桑苗无虫害、品种纯、成活率高,深受省内外客户好评。常年动态持有土地100余亩,主育沙2×伦109广东杂交桑苗及农桑14嫁接苗、"大十"、红果二号等果桑苗。每年9月后可出各类桑苗500万株以上,质量保证,价格优惠,施行"苗场-公  相似文献   

17.
桑苗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面向山区开闢新桑园和缺株補植巩固现有桑园的唯一物质基础。浙江是全国桑苗主要产区,原有苗区海宁、崇德、桐乡、杭县等县播种桑苗一般采用撒播法,每亩产苗数量至少四、五万株甚至十多万株,苗小质弱,不能直接供作草桑(野桑、毛桑、实生桑)推广定植。需经过移植一年,才能培成草桑。其中虽有少数勉强作为火焙接或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蚕桑学会组织栽桑、养蚕会员20人于3月1日至15日到四川省考察蚕桑生产.考察人员通过对四川省的乐山、绵阳地区和重庆市的重点蚕桑单位和"二户"的实地考察学习,一致认为该省数年来在蚕茧产量上一直居全国首位的最宝贵的经验是:根据四川省当地的特定条件,走自己的路.如自力更生育桑苗、从来不向兄弟省进桑苗;种桑上的先种草桑后行冬季芽接法;培桑上  相似文献   

19.
我区现阶段推广“沙2×109”杂交桑良种,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效益,今后仍要大力推广.但是有的优良桑品种的苗木繁殖,基本上采用嫁接的方法.由于嫁接费工、费时、技术要求高,有的品种成活率低,造成苗木繁殖困难,加之我区种桑密度高,所以.有的良种桑在广大农村中一直难于推广,其结果是:亩桑产叶量低、叶小、摘叶困难,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我区蚕桑事业的发展.为探索繁育良种桑苗的新途径,我们在去年硬枝扦插薄膜复盖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作了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种桑必先培苗。长期以来,新区在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培苗问题得不到解决,一直存在着桑苗大调大运的问题,既影响了种植质量,又增加了裁桑成本,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为此,根据新区蚕桑生产的特点,衢州地区广大蚕桑科技人员摸索出草桑嫁接快速成园的技术。从1989年到1991年采用此法建立新桑园1600余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