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菊属部分植物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利用AFLP技术,对菊属植物12个分类群进行分析.选择EcoRI/ MseI 这一酶切组合,5个E+3/M+2引物组合及1个E+3/M+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得到28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5.7%.利用UPGMA方法对扩增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两个栽培品种‘滁菊'和‘亳菊'可归并为一个品种,该品种与毛华菊、野菊、甘菊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紫花野菊次之,小红菊相对最远.各野生种间,野菊、甘菊和菊花脑间的亲缘关系极近,且同一分布区内的不用种间有比较频繁的种质渗入.研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菊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极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AFLP技术,对梨属6个栽培种84个品种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用于选择性扩增,共获得85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795条,多态性为92.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95条带.扩增结果显示,9对引物组合在16个品种中扩增出23条特征带;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品种鉴别开,表明荧光AFLP技术用于梨品种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从分子水平对梨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梨属植物的分类、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亲缘关系相近的梅花品种AFLP 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该文使用AFLP标记法技术 ,以半同胞家系的‘早凝馨’、‘凝馨’ ,全同胞家系选育出的品种‘美人’梅、‘小美人’、‘俏美人’、‘黑美人’和朱砂型相近梅花品种‘徽州骨红’、‘舞朱砂’、‘小骨里红’共计 9个品种为样本 ,选用 7对引物组合E ACT M CAT、E GA M CTC、E ACT M CCA、E ACT M CAC、E ACT M CAG、E ACC M CAG和E ACT M CTC扩增得到 2 97个多态性位点的条带数据 ,分别选用简单匹配系数和Nei(72 )遗传距离系数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 ,分别建立了聚类树 .分析结果表明 :AFLPDNA指纹灵敏地鉴别相近品种 ,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 ,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聚类分析显示了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朱砂型组的 3个供试品种具有比前两个家系更近的亲缘关系 .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常见鼠尾草属植物AFLP亲缘关系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地区鼠尾草属(Salviaspp.)植物的7个种23份样本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利用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6对引物(E+ATT/M+AC;E+ATT/M+GA;E+AAG/M+CTG;E+AAG/M+CCT;E+AAG/M+ACT;E+AAC/M+ACT)用于扩增北京地区鼠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反应体系分为两步:①梯度降温扩增。第1个循环为94℃,30s;65℃,30s;72℃,60s。以后每个循环的退火温度依次降低0.7℃,共13个循环;②普通扩增。94℃,30s;56℃,30s;72℃,60s;23个循环。扩增后采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和BG-Power3500型电源和DYC-20A型电泳槽,在恒功率60W的条件下电泳至溴酚蓝指示线刚刚跑出玻璃板。银染后在灯光下统计扩增条带数,构成二进制矩阵表。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分析,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Treeplot模块生成聚类图。[结果]对23份鼠尾草属植物进行AFLP分析,得到36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9个,占总扩增位点的97.82%。在遗传距离为0.32的水平下,23份鼠尾草属植物样本归为7个组:一串红(S.splendens)组、蓝花鼠尾草(S.farinacea)组、朱唇(S.coccinea)组、雪见草(S.plebe-ia)组、丹参(S.miltiorrhiza)组、荫生鼠尾草(S.umbratica)组和罗马尼亚鼠尾草(S.officinalis)组。蓝花鼠尾草、朱唇、雪见草、丹参、荫生鼠尾草、罗马尼亚鼠尾草与一串红的亲缘关系依次增远;一串红种内,自选品种(系)与商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开展鼠尾草属植物的种间和种内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RAPD和AFLP技术对8个全缘冬青及其变型变种基因组进行扩增,以研究其物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20条引物共扩增出187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60.75%.在AFLP分析中,10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50条谱带,其中268条具有多态性,占76.57%.综合RAPD和AFLP技术的聚类结果,"小叶枸骨叶"全缘冬青和"小叶密节"全缘冬青亲缘关系较近,全缘冬青和全缘冬青"卵叶密节"亲缘关系最近.这为冬青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与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腩、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选出7对有多态性的引物组合进行了详细研究。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54 ̄90条带,共获得49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2条。AFLP分析表明19个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1 ̄0.7679之间,平均值为0.4811。聚类分析将19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2类包括14个品种,占总数73.86%,表明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有少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AFLP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适于进行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作为切枝观赏和景观美化植物在中国花卉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给北美冬青新品种选育提供保障,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北美冬青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从1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多态性引物;对12个北美冬青品种进行了扩增,共获得6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0.48%,所选引物的多态性较高,可用于鉴定北美冬青品种间的相对亲缘关系;12个北美冬青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0.87,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其中I. verticillata ‘Jim Dandy’和I. verticillata ‘Cacapon’间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为北美冬青品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12个亲缘关系密切,形态相近的辣椒品种进行品种鉴定。10对带型完整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762条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2.5%,有4对引物扩增得到的图谱可以将12份辣椒品种完全区分开来。其中‘采风1号’等8个品种可以通过不同的单对引物鉴别,‘弄口早椒’等4个品种需要4对引物相互组合才可以鉴别。  相似文献   

10.
