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自然条件下,小麦接种联合固氮菌(土生克雷伯氏菌)43菌株、获得了显著增产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菌株与小麦根系结合.在根毛细胞、表皮细胞、皮层细胞的间隙及输导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菌体细胞.在小麦抽穗期固氮酶活性达到148.8n mol C_2H_4株~(-1)h(-1),~(15)N稀释法测定固氮量占植株总氮量的15.3%~22.1%.由于菌株产酸,在砂培条件下,速效磷增加16.1%~39.7%.提高了植株磷素营养水平.同时菌株代谢物中存在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刺激植株生长发育.显然,小麦接种43菌株增产是因菌株固氮、解磷和产生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鼓槌石斛内生细菌分离、 鉴定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提供菌种资源,用组织分离法从鼓槌石斛健康组织分离内生细菌,用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以平板法筛选解磷、解钾和固氮菌株;以田间试验检验固氮菌株的增产效果;用PCR扩增功能菌株的16S rDNA,结合菌株的菌体、菌落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功能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鼓槌石斛组织共分离到33株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为根〉茎〉叶;其中GB7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B16属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B8、GB9、GB21属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均有病害生防功能;GB2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B20属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具解磷功能;菌株GB1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具固氮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芽孢杆菌属磷细菌菌株为对象,以培养液作为基质,初步研究了不同有效磷丰度对磷细菌生长和解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有效磷的缺乏将明显延长磷细菌的迟滞期,而对菌体总量基本无影响。(2)环境有效磷含量过高将导致磷细菌解磷能力的下降。(3)磷细菌的解磷过程可能存在底物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土壤磷循环相关的生态学系统中,解磷微生物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将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从而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通过磷钼蓝比色法对9株解磷菌的解磷能力进行检测,从中选取3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并按不同的接种量比例两两共培养,测定共培养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并比较解磷能力。结果表明,在共培养过程中,当将苏云金芽胞杆菌HDBP2与蜡状芽胞杆菌HDBP5以2:1比例混合培养时,混合物解磷能力最强,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可达到90.25μg/mL。为了进一步了解解磷菌解无机磷的能力,同时对苏云金芽胞杆菌HDBP2、蜡状芽胞杆菌HDBP4和HDBP5中可促进细菌溶解利用无机磷的吡咯喹啉醌合成基因(pqqE)进行克隆,进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解磷菌解无机磷的机理。苏云金芽胞杆菌HDBP2与蜡状芽胞杆菌HDBP5共培养有助于提高菌株解磷能力。  相似文献   

