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整地 平播大豆:无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平耙细.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 二、品种选择 1、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合丰50号、合丰48号、垦农19号、东农42号等,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5%.  相似文献   

2.
五家渠地区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五家渠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抗逆性强的高产大豆品种,2012年,农6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粮油研究室引进7个大豆品种设置田间种植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农6师农科所6号地,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棉花,秋翻春耙。  相似文献   

3.
正一、地块选择宜选择土壤比较肥沃,保水性好,通气性强,两年未种过大豆的地块。杜绝重茬,避免迎茬,上茬作物施用过阿特拉津的地块最好隔一年种豆。二、整地大秋作物收后,要及时进行秋翻。秋翻深度达到18~20厘米,要求翻地严密整齐,耕深一致,消除犁铲之间,耕幅之间和每个耕幅内耕深的差异。秋翻后,秋整地要求耙透,要有12~14厘米松土层。秋起垅高度不低于30厘米,尖垅,不镇压。秋翻秋整地一般要在10月中旬、下旬封冻前结束。  相似文献   

4.
正一、深翻整地整地分为两种,一种是伏翻整地,另一种是秋翻整地。1.伏翻整地由于小麦成熟早,所以能抢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通常在23~25 cm之间,翻后应及时耙平、耙细。2.秋翻整地秋季作物成熟后,立马实施秋翻。秋翻深度比伏翻要浅一些,一般在18~22 cm之间,要求是整齐严密,耕深保持一致。翻后整地应耙透,保留12~15 cm的松土层。秋翻整地应该在土壤封冻前做好。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优质大豆需求日益增加,大豆种植从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出发,调整大豆品种种植结构,发展大豆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重点解决种植存在的问题,综合配套大豆丰产栽培技术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增产增收。一、土地选择。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平川草甸土地块,以玉米、杂粮茬为宜,整地时间和质量是栽培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整地作业上,要严格按照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进行秋深松旋耕或秋深翻耙地并达到待播状态。秋翻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秋翻、秋起垄耕作措施与大豆产量、质量形成的关系,确定绿色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2004年在阿荣旗亚东镇安排本试验.试验选择在上一年秋翻、秋起垄的地块与没有秋耕、也没春耕的地块(原垄栽培)上进行对比,安排面积各667m2以上,用相同的栽培管理种植大豆,进行生产性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7.
一、整地.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具有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时要做到翻、耢、压连续作业.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要顶浆起垄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二、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种植抗虫或耐虫大豆品种。尽量选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入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在当地合法的种子销售部门选购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大豆种。合理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应尽可能避免重茬,特别是在化蛹(八月初)和羽化期(八月中旬)增加铲趟,可减少羽化,减轻为害。翻耕豆茬地。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秋耙,可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易涝区翻秋早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游易涝区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早熟早稻翻秋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避灾减灾措施 ,为提高翻秋早稻产量和发展翻秋早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及实用技术 ,对翻秋早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赣早籼 37、赣早籼 4 5是 2个早熟、秧龄弹性较强的适种品种。这 2个品种播种期为 7月 2 0日 ,秧龄 15d ,移栽密度 16 .7cm× 13.3cm ,每穴 7~ 8本较为适宜 ,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分析结果 ,翻秋早稻米质优于早稻米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种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份春大豆与98份秋大豆的10个产量性状和生育期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了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种的类型与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5个主成分对总变是的贡献率为,春大豆85.04%、秋大豆83.57%。按第一、二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春大豆材料有10份,秋大豆有13份,以品种间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春、秋大豆各划分为6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地方品种的地理分布和品种类型的特点。该研究为福建  相似文献   

