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吉林省美国白蛾的发生状况及疫区冬季的实际温度条件,分析了美国白蛾越冬的安全性与扩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吉林省未感染区域的冬季气温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冬季低温不能阻止美国白蛾在吉林境内的进一步扩散;提出了疫区以根除为主、边界区以监控为主、非感染区以保护预防为主的阻止美国白蛾扩散对策。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以来的总体扩散和危害情况,研判2022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美国白蛾在我国总体呈现入侵初期局部扩散、入侵中期快速发展、当前扩散持续向南但明显趋缓的态势,危害情况得到良好控制;2021年美国白蛾总体呈现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第1代、第2代整体危害较轻,第3代危害多点暴发、偏多偏重发生的危害特...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2012年由苏北传入灵璧县境内,2013-2014年扩散蔓延,现已成为灵璧县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防治对象。为了有效防控美国白蛾,实现"早发现、早防控"的目的,本文论述了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调查方法和防控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 辽宁省自1979年在丹东市内及8个县(区)的86个乡(镇)发现美国白蛾以来,现已扩散到4个市区及25个县(区)的240个乡(镇)。十年来,美国白蛾在辽宁省境内的传播已从围绕老疫区边缘向外扩散转为远距离快速向外扩散,并有侵入河北省境内的可能。其扩散情况如下:1.传播速度逐年加快。从1980年底全省普查有131个乡(镇)发生美国白蛾到1986年底扩散到176个乡(镇),平均每年扩散7.5个乡(镇),到1989年底已扩散到240个乡(镇),最近3年中平均每年扩散21个乡(镇),详见表。2.已扑灭疫情的乡(镇)开始复发。从1985年到1988年全省有47个乡(镇)扑灭了美国白蛾,已由省封锁扑灭美国白蛾指挥部宣布解除疫区。但1988年就有10个乡(镇),1989年有12个乡镇又重新发生美国白蛾为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2016年该虫害开始扩散到湖北省,当前已发展到包括枣阳、襄州、广水等11个县(市、区)。美国白蛾危害性极大,它所到之处,树叶被啃噬一光,农作物减产,对疫区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林业经济、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湖北省美国白蛾发生实际情况,从美国白蛾的分布现状、主要危害、生活习性、发生特点、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结合枣阳市在美国白蛾防治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检疫防控、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科学开展美国白蛾监测预报和疫情防控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近年来逐步向我国南方扩散传播,给江苏省苏南地区的防控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明确美国白蛾能否在长江以南地区定殖、爆发危害及其发生规律等问题,该文通过野外随机调查、定点观测、室内观察和灯诱、性诱监测相结合等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白蛾在芜湖地区1 a发生3代,泡桐、臭椿、桃树、枫杨等寄主植物受害偏重;夏季高温对美国白蛾幼虫发育进度、蛹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美国白蛾天敌资源较为丰富。夏季高温和丰富的天敌资源是制约当地美国白蛾虫口密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野外的天敌资源需加以合理利用,以此可有效防控美国白蛾虫口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的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上实现了封锁压缩疫区、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控制疫情大扩散的目标,确保不发生大的灾害。但由于受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气候变化、物流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美国白蛾在发生面积和发生范围上呈现上升趋势。该文通过对辽宁省美国白蛾防控效果分析,提出加大生物防治力度、开展专业化防治、实行联防联治和强化疫情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及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害虫。自2006年7月首次传入淄博市高青县、桓台县以来,疫情已经扩散蔓延至全市8个区县(除沂源县),77个乡镇(办),疫情严重时达到92个乡镇(办)。通过调查美国白蛾在山东省淄博市的发生、危害及防控现状,分析了在防控美国白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当前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9月14日北京市政府防控美国白蛾电视电话会议后,大兴区林业局全局周六、周日停休,局领导和各科室分头包镇,深入基层开展查防工作,要求各镇在美国白蛾阻击战中配备足够的防控专业人员和药剂设备,各防控主体要抓好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坚决遏制美国白蛾疫情的扩散蔓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根除的总目标。怀柔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突出一个“高”字,即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时厚林 《绿色科技》2020,(5):139-140
近年来,美国白蛾在江苏地区不断向南扩散蔓延,为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保护林业生态安全。各地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飞机施药防治因其经济性、有效性被广泛采用。根据灌南县近几年的飞防实践,分析了采用飞机防治美国白蛾的原因,对飞防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对科学安全飞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兴安落叶松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模板DNA、d NTPs、Mg^2+、Taq聚合酶浓度及引物浓度)进行了试验分析,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SSR-PCR体积为20μL的最佳反应体系是模板DNA用量50 ng、正反向引物浓度均为5μmol·L^-1、d NTPs浓度为2.5 mmol·L^-1、Mg^2+的浓度为2.5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为1.0 U、最佳退火温度为60℃。试验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可进一步用于兴安落叶松SSR遗传图谱构建、多样性分析、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建立稳定可靠的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具有多态性SSR引物,是木本油料植物光皮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为给SSR标记技术在光皮树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Cf-05"正反向引物,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模板DNA、引物、d NTPs、Mg~(2+)、Taq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树SSR-PCR总体积为1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模板DNA用量37.5 ng,正反向引物浓度均为0.6μmol·L~(-1),d NTPs浓度为0.3 mmol·L~(-1),Mg~(2+)的浓度为1.5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为1.5 U,最佳退火温度为50℃。运用优化了的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可从71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1对能适用于光皮树的SSR引物。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可进一步用于光皮树SSR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4-己基间苯二酚和曲酸对舞毒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舞毒蛾为材料,分离提取酚氧化酶,研究4-己基间苯二酚(4HR)和曲酸对舞毒蛾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HR对该虫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0.000 41和0.000 35mmol·L~(-1).其中,4HR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效应,浓度为0.000 2 mmol·L~(-1)时可使单酚酶活力表达迟滞时间从181 s延长到253 s;而当浓度为0.000 5 mmol·L~(-1)时,其迟滞时间则延长至372 s.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4HR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竞争型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_1为0.000 15 mmol·L~(-1).曲酸对舞毒蛾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0.06和0.92 mmol·L~(-1).曲酸对单酚酶活力表达的迟滞时间也有明显的延长效应,浓度为0.1 mmol·L~(-1)时可使单酚酶活力表达迟滞时间从306 s延长到732 s;而当浓度为0.15 mmol·L~(-1)时,其迟滞时间则延长至900 s.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曲酸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典型的竞争型抑制类型,抑制常数K_i为0.51 mmol·L~(-1).  相似文献   