5.
微晶化磷矿粉对杨树生长及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磷矿粉经微晶化活化后的应用效果,探讨解磷细菌对微晶化磷矿粉的实际应用效应提升能力,以过磷酸钙作为对比肥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普通磷矿粉原料、微晶化磷矿粉及解磷细菌对杨树生长、磷吸收和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磷矿粉相比,微晶化磷矿粉显著促进了杨树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积累,杨树地上部磷的含量和总吸收量分别增加8.96%和22.85%。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微晶化磷矿粉的处理杨树的生长及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杨树地上部磷的含量和总吸收量分别减少10.05%和11.97%。微晶化磷矿粉中加入解磷细菌,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41.89%、28.57%和41.53%,真菌数量减少31.19%,但对杨树生长、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小。微晶化磷矿粉处理与普通磷矿粉处理相比,土壤中酸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3.27%和45.35%。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酸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5.68%和13.60%。磷矿粉原料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各处理水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上研究表明,磷矿粉经微晶化作用后显著提高了杨树的生长,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土壤长期保持供磷能力,但解磷细菌的加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供磷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际解磷细菌与植物生长发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综述了土壤解磷细菌(PSB)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目的是为解磷菌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众多研究表明,土壤中普遍存在能够分解矿质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微生物,而且植物根际土壤的解磷细菌不仅数量多于土体,其种类也明显多于土体土壤。一些接种试验表明,如果条件适宜,解磷细菌可以分解许多难溶性的磷酸盐,为植物提供有效的磷素营养。除分解矿物态的磷酸盐外,解磷菌对植物还具有促生作用,其机制是解磷菌分泌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玉米根际高效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作物根际土壤环境中解磷菌株资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解磷试验,优选高效解磷菌种,为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提供优良菌种和实践依据。以玉米根际土壤为供试土壤,从土壤样品中进行解磷菌株的筛选,再利用溶磷圈法优选高效解磷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条件下对Ca3(PO4)2、磷尾矿的分解试验及土壤解磷试验进一步对优选菌株的溶磷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优选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分离筛选获得19 株解磷菌株,利用溶磷圈筛选法得到一株高效溶磷细菌PS-1,对菌株PS-1 的溶磷性能研究表明:菌株PS-1 对Ca3(PO4)2、磷尾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35℃培养条件下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 天水溶磷含量可达到429.2 mg/L,是对照组的45.95 倍。菌株PS-1 发酵7 天对贵州磷尾矿粉的溶磷量为61.72 mg/L,溶磷率高达21.2%。在土壤中培养50 天,有效磷含量升高19.28 mg/kg。通过对菌株PS-1 的16SrDNA序列分析、比对,PS-1 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解磷菌PS-1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及应用前景,可以继续进行促生效果评价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培肥复垦土壤、提高土壤潜在的磷素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浓度单一及混合解磷菌群对复垦土壤磷形态以及油菜产量、吸磷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解磷菌群处理相比,施入不同浓度的解磷菌群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的含量,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解磷细菌群,较不施解磷菌群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全磷含量分别提高21.69%~50.42%,7.17%~25.45%,2.38%~9.52%,且在中浓度4 m L/盆处理下含量达到最大;施入解磷菌群能够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叶绿素含量,解磷细菌群作用效果最显著,分别较不施解磷菌群处理提高4.13%~41.76%,3.60%~17.90%,在中浓度4 m L/盆处理下油菜的产量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油菜吸磷量变化不显著;不同解磷菌群处理对复垦土壤Hedley无机磷形态含量也有影响;不同解磷菌群处理的土壤H_2O-Pi、NaHCO_3-Pi、NaOH-Pi含量均高于CK处理,残渣态-P、HCl-Pi含量低于CK处理,其中,作用最显著的是中浓度4 m L/盆的解磷细菌群处理;解磷细菌群处理的土壤H_2O-Pi,NaHCO_3-Pi,NaOH-Pi含量均高于不施解磷菌群处理。施入解磷菌群可以增加土壤H_2O-Pi、NaHCO_3-Pi、NaOH-Pi含量,降低HCl-Pi、残渣态-P的含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浓度的解磷细菌群处理可以促进土壤磷素的活化,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同时可显著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及其产量,结果可为矿区复垦土壤磷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麦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在冬小麦苗期,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大大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解磷菌属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磷酸钙为难溶态磷,从樟子松根际土壤分离筛选高效解磷细菌,采用透明圈法分离解磷细菌,以解磷效率为指标定量筛选高效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合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菌株,并利用单因素方法分析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 C/N比值对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1株解磷细菌,筛选得到2株高效解磷细菌A43和A54,初步鉴定菌株A43和A54均为Pseudomonas koreensis,A43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A54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C/N比均为20:1条件下,菌株解磷效果最佳。试验筛选的高效解磷细菌为进一步制备樟子松促生微生物菌肥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基因PhyA对陆地棉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培养基、水培、沙培)条件下,植酸酶基因PhyA具有分解利用培养基质植酸磷、提高磷素利用效率的功能,但在田间的表现目前尚未明确。在前期完成的PhyA转基因陆地棉新材料盆栽试验基础上,将其种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PhyA基因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棉花新材料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野生型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hyA在田间条件下具有改良转基因棉花部分产量性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遴选出2个转PhyA棉花优良新品系G3、G2,可用作今后转植酸酶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和红壤无机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石灰性土壤经柠檬酸和草酸浸提后,其Ca2-P、Ca8-P和O-P的含量增加;而Ca10-P、Fe-P和Al-P的含量下降。柠檬酸手酒石酸对红壤无机磷的形态也产生明显影响,表现为Al-P含量增加,Fe-P和Ca-P含量下降,O-P变化不大。有机酸通过影响土壤中无机磷组分,促  相似文献   

14.
缺氮条件下燕麦根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比较了缺氮和充足供氮条件下燕麦根组织DNA提取液的电泳图谱以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别。缺氮燕麦根基部组织梯状DNA的出现证实缺氮条件下燕麦根轴皮层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过去发现的缺氮或缺磷植物根轴内的空腔或通气组织即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而且在缺氮胁迫下,根基部细胞首先发生程序性死亡。燕麦根系分泌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数量与根细胞的PCD无关,但缺氮燕麦根系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大于供氮处理的结果意味着缺氮燕麦根轴解体细胞的大分子物质有可能以有机酸的形式释放。  相似文献   