11.
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种植抗虫或耐虫大豆品种。尽量选无荚毛和荚毛弯曲、木质隔离层结构好、入荚死亡率高的大豆品种。在当地合法的种子销售部门选购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大豆种。
  合理轮作,增加虫源地中耕次数。应尽可能避免重茬,特别是在化蛹(八月初)和羽化期(八月中旬)增加铲趟,可减少羽化,减轻为害。
  翻耕豆茬地。大豆收割后进行秋翻,秋耙,可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提高越冬幼虫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早稻翻秋是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筛选黄陂区适宜翻秋的早稻品种,探索早稻品种翻秋播种期的下限,为今后指导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特以10个早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品种翻秋筛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其表现上尚佳的品种有"鄂早18"和"两优287",可作早稻翻秋及抗灾补救品种用,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3.
1、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足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结构,是获得大豆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根据不同前茬对地号进行因地制宜的秋翻、深松、耙茬及原垄卡相交替的耕作措施.例如:亚麻茬实行秋翻22-25厘米,麦茬深松30厘米以上,豆茬进行直耙茬14-16厘米,玉米茬、芸豆茬采取灭茬后原垄卡播,为大豆创造紧密适度的土壤环境,在整平耙细的基础上,实行秋起垄,其中实行秋施肥或秋喷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1播种前土壤准备1.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耢、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a.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续作业。b.垄播大豆。伏翻秋耙,秋翻秋耙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垄距为63~65厘米,误差2厘米,垄体压实后垄高18厘米,误差2厘米。1.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  相似文献   

15.
早稻翻秋是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筛选江汉平原适宜翻秋的早稻品种,探索品种翻秋播种期的下限,为今后指导晚稻直播、抗灾补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特以嘉育948、中嘉早17、两优9168、两优287、金优402、株两优819等6个早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了早稻品种翻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进行早稻翻秋种植,宜选用生育期短的嘉育948,在生产上更安全,且最迟播期应定在7月28日以前。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明确采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播种技术、2BT精量播种技术、半精量播种技术、大犁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特开展此项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田选在三岔河镇三岔村,秋翻、前茬为大豆;地势为平地偏坡;土壤类型为暗棕壤。供试大豆品种为北87-9,播前使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8a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和秋翻两种耕作方式及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两种种植方式下耕层有机碳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加权平均和分层两种方法计算最小限制水分范围(LLWR),用其评价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在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下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秋翻增加了15.2%和11.5% (P<0.05).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LLWR值为0.148-0.166 cm3/cm3,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大豆轮作的LLWR高于玉米连作且在两种种植方式下均表现出免耕小于秋翻的特点;利用分层法计算得到的LLWR值介于0.130-0.173 cm3/cm3之间,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下免耕0-5 cm LLWR均显著小于秋翻,而5-30 cm LLWR数值免耕大于秋翻(P>0.05);玉米-大豆轮作下0-30 cm各层LLWR均高于玉米连作.由于LLWR可以评价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此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LLWR可以客观的反映不同耕作处理尤其是种植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而采用分层法计算的LLWR则更清晰的刻画了土壤表层与亚表层固碳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合理轮作,深耕整地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2.深耕整地伏翻整地:小麦成熟得早,可以抓紧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一般可达到22~25厘米,翻后及时耙平、  相似文献   

19.
一、栽培技术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2.深耕整地伏翻整地:小麦成熟得早,可以抓紧时间进行伏翻。伏翻的深度一般可达到22~25厘米,翻后及时耙平、耙细。  相似文献   

20.
秋大豆生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昊  何天祥  郑传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3-7135
[目的]为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年对5个秋大豆品种,每隔10 d测定其叶面积,茎、叶及荚果的干物重,研究了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对4个品种进行秋大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期两因素试验,在生育期间观察生育规律、成熟期考察经济性状。[结果]秋大豆LAR在开花期以前略有增大,开花以后直到成熟逐渐缩小。秋大豆干物质积累,开花前较少,鼓粒期迅速,均在58.3%以上,尤其是89-1为85%。7月30日以前播种的品种(除六蓝子外)均可正常成熟,8月19日播种的均成熟不佳,浙春1号和贡豆89-1在各处理的产量最高。[结论]秋大豆各品种均以鼓粒期积累的干物质最多,达总积累的一半以上。秋大豆宜在7月30日以前播种,宜选用浙春1号和贡豆89-1等早熟丰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