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人工鱼礁是以环境与生物体有机统一的科学思想为依据的。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地发挥保护、增殖、集鱼的效能。所以因地制宜的设置鱼礁是建设近海渔场的重要措施。人工鱼礁是敷设海底、长期固定的结构件。设置人工鱼礁当以发展海洋捕捞生产和增殖资源、改善渔场环境为前提,明确改造自然环境使其适应生物生长规律的指导思想。藉以达到改善海洋鱼类栖息环境、增加资源并使鱼类等趋近或集中于鱼礁,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10~11月,辽宁省东沟县海洋渔业开发公司将300多座人工鱼礁投进黄海北部的近海海域。这种窗板沉箱式集鱼保护型人工鱼礁是钢筋、水泥结构,每座礁体积为6.75立方米。此批人工鱼礁的投放,将起到阻止大中型拖网渔轮在近海作业,使幼鱼虾得到保护的作用;并为近海渔场的经济鱼类提供  相似文献   

3.
王爽 《齐鲁渔业》2014,(6):20-21
1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 1.1人工鱼礁建设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能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为稚鱼以及鱼类提供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增殖并保护渔业资源。因此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底森林”,可使渔业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修复。  相似文献   

4.
肖作鑫 《齐鲁渔业》2006,23(10):45-46
人工鱼礁是指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用以改善海洋环境,营造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栖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建设人工鱼礁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使原本生产力较低、鱼种较少的砂泥地质环境,变成生产力较高、鱼类较多的岩礁环境,可提供幼(稚)鱼庇护,以及鱼类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防止底拖网作业滥捕,保护  相似文献   

5.
作者围绕人工鱼礁能改造渔场的科学依据,生产性鱼礁的集鱼效果,保护性鱼礁重大的作用,海珍品增殖礁的巨大潜力,以及游钓鱼礁的良好开端等专题进行论述和探讨,并分析了人工鱼礁的经济效益。最后,作者提出整治近海的主要措施,以人工鱼礁为基础工程,在配合人工藻场和人工放流,使渔场环境,不断改善,鱼类资源,永保昌盛。并为实现农牧化“耕海牧鱼”、“海洋牧场”开发的战略方针,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是海洋牧场(Oceanran ching、Pasture of the sea或称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鱼礁即人为在水域中设置构造物,以改善修复和优化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是改善近海渔场或建立新渔场的一项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人工鱼礁是根据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岩礁和沉船等处聚集的特性,利用废旧渔船、混凝土、钢材、旧橡皮轮胎等材料,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以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发展休闲渔业等目的。人工鱼礁作为人类在水下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其最大特点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中,能吸引和聚集鱼类的物体,称为鱼礁;用人工将沉鱼礁与浮鱼礁连结起来,悬浮部分伸展如树状的物体,称为人工鱼礁树. 近年来,在广西钦州地区近海投放的人工鱼礁树的结构特点是,多层(分柱体层、方格层和船体层),层层有阴影;多孔(分鱼类进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在海里设置的构造物.它的作用主要有:一是能有效阻止违规的底拖网作业,为鱼类生长建设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小区";二是可以有效地保护鱼类幼体,提高成活率,有助于资源成倍或数十倍增长;三是投放人工鱼礁后,海藻可在礁区生长繁殖,起到净化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它能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为稚鱼以及鱼类提供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增殖并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实践证明,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人工鱼礁建设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栖息、繁殖、索饵、避敌提供良好环境,是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018年底,在惠州市稔平半岛南端东侧的东山海2.55km~2海域,投放人工鱼礁3252个、总空方16.2199万m~3,建成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区。为评价人工鱼礁区的生态养护效果,作者通过现场采样对其进行了沉积物和环境生物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比对照海域更高,且礁体投放后未出现明显沉降和掩埋,其表面已开始附着生物,对当地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工鱼礁的发展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人工鱼礁最早的国家,人工鱼礁建设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就此作  相似文献   

