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低,就业能力差等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部农村反贫困、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缺陷和大学生回流西部农村的困难,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应成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评析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农村在西部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部农村发展的好坏 ,事关整个开发事业的兴衰成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西部农村发展必须与当地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宜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基于此 ,本文定义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认为量大质低是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特点。提出了加大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必要性 ,并全方位探讨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开发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西部农村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给西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造成人力资源闲置浪费。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笔者认为只有对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才有可能促进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笔者通过分析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产生原因,提出了开发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总体思路、工作难点和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由于西部农村教育的现有基础差,与其它地区差距大,只有加速发展才能满足西部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就跨越式发展西部农村教育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女性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一直是浙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浙江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都表现出不相适应的现状,为此应大力加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通过树立妇女发展理念,建立科学开发体系,创新就业转移渠道,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开发: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要加强其人力资源开发。在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加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西部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由于西部农村教育的现有基础差,与其它地区差距大,只有加速发展才能满足西部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就跨越式发展西部农村教育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雯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4):231-234
农村女性是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在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社会变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提升她们的人力资本,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的“突破口”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通过地方个案,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这种互动效应,既能发展本地经济又能促进农村女性自身发展,成为离土不离乡开发本地资源的新生力量,探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区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福建省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台湾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提出推进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两地联合办学、建立开放式农村妇女教育体系等建议,加强闽台女性人力资源的合作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来看,安徽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论文针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转移、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迁移性开发。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论文对于加强安徽省人力资源投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46-15949
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型农民培育的影响:一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二是加大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三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剖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在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的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且增长快、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和较低的年龄构成;在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村人资源科技水平不高、农民身体素质总体偏低;在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地域结构分布失衡。探讨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培育新型农民的启示:一是控制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方面,主要表现为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开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三是调整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主要表现为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没有形成最终的信息共享、交换标准,且由于农产品存在生产周期长、分布地域广、涉及的行业多、需要采集的信息复杂等特点,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监管很难由一个部门、一套系统来完成。因此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质量追溯数据编码格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全国层面上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库出现了屏障。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交换标准的实际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异构数据交换标准,从各采集点到省级监管平台、从省到国家,遵循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是推动国家和省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本文通过“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吉林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整体发展水平。吉林省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较小,人才配置上也存在严重的失衡情况,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推动吉林省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贾桂康  欧钟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7-10579
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宜人的气候条件等生态旅游资源。①通过现场勘察,采用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选定地形、植物、水体、色彩、邻近景观影响、稀有性、人为改变7个风帚质量因子对大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体验性美感质量评价,其评价总分为20.00分,属A级,说明该保护区自然景观美学价值高,适宜开展各类旅游美感体验活动。②运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标准,选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生存威胁6项评价指标对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累计得分86.10分,评价等级为I级,说明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良好,适宜开展生态旅游。③根据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评价该保护区。得出景观评价总分86.00分,达国际4A级旅游区(点)标准,说明该保护区景观质量基础好,有较大发展潜力。④参考我国山岳型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与客源条件、区域经济背景进行综合性定量评价,其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为60.67,占满分的85.6%;区位与客源条件评价结果为11.83,占满分的79.8%;区域经济背景评价结果为10.55,占满分的72.5%。这说明该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高,区位优势较明显,区域经济背景价值较高,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该研究可为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有利于百色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提升,有利于百色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推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地区整装勘查区环境影响指数的测算,评价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指数评价从环境承载力、潜在污染程度、环境恢复难易程度3个方面对格咱地区整装勘查区进行快速的量化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香格里拉格咱地区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一般,可进行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来研究四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指出解决"三农"问题要抓住城乡二元结构这个根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实质是农民素质高低问题。只有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才能利用政策、科技和市场等因素增加收入,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城乡差异、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乡统筹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职业优势和劣势,提出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棉花生产上枯、黄萎病严重的问题,选择遗传基础丰富、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为母本,选用性状互补的父本进行改良,期间利用姊妹交增加各优良性状基因的累加和重组几率,在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圃,对丰产性进行严格选择;对抗病性进行全生育期鉴定,注重选择低病级、低病株率材料;对纤维品质性状依据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按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筛选;选育出集兼抗枯、黄萎病、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棉花新品种‘冀棉616’、和‘冀棉315’。  相似文献   

20.
王永洁  郑冬梅  罗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4-12956
介绍了双台子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和自然概况,参考了1987年和2005年Landsat5 TM湿地面积数据,以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水域、裸滩、翅碱蓬滩涂、养殖区、水库坑塘、苇田、稻田、非湿地景观的面积,以及湿地群落、湿地水质、水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情况,得知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破碎化,湿地芦苇产量降低,水质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由此说明湿地环境严重下降,已经对某些湿地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的明显上升、降雨量的下降;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石油的开发、围湖造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强调相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