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主要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为了探讨抗病品种的抗病机制和有关的生化指标,1985年试验表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不同的棉种和品种的幼苗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显著,抗病性强弱与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棉花叶片茸毛性状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明确棉花叶片茸毛性状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了棉花中脉和叶片上茸毛的类型、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且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各类型茸毛密度和茸毛长度分别表现显著差异(P<0.05);叶片茸毛密度与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呈显著负相关(y=3.5482-0.0007x1-0.0089x2,R2=0.5741,P=0.0007),叶片茸毛类型和茸毛长度与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没有显著相关性.选育叶片无毛或少毛的棉花品种(系)可用于棉花绿盲蝽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及其机制,通过网室内抗性鉴定和室内生化物质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和蜡质含量及叶片厚度与抗绿盲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石亚系1号综合抗性指数为179.49,达高抗水平。不同棉花品种(系)不同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和蜡质含量及叶片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蕾期叶片中蜡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花铃期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苗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蜡质含量及不同时期叶片厚度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抗性及对非靶标害虫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litura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其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存活率、营养代谢及中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第2代幼虫的抗性程度最高,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1.33%,但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抗性程度较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5.33%和13.33%。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其存活率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无显著差异;甜菜夜蛾对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叶片的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分别为16.68和93.12%,均高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的10.72和92.00%,但差异不显著,而斜纹夜蛾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差异也不显著。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甜菜夜蛾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02 U/mg prot,显著低于取食常规棉花的0.05 U/mg prot;斜纹夜蛾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为0.15 U/mg prot,高于取食常规棉花的0.10 U/mg prot,但差异不显著,其它中肠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在棉蚜为害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抗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蚜害时不同品种同一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受蚜害诱导后,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抗蚜品种酶活性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诱导抗蚜性的强弱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采用香草醛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缩合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以明确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苗期顶叶中缩合单宁、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蕾期顶叶和棉蕾中芸香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铃期棉铃中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田间缩合单宁、芸香苷、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高的棉花品种(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绿盲蝽的危害,而另外两种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则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品种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高抗)、早鲜(中抗)、魁蜜(抗病)、华美2号(感病)、秦美(中感)和金丰(高感)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形态结构抗性方面,感病品种的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都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抗、感品种间皮孔、气孔的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与品种发病率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尤其以皮孔长度和气孔长度相关性最高,r分别为0.9278和0.9794;生理生化抗性方面,品种未感染溃疡病菌前,芽中的POD酶活性与品种抗性存在规律性不强,一年生枝条、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与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感染溃疡病菌后,POD酶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中酶活提高倍数高于感病品种.一年生枝条上病斑越大,POD酶活性越高.POD同工酶谱带表现出与酶活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苗期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以5-10克/尺~2棉籽菌粉接种2寸深土壤,土温23℃左右,土壤湿度在初见病前50-60%,后期70%左右,促进发病加重,缩短鉴定历期,在出苗后25天,可确定不同品种的抗性。七年来利用我省自然气候特点,春、秋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筛选杭病材料。早期鉴定品系抗性,证明了棉花品种苗期鉴定的抗性与蕾期发病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不同抗性番茄品种在接种了TMV之后体内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番茄幼苗接种TMV之后30天内病毒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接种的番茄幼苗与健株对照相比均表现酶活性的增强及酶带数目的增多;但不同抗性品种,酶活性交化曲线及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感性品种北京早红(+/+)及耐病品种强力米寿接种TMV之后,病毒含量迅速上升,在第15天达到最高峰,同时植株开始显症,其酶活性曲线呈现出1个增值高峰,即酶活性只在显症之后迅速上升于第24天达到最高峰,病株在症状发展过程中产生2条健株所没有的具高迁移率的同工酶谱带A与B。抗性品种Tm-2(Tm-2/+)抑制TMV在体内的增殖,在接种之后30天内植株不表现典型外部症状,其酶活性曲线具有2个增酶高峰,即在接种后第12天达到最高峰,并在第21天有1个新的高峰;在酶活性高峰期,接种植株也产生同工酶谱A与B,与感性品种不同的是谱带A与B形成较早,同时,抗性品种还产生感病品种所没有的1条同工酶谱带F。上述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变化趋势可以成为鉴定品种抗性一个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取食不同食料对斜纹夜蛾后代抗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溴氰菊酯对斜纹夜蛾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取食人工饲料、棉花、大豆和烟草的后代的毒力,及其后代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结果表明,在抗性和敏感品系中,取食不同食料的斜纹夜蛾后代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顺序均为:烟草<棉花<大豆<人工饲料。在抗、感品系中,无论是中肠还是脂肪体,取食棉花、烟草和大豆的斜纹夜蛾后代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和酯酶活性均较取食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后代的要高,表明这3种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的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性。  相似文献   

11.
