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木质林产品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是维持农民生计和增收的重要手段。欧盟将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生物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欧洲非木质林产品的发展概况和政策措施,分析其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创新的典型案例,提出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的启示: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非木质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协调好非木质林产品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加快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与流通;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林业产业与其他行业政策融合机制;四是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制度创新,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林业产业政策调整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阶段及政策评价 林业产业是保护、培育、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向社会提供林产品和森林服务的物质生产兼生态建设事业,包括木质、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及森林服务业三大产业系列以及木竹生产业等十一个亚产业,公益林建设和维护属于林业第三产业中的生态服务业。关于林业产业的新概念,我们在“论新时期林业产业的概念与范围”一文有详细阐述(蒋敏元、刘家顺,2005)。根据林业经济体制和主导发展目标可以把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为主的发展阶段(1949--1980年)、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两大效益并举阶段(1981—1997年)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生态效益优先阶段(1998年至今)。对这三个阶段的林业产业政策进行回顾和评价对未来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主要林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国,而林区尤其是偏远山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丰富却普遍贫困的背景下,文中从非木质林产品与居民收入增加、非木质林产品与粮食安全、非木质林产品与乡村安全网、非木质林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结合我国的研究和实际情况总结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的研究概况,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评析,讨论现有研究特点和不足,并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展望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木质林产品来减少贫困,增加林区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12月2日,国家林业局与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签订《关于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防范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危害,保护野生动植物健康,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共同推进林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树立生态文明的国家品牌,促进林产品国际贸易和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开展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认证的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以及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认证体系运行机制,重点概述非木质林产品经营认证在中国的实践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产生的良好效益,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洪加晴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124-128
论述了大理州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保护 ,发展林产业 ,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 ,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等大理州发展林业生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林清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6):48-51,58
龙陵县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香料类、食用类、药用类、树脂类、野生观赏植物及花卉类.文中分析了龙陵县非木质林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加工种类少,利用程度低,掠夺式的采集活动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等非木质产品开发、采集与利用现状.进一步分析了非木质林产品的不合理采集利用对森林可持续利用产生的影响,包括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森林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藉此,提出开展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防止野生资源过度采集,注重非木质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人工培育和技术投入等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利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贝 《林业建设》2019,(3):66-70
利用2017年滇池流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滇池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流域森林生态地位重要,森林生态效益显著,森林生态资源丰富,森林后备资源丰富,滇池流域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滇池面山"五采区"得到有效治理。从人才培养、绿化造林、改善林分结构、非木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耕地和水体污染等6个方面对滇池流域林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与森林生态安全耦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头在外”是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典型特征, 它意味着对国内和国外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的协调是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中运用耦合理论研究1961-2010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问题, 结论认为:1)2004之前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高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2005-2008年则低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1991年之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波动幅度显著大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2)1961-1999年森林生态安全指数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协调状态在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之间波动; 2000年之后二者的协调进入稳定阶段, 并在2003年由初级协调进入中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0.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现有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分析当前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现状,提出对我国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几点建议,包括完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推进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标准的国际互认、优先发展有市场前景产品的认证和加强对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域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林业产业、非木材林业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林种、林业产业、非木材林业资源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区域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2.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关于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依托自身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中以黑龙江国有林区为例,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天然林保护背景下利用森林空间和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举措。研究表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未能很好地兼顾到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经营效益低下、人才短缺,致使企业缺乏活力,亟需通过产业发展扶持和保障政策破解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鉴于此,文中进一步提出国有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持续发掘天然林资源禀赋优势的多重价值、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利共生路径、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1)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的思想认识;2)持续完善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3)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企业经营发展活力;4)不断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甘肃天祝藏区地处黄河、石羊河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汇水区,是甘肃主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林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的以林养林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建立长期、全面、有效的补偿机制和途径十分必要。针对甘肃省藏区生态环境现状和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直接资金补偿、间接项目补偿、衍生保障补偿、辅助政策补偿等4种符合区域特点的生态补偿途径,以加快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环境资源管护,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下经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近年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但仍面临可持续发展资源匮乏、基础设施配套与生态环保存在短板、劳动力紧缺、技术人才不足、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增强、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较少等制约因素。为推进凤山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文中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管护工作,综合利用林下资源;2)加强金融税收支持,完善林下经济基础设施;3)加强科技支撑,促进林下经济人才培养;4)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促进林下经济"三化"发展经营。  相似文献   

15.
非木质林业资源不仅是宁夏多功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宁夏格外重视非木质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对宁夏非木质林业资源发展利用现状及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指出了非木质资源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推进非木质林业资源培育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后脱贫时代"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文中首先在解释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脉络,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理清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范围及程度;其次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森林资源为纽带,紧密联系森林碳汇建设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立物质类生态产品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市场化支撑能力;打造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综合体,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为东北国有林区未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以促进林木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地区作为国家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现代林业、建设美丽南方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对南方区域内的 115 个地级市与 25 个省直管 市(县、州、林区)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区域发展因子、森林资源因子、 资源转化因子、林业资源因子、社会发展因子共 5 个主因子,并根据因子得分对各地级市与省直管市 (县、州、林区)进行聚类,划分为低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神农架特用防护林区、用材防护林区、沿江 丘陵平原防护林用材区、海南岛防护特用林区、广州深圳防护用材林区 6 个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及国家对林业建设的要求 ,笔者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的实践 ,对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提出 10点建议 :1.林业生态建设应实行生态区域管理 ;2 .实行林业及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 ;3.“天保”工程应实现三个目标 ;4 .促进人工林天然化 ;5 .实现商品用材林良种化和丰产化 ;6 .积极发展数字林业 ;7.林产工业的三大发展方向 ;8.开发林区生态产业 ;9.加强制度创新 ;10 .把握住“六大工程”建设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法国森林多样性的形成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法国森林以多样性着称于世.其多样性表现在立地、树种、功能、所有权和产业等多个方面,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法国较早地颁布森林法,成立国家森林基金会、地区森林资产管理中心以及林业监察机构,在世界森林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法国的国家、部门、区域、个体相协调的森林特别保护网络体系及管理方法为各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