15.
A major portion of phosphorus (P) applied as fertilizers is bound in soils as P compounds of variable adsorption strength, redu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 fertilization. Plant genotypes equipped with mechanisms for utilizing the adsorbed P more efficiently can, therefore,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 fertilization. Such genotypes will also enrich plant gene pools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upgrading of P efficiency by selection and breeding. We studied the variation and the mechanisms of P uptake of two winter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ultivars Marinka and Sonate (parents of existing 200 haploid progeny lines), by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After cultivation in nutrient solution for 21 days, Marinka produced more roots than Sonate, but similar amounts of dry shoots of lower P content (Marinka 3.4±0.4 mg g−1, Sonate 4.9±0.6 mg g−1). The total P uptake per plan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cultivars. Marinka retained more P in roots as indicated by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 in the roots (Marinka 3.9±0.3 mg g−1 and Sonate 3.0±0.4 mg g−1). In sterile nutrient solution culture, the cultivars differed mainly in release of organic acids from the roots, with Marinka releasing three times more citric acid and nearly two times more acetic acid than Sonate. The cultivars had similar root hair lengths and they did not differ (P>0.05) in depletion of available soil P fraction (extracted with 0.5 M NaHCO3) in the rhizosphere. Marinka absorbed nearly twice as much P from the strongly adsorbed soil P fraction (extracted with 0.1M NaOH). Also under field conditions, Marinka absorbed more P and produced more shoot dry matter. The higher P uptake by Marinka than Sonate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ability to acquire P from strongly adsorbed soil P by releasing more organic acids, especially citric acid, from its roots.  相似文献   

16.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的差异,以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SDKH502和SDLH502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和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磷处理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以及对难溶性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吸收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供磷处理和低磷处理的玉米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酸盐都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低磷胁迫下玉米的根系分泌物对Al-P、Ca-P或Fe-P的活化能力高于正常供磷处理的植株。与足磷下相比,低磷下SDKH502的根系分泌物对Al-P、Ca-P、Fe-P的活化能力依次提高了69.28%、87.34%和51.83%,SDLH502则依次提高了165.67%、141.13%和6.35%。与足磷下相比,低磷下SDKH502和SDLH502的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分别提高了26.96%和18.85%,pH分别降低了0.79、0.57个单位,SDKH502和SDLH502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低磷胁迫下,自交系SDKH502和SDLH502活化吸收难溶性磷酸盐能力的不同与SDKH502和SDLH502根系分泌有机酸和质子能力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速效磷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无菌培养方法,模拟缺磷胁迫条件下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研究草酸、 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腐殖酸5种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速效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 明: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都会使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增加,而后随时间的推移,速效磷含量迅速下降, 大约30-45d后趋于稳定;供试有机酸均能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能明显减弱速效磷含量随时间而降 低的趋势,使得土壤速效磷含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速效磷 动态变化影响能力因有机酸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能力大小顺序为:草酸、腐殖酸>柠檬 酸、苹果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磷酸盐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化学浸提法研究了有机酸对不同合成磷酸盐 (Ca2 -P、Ca8-P、Ca10 -P、Fe -P和Al-P)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能明显促进不同磷酸盐中磷的释放 ;有机酸对磷酸盐的活化与有机酸种类、浓度和磷酸盐种类关系密切 ,磷酸盐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不同有机酸活化磷酸盐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 ,不同磷酸盐活化的难易程度是Ca2 -P >Ca8-P >FePO4 >Ca10 -P >AlPO4 。  相似文献   

19.
一株黑曲霉转化低品位磷尾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液体纯培养条件下,低品位磷尾矿粉用量、不同氮源和pH值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溶磷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溶磷机制。结果表明,A. niger产生的有机酸主要是草酸,它在尾矿粉的溶解浸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磷尾矿粉的用量为5 g/L时,最大溶磷量是56.02 mg/L,溶磷率高达20.87%;磷尾矿粉的用量超过5 g/L时,溶磷能力显著降低,溶磷率由5 g/L时的20.87%降至40 g/L时的0.65%。此外,以(NH4)2SO4作为氮源时,最大溶磷率是以NaNO3为氮源时的2.17倍。pH值在5~6之间变化时,溶磷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0.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元素,然而多数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却很少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因而作物磷素营养研究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目前,磷素营养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磷缺乏时,植物根和茎中发现了许多磷缺乏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高亲和力磷转运子、有机酸的分泌相关基因、酸性磷酸酶、TPSI1/Mt4基因家族等。这些磷缺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吸收利用磷起到重要作用。磷缺乏特异性表达基因的研究为了解植物适应磷胁迫的机制、提高磷利用率改良作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