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山地猕猴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黔中的试验,得出猕猴桃各主要生育期所需的农业气象条件和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猕猴桃气候资源,采用热显保证率系数、1月平均气温、无霜期等作为分区因子,确定分区指标,划分出猕猴桃气候区。经评述和综合分析,提出开发猕猴讥气候资源的建议和利避害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关中地区农业节水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节水分区是促进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大的现状,进行了该地区农业节水分区。收集分析了关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农业结构方面的资料,采取系统聚类法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展开关中地区农业节水分区的研究。结合关中地区农业相关的自然社会特点,构建了由气候指标、地形地貌指标、水资源及缺水程度指标、耕地灌溉程度指标、社会经济情况指标和农业结构指标等组成的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和相关分析,筛选出13个原始指标;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将原始指标表示成6个主成分以提高计算效率;运用系统聚类法把研究区内的42个县级区域划分成6个农业节水区,并结合自然、社会和经济情况对各区进行了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对各区农业节水措施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步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敦伦  谢洪 《山地研究》1994,12(2):84-93
本区划分为四个步骤:1。单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制成图;2.复合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图;3.专项指标分级、分区,并作图;4.泥石流危险度指标分级、分区,并作成“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图”(见刊前)。  相似文献   

4.
云南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优势及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勇  段长春 《中国农业气象》1999,20(2):21-24,34
通过和全国不同气候区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云南省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利弊,确定了有关的农业气象指标,完成了云南省杂交水稻种植的气候区划及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5.
根据徽成盆地银杏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银杏主要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和气候条件,并进行了气候分区,评价了银杏在徽成盆地栽培的气候适宜程度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干旱是黄淮海平原主要自然灾害,它限制着农业生产结构、作物种类和品种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冈此,进行干湿指标和分区的研究就成了综合治理本平原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以前,某些研究者从气候角度对干旱指标,分区作过很多工作,但都未  相似文献   

7.
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利用的气候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确定了野生猕猴桃资源利用的分层指标系统。结果表明:秦岭山区野生猕猴桃的经济栽培层<1300m,1300-1500m为资源利用层,1500-1800m为资源保护层。并探讨了各层的资源现状及共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农业生态学定义和我国生态农业内涵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农业生态学对农业建设类型分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和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确定的指导意义,认为农业生态学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热杀菌猕猴桃浊汁中营养成分损失严重的问题,本试验对不同热辅助超声波处理工艺参数对猕猴桃浊汁理化特性的影响及杀菌效果进行研究,并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以猕猴桃浊汁为样品,选取猕猴桃浊汁的理化指标及杀菌率为响应值,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温度为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在筛选猕猴桃浊汁理化特征指标的基础上,建立杀菌率及猕猴桃浊汁理化特征指标模型并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猕猴桃浊汁的理化特征指标为叶绿素保存率、PPO活性、△E值、糖酸比;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20 W、超声时间30 min、温度60℃,在此条件下,猕猴桃浊汁的叶绿素保存率为30.99%、PPO活性为19.48 U·mL-1、△E值为4.43、糖酸比为6.17、杀菌率为95.68%。本研究为热辅助超声波技术应用于猕猴桃浊汁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农业生态学定义和我国生态农业内涵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农业生态学对生态农业建设类型分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和生态农业建设评价指标确定的指导意义,认为农业生态学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促进了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猕猴桃绿色栽培技术应用优势愈发突显,对于提高猕猴桃栽培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介绍了猕猴桃栽培技术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猕猴桃的特征特性,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就猕猴桃绿色栽培技术与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均很高,树体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种植高产、优质的猕猴桃是增加果农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食品行业和保健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而采取科学的田间施肥管理是实现猕猴桃增产、提质、增收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乐业县研究与推广应用了猕猴桃种植新技术,通过产量分析证明在猕猴桃种植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介电特性的海沃德猕猴桃品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猕猴桃的介电特性与其主要品质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贮藏时期海沃德猕猴桃的介电特性、营养成分、色差及质构指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A-PLS)筛选出各品质指标(Vc、可溶性固形物、ΔE、硬度、粘聚性和弹性)的特征频率点,建立猕猴桃品质指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 Vc和ΔE值的最优模型为连续投影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粘聚性和弹性的最优模型为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神经网络模型,模型对各指标预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1、0.934、0.922、0.984、0.908和0.954,各品质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介电检测技术结合SPA和GA-PLS可用于预测猕猴桃的特征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猕猴桃品质的无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方法的全国节水灌溉分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针对节水灌溉特点,提出了集模糊聚类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各优点组合的节水灌溉综合分区方法与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分区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简化了计算。在对全国30余省(市、区)资料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全国节水灌溉分区。分区结果用于“全国节水灌溉‘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都市型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型农业已日益成为国内外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广州市农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其产业化和基地化生产特色也日益凸现,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已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等典型模式,在产业结构布局方面将需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以逐步形成新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吉林省粮食作物动态区划专家系统”课题为背景,首次从宏观尺度上在大农业信息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改变了以往农业专家系统偏重于局部的、微观尺度上的各单一种、养植专家系统的现状。系统采用常识推理模型和基于知识部件库专家系统结构,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Info)上,用面向对象技术完成了农业自然条件分区系统,给出了吉林省农业自然条件的分区及隶属程度,和以玉米为例的农作物品种配套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种植区2005-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依据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逐月、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以及观测站和1462个乡镇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和模糊聚类法,通过分析贵州省西部红心猕猴桃各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得到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GIS技术对红心猕猴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0%保证率)、1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8月昼夜温差、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可作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每个指标分4级,对应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红心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在贵州西部地区,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偏西地区,次适宜种植区在贵州中部,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仁市、东南部局部和西部边缘。调查表明,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实际种植情况与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定量化方法在生态分区过程中的应用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世伟  陈贺  曾容  杨志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247-251,257
该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生态分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观性强、专家选取对分区结果影响大的问题,在生态分区过程的两个关键点引入定量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筛选生态分区划分指标,确定各级生态分区的指标。应用系统聚类方法,确定各生态分区的最终边界。以辽河流域为例,选取降雨量、地势地貌、植被类型以及土壤类型等指标,应用定量化方法进行生态分区的划分,共划分一级生态分区3个,二级生态分区9个。该文旨在为生态分区的划分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方法,从而为环境与资源的研究、评估、监测和管理提供适宜的空间分析框架,为生态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演进及综合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利用净碳汇是影响耕地利用进程的重要因素,分区优化耕地利用是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耕地利用碳源-碳汇视角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省(市、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其动态演进趋势,并探究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的脱钩效应;结合脱钩结果和粮食产区进行综合分区优化,借助灰色模型预测了2021-2035年各综合分区的净碳汇量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呈波动式上升,年均增速3.740%,粮食主产区碳汇能力优于其他粮食产区;2)核密度估计显示,中国耕地利用净碳汇地区差距逐渐缩小,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均呈向碳汇高值区的扩散态势;3)研究期内耕地利用净碳排放与农业经济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2020年除北京、上海、广东和海南外,其他省(市、区)均处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的综合分区;4)预测2021-2035年中国耕地利用碳汇能力保持平稳增长,各综合分区脱钩状态主要为强脱钩。并对全国及各综合分区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推进实现耕地利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大球盖菇多糖施用对猕猴桃生长及抗性诱导的作用和机制,本研究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叶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大球盖菇多糖对猕猴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多糖处理后猕猴桃叶面积增加、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紧密、厚度增加.高温胁迫条件下,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