棉花全程配套施药防治害虫就是通过合理的组配农药品种,控制使用次数,减少高毒农药品种的使用,达到棉花全生育期防治棉花害虫的综合效果,实现增效、增产、延缓害虫抗性,保护人、畜安全和环境的目的,下面就棉花全程用药防治的技术介绍如下。1棉花全生育期害虫防治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研究不同抗性水平的棉花材料上棉蚜的取食行为及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筛选可作为棉花抗蚜鉴定指标的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参数为目的。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棉蚜在不同棉花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参数,利用EPG技术对不同抗性水平棉花上棉蚜的取食行为进行分析,并对生长发育参数与主要的EPG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棉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棉蚜在4种高抗品种(辽5632-642、TYJ-98-6、锦454和中G5)上的存活率、产仔数、内禀增长率均较中抗和高感品种低。EPG监测结果显示,在高抗品种上,Np波总次数与总时间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第1次刺探时间靠后且持续时间长,C波和E2波总时间较短,F波和E1波总时间长且次数多;在中抗品种中棉所49(CCRI 49)、中棉所79(CCRI 79)和雷克斯(光叶)上,F波总次数和总时间均较低;在中抗品种非洲E-40和高感品种辽棉6号上,Np波总次数与总时间均低于其他品种,C波总时间与E2波总时间长。结果表明抗性棉花材料对棉蚜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Np波总次数、E1波总次数、第1次刺探出现时间等5个EPG参数与棉花的抗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见,Np波总次数、E1波总次数、第1次刺探出现时间等EPG参数可初步作为棉花对蚜虫是否具有抗性的鉴定指标,研究结果为棉花抗蚜性鉴定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棉花组织结构与黄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本试验以温室种植31 个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供试品种的组织结构研究,使用根系扫描法和石蜡切片法,了解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结果如下:棉花根系的吸收根根长密度与相对病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23;抗病品种与耐病品种、感病品种的总长度、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和吸收根根长密度差异显著,但耐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这4 个指标差异不显著。抗病材料根、茎的组织中薄层细胞密度大于感病材料,耐病品种根、茎的薄层细胞密度介于两者之间;抗病品种的根和茎的导管数最多,导管直径最小,其次是耐病品种,感病品种的根和茎中导管数最少,但是导管直径最大。棉花根系的吸收根根长密度,根和茎的薄层细胞密度,导管数可以作为对黄萎病抗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介体昆虫带毒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抗病品种在重病地上连作5年抗性变异测试结果,对山东省各地代表菌系抗性鉴定结果以及全国抗病品种区试中在各地的抗性表现,提出棉花抗枯萎病品种抗性比较稳定,适应性较广。第二部分介绍了病原茵致病力变异研究结果,提出棉花枯萎病菌群体致病力变异是相当缓慢的。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酶活性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感病品种快,酶的高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抗病品种在接种后24 h酶活性达到峰值,中感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48 h达到峰值。说明大豆疫霉菌可诱导几丁质酶产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为5。该酶在45 ℃以下,pH在4~6时酶活性稳定,超过60 ℃,pH超过7时酶活性丧失较快。Mn2+、Zn2+、Ba2+、Fe3+、Ca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Al3+、Ag+、Fe2+、K+、Mg2+、Cu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仇元 《植物保护》1964,2(2):68-70
防治棉花黄、枯萎病要从棉花与病原菌之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着眼。孤立地依靠寄主抗病性或防治病原,均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忽视新棉区的保护也将使工作处于被动。例如美国从19世纪末就选育抗病品种,但是没有一个品种能够长期保持抗性,据估计,品种抗性平均只能维持8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系及鉴定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山东省是我国产棉大省之一,棉花黄萎病是山东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防治。近几年来,由于品种缺乏抗性,病菌致病性变异和适宜的发病条件,致使棉花黄萎病不断发展蔓延,1993年达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8.
选育棉花抗虫品种,充分利用作物本身的自卫反应能力,获得天然防虫、治虫效果,具有防效稳定、有利于生态平衡、应用方便、减少农药投资和农药污染等优点,它将成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选育和利用棉花抗虫品种的前提,是对大量棉花种质资源进行抗虫性鉴定和筛选,对棉花种质的抗性程度作出评价,以便直接在生产中利用丰产优质的抗虫品种和为培育抗虫品种提供抗源。 198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棉花种质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研究:棉花抗虫形态的观察鉴定、田间人工接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武刚  姚举 《植物保护》2015,41(3):138-142
为了解目前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对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程度、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代表棉区主栽品种黄萎病抗性类型、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新疆棉田中棉花黄萎病发病田占58.2%,其中病情指数达5.0以上的棉田占28.1%;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中37.3%为落叶型菌系;阿克苏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中棉49号’、‘中棉414号’、‘2905’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耐病,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阿克苏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始期较往年趋早,发病程度趋于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棉黄萎病快速发展期,后期由于高温抑制作用,发病趋缓。  相似文献   

20.
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调查了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6省70县(市)200块棉田和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烂铃病发生情况,田间试验评价了棉花品种对烂铃病的抗性,采用离体棉铃人工接种方法分析了棉铃烂铃主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的棉田均有棉花烂铃病发生,其中,棉铃疫病在各地发生最为普遍而且严重,仍属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最主要的棉花烂铃病,其病原菌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2)与春棉直播模式相比,3种套种模式均能显著减少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其中麦-棉-西瓜12∶2∶1种植模式的防效最好,减少烂铃72.96%。(3)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审定的50个棉花品种对棉花烂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邯7860、邯棉103、锦科178、百棉1号和郑农棉4号5个品种对棉花烂铃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单株烂铃低于3.0个。(4)苎麻疫霉在棉铃上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