牡丹矮化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 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4个牡丹野生种和26个矮化及高大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 共获得1 133条可统计的条带, 其中 948 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4%,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聚类结果表明: 在受试的4个牡丹野生种中,与栽培牡丹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矮牡丹、紫斑牡丹和卵叶牡丹; 矮牡丹和卵叶牡丹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牡丹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表明, 部分矮化品种、高大品种分别相聚,而一些矮化与高大品种也相聚.不同相似系数的遗传聚类划分与株高间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关系, 但在其他性状相差不大时, 株高相近的品种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11.
应用AFLP技术对木犀科17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从16对引物中筛选出的多态性好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55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451条,多态性比率81.6%;不同属之间,白蜡属的多态性比率最低;采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证明丁香属和女贞属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连翘属和素馨属亲缘关系较近;筛选出了15种木犀科植物的特征性AFLP标记,为分子水平开展木犀科植物的分类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部分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26个菊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7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8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5条,多态性占74.03%,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多态性条带40.7条,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26个品种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26个菊花品种聚为5类。结果表明:AFLP技术在菊花品种分类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苦瓜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MseI/EcoRI酶切组合,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高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分别为:E1/M5、E4/M8、E6/M4、E7/M5、E7/M7、E8/M3,并确定了适用于苦瓜AFLP反应的最佳酶切-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从而为今后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苦瓜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AFLP技术研究紫薇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AFLP技术,采用MseⅠ-PstⅠ酶切组合和7对M+3 和P+3引物组合对30个紫薇品种以及2个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共得到329条可统计的带,其中多态性带有160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48.7%.聚类结果表明:矮生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他们中`粉润’和`矮生垂枝粉’的关系最近;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白蝶飞舞’和‘层云积雪’的关系较近,`红蝶飞舞’和`蓝色妖姬’的关系也较近,而与`白密香’的关系较远;2个普通的白花品种‘紫爪银薇’ 和‘白云映霞’的关系较近.研究表明AFLP技术可用于紫薇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16个引物组合对唐菖蒲M3突变体和对照株进行基因组序列多态性检测,发现有4对引物扩增出稳定的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条带,4条特异带暂命名为E4M7304、E6M3202、E6M8258和E8M5268.其中E6M8258和E8M5268为对照缺失条带,其他2条为M3缺失条带.将这些特异性条带回收、克隆、测序,设计SCAR引物进行单株验证,其中E4M7304标记已经转换成了稳定的SCAR标记.由于唐菖蒲从子球到开花种球的繁殖年限较长,故可利用该SCAR标记对唐菖蒲的花色变异突变体后代进行早期分子鉴定,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AFLP技术,对17个荷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从64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以17个荷花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共获得条带52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70条,多态性比例达到70.75%;根据扩增条带信息进行聚类,可将17个品种分为2组;其中有5对引物,每对引物单独使用均可将17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结论】AFLP用于鉴别荷花品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为荷花分类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以14个烟草品种为试材,初步建立了适合于烟草AFLP分析的银染分析体系:烟草基因组的DNA提取采用CTAB法;地酶切连接同步进行;预扩增选用E+A和M+C引物;选择性扩增选用E+3和M+3引物;扩增产物利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银染法检测。采用优化的体系,20对引物组合扩增出清晰的烟草AFLP图谱。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筛选出的6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组合(GAA/CAC、GAA/CAG、GAA/CTT、GAG/CTC、GAT/CTC、GAT/CTT)对11个木薯品种进行遗传基础分析,初步建立了11个木薯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经PCR扩增,6对引物共获得3560个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2438个,特异性条带90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0.68.其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在0.578~0.774,多样性水平属中等.通过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0.345处可以将11个木薯品种处分为3类,其中华南8号、华南205和华南6068木薯为一类,GR911和华南124为一类,其他为第三类.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常见鼠尾草属植物AFLP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地区鼠尾草属(Salviaspp.)植物的7个种23份样本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利用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的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6对引物用于扩增北京地区鼠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银染后在灯光下统计扩增条带数,构成二进制矩阵表。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分析,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Treeplot模块生成聚类图。[结果]对23份鼠尾草属植物进行AFLP分析,得到36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9个,占总扩增位点的97.82%。在遗传距离为0.32的水平下,23份鼠尾草属植物样本归为7个组:一串红(S.splendens)组、蓝花鼠尾草(S.farinacea)组、朱唇(S.coccinea)组、雪见草(S.plebeia)组、丹参(S.miltiorrhiza)组、荫生鼠尾草(S.umbratica)组和罗马尼亚鼠尾草(S.officinalis)组。蓝花鼠尾草、朱唇、雪见草、丹参、荫生鼠尾草、罗马尼亚鼠尾草与一串红的亲缘关系依次增远;一串红种内,自选品种(系)与商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开展鼠尾草属植物的种间和种内远缘杂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扁桃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SSR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55份扁桃属植物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使用12对SSR引物组合共扩增出75条扩增条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扁桃属植物不同种以及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不同,在相似系数小于0.68时,大多数栽培扁桃品种聚为一类, 栽培品种中同一种源区的大多数栽培品种能聚类在一起.从聚类图上看,普通栽培扁桃与新疆野扁桃间的亲缘关系比长柄扁桃、蒙古扁桃、西康扁桃以及榆叶梅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进一步证明利用分子指纹图谱能够对扁桃属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遗传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