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长营’橄榄及其芽变品种‘清榄1号’果实发育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单宁、黄酮、多酚的测定,初步探讨橄榄果实风味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供试橄榄果形整齐,品种间糖、酸物质含量变化整体一致,酚类物质差异大。(2)花后50~110 d,橄榄果实体积增大,风味物质积累,其中,‘清榄1号’酚类物质在花后70~90 d出现小幅度降低;(3)花后110~170 d,橄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糖含量积累,其他风味物质含量降低。(4)‘长营’花后110 d采收风味较佳,‘清榄1号’花后170 d采收风味佳。研究表明,橄榄果实风味形成与糖酸等物质关系不大,与酚类物质关系密切,花后110 d为研究橄榄风味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品种的差异是影响采后橄榄果实品质和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橄榄品种‘长营’和‘惠圆’果实的贮藏性差异。采后‘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经清洗并用抑霉唑杀菌剂处理(1.0 m L/L浸果5 min),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8±1)℃下贮藏140 d。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好果率、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橄榄果实呼吸强度在贮藏0~60 d内上升,贮藏60 d之后下降;果实细胞膜透性、失重率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果实好果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长营’和‘惠圆’橄榄果实的耐贮性不同。在同一贮藏期间,‘惠圆’橄榄果实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果皮褐变指数都高于‘长营’橄榄果实,而好果率则低于‘长营’橄榄果实。据此认为,‘长营’橄榄果实比‘惠圆’果实更耐贮性,其原因可能与‘长营’橄榄果实可以保持较低的呼吸强度和较完整的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橄榄‘长营’和‘清榄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橄榄果实中N、P、K、B、Ca、Mg、Zn、Mn元素的含量,探讨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橄榄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橄榄果实的发育,‘长营’和‘清榄1号’的K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长营’果实中的N、P、B、Ca、Mg、Zn、Mn元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清榄1号’果实中N元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B元素含量逐渐降低,P、Mg元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Ca、Zn、Mn元素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上,‘长营’果实中N、P、K、B、Mg、Zn、Mn元素含量均高于‘清榄1号’,而Ca元素含量低于‘清榄1号’。综上,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长营’和‘清榄1号’果实的N、P、B、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K、Ca、Zn、Mn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但在同期时,品种间含量差异较大。较高的Ca元素含量证实橄榄为高钙水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3种木薯品种(‘KU50’‘SC205’和‘SC9’)块根为实验材料,采用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8月龄木薯块茎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鉴定共获得77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糖及其衍生物、氨基酸、有机酸等,‘KU50’和‘SC205’两个品种的优势代谢产物(相对含量>15%)均为蔗糖,且二者含量基本相当,‘SC9’的优势代谢产物为蔗糖与果糖;‘SC9’中蔗糖、柠檬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KU50’和‘SC205’,但果糖、半乳糖、葡萄糖高于二者。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发现,3个木薯品种块根代谢物组成结构差异性显著,获得差异显著的33种代谢物中主要涉及糖类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5个类别。通过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注释到14个差异显著性代谢途径,其中,共有16个代谢物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途径,9个富集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3个富集于氰基氨基酸代谢途径。本研究通过对3个木薯品种块根代谢物的种类、相对含量、主要代谢物和显著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阐明了不同木薯品种淀粉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可为后期更好地进行木薯品种改良、品种选育及木薯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橄榄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成分的含量与橄榄品种、加工过程及储存条件等密切相关。分析我国乌橄榄和青橄榄2个主栽橄榄品种,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MS)结合统计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非靶向代谢物分析流程筛选鉴定出47种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其中氨基酸9种,黄酮多酚类20种,油脂类8种,有机酸类3种,香豆素类化合物2种,其他5种。乌橄榄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山柰酚-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罗汉松脂素、高车前苷、杨梅素、花旗松素、1-棕榈酰-2-月桂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LPC、桐油酸、甘草次酸,青橄榄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鞣花酸、短叶苏木酚酸、没食子酸及相应的葡萄糖苷,这些物质在2个品种中的平均含量比率超过30倍以上。这表明不同橄榄品种内源性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且各具特色,为今后橄榄品质评价、资源合理利用及不同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提取箬竹和马尾松叶片总黄酮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橄榄浸泡处理,以研究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对橄榄果实 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均能对橄榄果实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 393 mg/L 竹叶 黄酮提取液、330 mg/L 松针黄酮提取液处理的橄榄果实好果率均高于对照,贮藏第 77 天时,橄榄好果率分别为 76.11%、 78.89%。2 种处理均可延缓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促进多酚含量下降,提高橄榄果实的糖酚比,能有效改善橄榄 果实贮藏期内的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7.