12.
1概况人工鱼礁(Artificial Fish Reef)是根据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岩礁和沉船处聚集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大型石块、混凝土构件、废旧船舶等材料,为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而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实施人工鱼礁建设是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的重要措施,对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带动休闲渔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增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人工鱼礁通过改造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附着基、栖息场,有明显的集鱼效果。有助于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增殖,随着近海水产增养殖业的发展,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人工鱼礁的沿革目前研究实验人工鱼礁最活跃的地区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日本早在1789—1801年就开始建造鱼礁,使用的材料有树木、沙土袋、笼筐等。1952年起,开始使用新材料,发展预制人工礁组合体。预制礁的第一代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有立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科学评价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生态容纳量的改善程度对揭示鱼礁的生态功能和指导鱼礁后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可分为3种类型(I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身体不接触鱼礁,但在鱼礁周围游泳、在海底栖息。该生物学资料可通过拖网调查取样获得。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9月浙江嵊泗人工鱼礁海域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建立了模拟礁区渔业资源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Logistic模型,并据此求解了鱼礁海域资源数量容纳量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得了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Ⅱ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原有生态容纳量约为6.00~8.03ind/km·kW,鱼礁投放所产生的新生态容纳量约为4.40~5.89ind/km·kW,容纳量随季节变化而呈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5.
用人工鱼礁来建设近海渔场,调整外海捕捞量,保护资源,开辟多种经营之途径,已成为目前沿海各国渔业的一项建设事业,但尽管如此,真正对人工鱼礁的试验、研究历史还不长,不少人对人工鱼礁事业不了解,产生了种种怀疑,因此,对人工鱼礁作一全面性的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所形成的环境可以作为鱼类良好的栖息、庇护和产卵场所,有利于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对鱼类具有良好的诱集效应。本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以及鱼类行为和生态诱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沿海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祖国各地     
广东省海洋人工鱼礁湛江试验推广组于今年4月16日在湛江市硇洲岛东南方近海,成功地投放了第一批渔获人工鱼礁。这批渔获人工鱼礁,是由六艘旧水泥船组成,总空间体积达1,800多立方米。湛江市硇洲岛附近海区,历来盛产龙虾、鲍鱼、海参和鲷科鱼类等名贵水产品,但是,由于近年来采捕过量,这些珍贵资源明显衰退,为了有效地保护和繁殖名贵海产资源,为人工放流增殖鲍鱼、龙虾等珍贵水产品,大幅度提高渔获产量,去年10月,省水产局拨款17万元建造硇洲人工鱼礁,并由省水产局海洋渔业技术总站、湛江市水产局、湛江水  相似文献   

18.
广东沿海人工鱼礁建设的规划原则和选点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近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日渐枯竭。为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恢复渔业资源,第九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2001年2月通过了“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立项议案,决定未来10年将投资8亿元在全省沿海建设12个重点人工鱼礁礁区。这一议案的通过,对挽救陷于衰退的海洋渔业资源,限制底拖网作业,降低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我省渔业结构的调整都有重要意义,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人工鱼礁建设涉及到海域利用的方方面面,本文就有关规划…  相似文献   

19.
正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人工鱼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鱼类构建一个觅食、生长、繁殖的"安全屋",以达到增加海洋水生动物多样性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作为最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省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建成人工鱼礁50座,礁区核心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到8处。人工鱼礁的投放,犹如神来的一笔,人工鱼礁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  相似文献   

20.
人工鱼礁作为改善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已为人们所共识.青岛市是我国开展人工鱼礁工作较早的沿海城市之一,早在1981年起,就先后在胶南市的灵山岛和胡家山海域投放人工鱼礁510个,礁区面积近7万m2,在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在全国新一轮的人工鱼礁建设工作中,青岛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本文根据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履行国际海洋义务、保护海洋环境与资源、开发"立体式、环保型、多元化"生态增养殖模式和发展休闲渔业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青岛市建设人工鱼礁的必要性;从青岛沿海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已有工作基础和科研力量等分析了青岛市建设人工鱼礁的可行性.建议在青岛沿海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使其成为实施"青岛市碧海行动计划"、建设生态城市、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层次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