14.
山苍子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苍子幼嫩叶片、顶芽、花蕾3种组织的DNA提取效果分析和对影响酶切及选择性扩增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酶切时间、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的比较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山苍子AFLP分析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山苍子的顶芽是较好的DNA提取材料;山苍子基因组DNA经5 U EcoR I和5 U Mse I酶切1 h即可完全酶切;最佳的选择性扩增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 U rTaq聚合酶、2.0 μL 10×PCR缓冲液、1.8 μL 25 mmol·L-1MgCl2、1.4 μL 2.5 mmol·L-1dNTP、100 ng·μL-1引物各1.0 μL。使用该反应体系获得了清晰、稳定的DNA指纹图谱,并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组合,为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一步开展山苍子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27种杀虫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强  周超  王伟  慕卫  胡延萍 《林业科学》2012,48(4):167-17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始发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Liuetal.,2006),为害行道树、花卉、果树和大田作物等。1979年中朝边境首次发现后,由北向南逐年扩展,京、津、辽、冀、鲁均有暴发历史(魏晓棠等,2006)。由于成虫具有较强飞行扩散能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用2年时间,在通辽市美国白蛾发生区研究了释放寄生性天敌昆虫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防治该害虫的效果和种群数量调控情况.结果表明:林间释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为69%、天敌总寄生率为92%、防治效果为87.4%,林间释放赤眼蜂对美国白蛾卵的防治效果为78.7%.利用天敌防治美国白蛾方法有利于其他天敌种群自然繁育,无抗...  相似文献   

18.
Hyphantria cunea(Drury) is a severe invasive pest in Beijing.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for its successful invasion and outbreak.Accordingly,this study was tailored to assess molecular variation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ree H.cunea populations in Beijing and one population from Sanhe in Hebei Province as control(totally 100 individuals).A silver-labele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AFLP) DNA profil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among th...  相似文献   

19.
在提取高质量八角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对其RAPD反应体系的Taq DNA聚合酶、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等因子的优化,建立了稳定、重复性高的八角RAPD-PCR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1.0 UTaq DNA聚合酶,0.15 mmol·L-1 dNTPs,2.0mmol·L-1 Mg2+,2.0 μmol·L-1引物,20~ 80 ng模板.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扩增后94℃变性30 s,31 ~37℃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72℃完全延伸7 min,4℃保存.在建立RAPD-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从24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5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并通过各引物的退火温度梯度实验,确定了各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yhedrovirus(简称HcNPV)对2~3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 d,青岛农业大学生防所提供的HcNPV 1 000,750,5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73.29%,87.67%,90.41%;北京蓝狐天敌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HcNPV 1 000,750,5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78.77%,88.36%,89.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