提取箬竹和马尾松叶片总黄酮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橄榄浸泡处理,以研究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对橄榄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竹叶和松针黄酮提取液均能对橄榄果实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 393 mg/L 竹叶黄酮提取液、330 mg/L 松针黄酮提取液处理的橄榄果实好果率均高于对照,贮藏第 77 天时,橄榄好果率分别为 76.11%、78.89%。2 种处理均可延缓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促进多酚含量下降,提高橄榄果实的糖酚比,能有效改善橄榄果实贮藏期内的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LC-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加工过程中的香草兰豆荚中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鲜豆荚(FVB)与杀青豆荚(BVB),发汗豆荚(SVB)与干燥豆荚(DVB)的组间差异比较小,其余各组的组间差异比较大。差异倍数分析表明,和FVB相比,其他豆荚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黄酮类物质,并且以糖苷类物质为主。而下调的代谢物以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为主。火山图显示SVB与CVB差异显著的代谢物是最多的,有256种。FVB与SVB的上调差异显著的代谢物是最多的,有102种。只有FVB与BVB的上调差异显著代谢物的数量高于下调差异显著代谢物。当和FVB相比时,各阶段差异显著代谢物变化如下:上调的黄酮类化合物在BVB、SVB、DVB、CVB均包含黄酮、黄酮醇、黄酮碳糖苷、黄烷酮,而下调的还包含黄酮-木脂素;上调的脂质及其衍生物在SVB、DVB、CVB中包含脂质-甘油磷脂、脂质-甘油酯、脂质-脂肪酸,而BVB只包含脂质-甘油磷脂;上调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SVB中最高,达到12种,DVB、CVB阶段呈下降趋势,分别为7种和3种,下调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随着加工的进行逐渐增多,陈化阶段多达16种。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铝毒害,探讨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变化,以花育23(H,铝敏感型)和粤油7号(Y,耐铝型)两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铝胁迫对花生根系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两个花生品种的幼苗根系中检测出416种代谢产物,与对照(HC)相比,花育23(HA)共筛选出155个差异代谢物(即HC vs HA),其中上调代谢物为27种,下调为128种;粤油7号(即YC vs YA)共筛选出10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为28种,下调为81种。铝胁迫下两个花生品种幼苗根系之间(即HA与YA之间)筛选出14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为76种,下调为69种。代谢物主要集中在酚酸类、黄酮、有机酸、木脂素和香豆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异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上。铝胁迫下,花生幼苗根系代谢物发生的明显改变,可为花生生产有效降低铝毒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龙眼果实发育过程果肉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其积累消长动态呈"双S型"变化曲线。龙眼果实成熟后,果肉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随着挂树期延长,果肉黄酮含量又回升。龙眼果肉同时还含17种蛋白氨基酸和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果实发育过程果肉黄酮含量与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与GABA含量呈正相关,与丝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甘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生产中如以植物功能性活性成分高黄酮含量为目标,研究确立了‘立冬本’龙眼成熟前期的9月22日为最佳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品种荔枝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用80%甲醇分别提取6个品种荔枝果皮中的酚类物质,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自由基离子清除能力(ABTS)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不同的单体酚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荔枝果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荔枝果皮的酚类物质含量为28.69~68.48 mg/g,不同品种荔枝果皮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酚类物质的含量、FRAP和ABTS抗氧化活性能力均以‘荔枝王’为最高,分别为68.48 mg/g546.31 μmol/g和511.25 μmol/g。液相色谱结果鉴定出‘糯米糍’中的8种单体酚,而含量相对较高的是A型原花青素三聚体和原花青素A2。研究结果可为荔枝加工废弃物荔枝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bioactivity of two kiwifruit’s cultivars growing under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with water and ethanol using similar conditions which are applied in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nd for daily fruit consumption such as tea drink. Antioxidant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s [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cup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capacity (CUPRAC); 2, 2-azino-bis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two (2D-FL) and three-dimensional (3D-FL) fluorometry we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metabolites derived from kiwifruits (total phenols, flavonoids, chlorophylls, carotenoids and ascorbic aci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TPC) and other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their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ies (TAC) was calculated for studied kiwifruit’s extra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metabolism of drugs. The properties of kiwifruit’s phenol extracts showed their ability to quench HSA, forming the complexes similar to the ones between the proteins and pure flavonoids such as quercetin. The cultivar ‘Bidan’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AC than the classic ‘Hayward’. In conclusion, for the first time ‘Bidan’ organic kiwifruit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widely consumed ‘Hayward’, using its bioactive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The influence of physiologically active kiwifruit’s compounds on human health, through our investigations in vitro and scientifically proven information, was explained.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bioactive compounds, high antioxidant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kiwifruit justify its use as a source of valuable antioxidants.  相似文献   

13.
金花葵的营养价值与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广东地区引种种植的金花葵为试材,检测了其花朵和嫩果荚中氨基酸、矿质元素、总黄酮、总酚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并评估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金花葵的花朵和嫩果荚中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含7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占干重的13.01%和12.56%,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分别为70.49和67.83。花朵中总黄酮、总酚、铁和钾含量显著高于嫩果荚,而嫩果荚中多糖、钙和镁含量则显著高于花朵。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试验表明,花朵的抗氧化能力要优于嫩果荚。综合来看,金花葵的花朵和嫩果荚都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且适合在广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陈翔  田月月  张丽霞 《茶叶科学》2020,40(2):238-249
采用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白茶鲜叶(F)和室内萎凋处理29 h(W)、53 h(P)的2个萎凋样进行了代谢物靶向检测,Quality control(QC)样本中共检测到111个代谢物,主要包括47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9种核酸类代谢物、12种维生素和辅酶、17种糖代谢物和6种甘油磷脂代谢物。与鲜叶F相比,萎凋叶W和P中显著增加的代谢物分别有39种和41种,其中共有代谢物35种;显著降低的代谢物分别有9种和11种,其中共有代谢物8种。显著变化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萎凋叶的细胞膜受损、DNA和RNA降解、氨基酸衍生物显著增加、糖代谢异常。根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幅度和组成特异性,筛选了表征萎凋叶细胞膜生理状态和核酸、糖代谢的标志代谢物。此外,针对代谢物中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组成特点,提出了研究氨基酸衍生物滋味特性的必要性和应用代谢谱分析建立萎凋工艺适度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番石榴发育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石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本研究以‘珍珠’番石榴和‘水晶’番石榴为试材,研究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与抗氧化能力关系。结果表明: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珍珠’番石榴的总酚、类黄酮、酚酸、 单宁含量均高于‘水晶’番石榴;番石榴的果皮和果肉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酚酸、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 呈下降趋势;番石榴果皮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于果肉,且果皮抗氧化能力高于果肉;在生物活性物质与总抗氧化能 力的相关性方面,总酚含量相关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