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仕权  张闯 《中国猪业》2010,5(10):45-47
抓好能怀母猪和初生仔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是提高整窝仔猪育成率的关键。实践也表明,初生仔猪(40天内)的死亡,常常占到猪死亡数的50%~60%左右。主要因素包括初生仔猪被母  相似文献   

2.
仔猪出生后5天的死亡率最高,约占哺乳期总死亡数的58%以上。养好初生仔猪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恒温到常温,从被动获取氧气和营养到主动吮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生理上发育不完善,导致哺乳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生理阶段。因此,这一阶段是幼猪培育的关键环节,而减少仔猪死亡率和增加仔猪体重就成为养好哺乳仔猪的重中之重。据调查统计,仔猪7日龄前的死亡数约占初生至断奶总死亡数的65%。因此,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仔猪出生后的死亡,大多发生在30d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左右。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因饲养管理不当,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第1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仔猪成活率低,除了疾病原因外,还有生理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初生仔猪死亡率高达20%~25%,据科学家研究,六分之一的仔猪是死于前6周.这与母猪怀孕期饲养不好,仔猪初生重低,产中死亡数大,出生后环境不适,室温太低,受冻或者被母猪挤压死等原因有直接关系.现将改进措施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仔猪断奶前的死亡数一般占出生总活仔数的5%~15%左右,各猪场间差异较大,低的仅为5%左右,高的15%以上。本文将漳州某规模化猪场从1999年~2001年的3年时间,哺乳仔猪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表1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情况表从以上死亡原因分析,腹泻是哺乳仔猪死亡的头号杀手,占总死亡率的42.73%,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仔猪初生重小(指0.5kg以下)和弱的仔猪及产后不能站立未能及时吃到初乳的仔猪,排在死亡数的第二位,占18.48%;其后依次为压死、不明原因死亡及冻死。1引起哺乳仔猪死亡的因素可…  相似文献   

8.
初生仔猪保温措施是直接关系到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从初生仔猪体温调节到生理特点,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猪的影响,初生仔猪所需的温度条件及保温方法等方面浅谈初生仔猪的保温问题。1.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生理特点仔猪出生前在母猪子宫内环境温度是39—40℃,分娩后体温迅速下降,通常在半小时内才开始回升。此外,初生仔猪自身体温调节存在不利因素:①缺少能完成体温调节功能的褐色脂肪、体脂和糖贮备,主要是通过问(下接36页)抖来维持和调节体温;②初生仔猪虽有发育尚好的神经系统,但生理功能不成熟,不…  相似文献   

9.
初生仔猪是否健康是规模养猪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如何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减少初生仔猪死亡率、弱仔率是增加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为帮助规模猪场尽可能减少初生仔猪死亡率所造成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将初生仔猪死亡的原因和防治对策简介如下,供参考。1初生仔猪死亡原因分析1.  相似文献   

10.
仔猪是指初生至70日龄的小幼猪。仔猪在生产中被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初生至断奶的哺乳仔猪,第二个时期是指断奶至70日龄的断奶仔猪。仔猪具有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营养、环境和免疫等多方面的应激反应,就会造成初生仔猪发病率增加、死亡率增高。断奶仔猪经常出现食欲下降、腹泻、增重减缓,甚至出现消瘦,死亡等现象,从而增加了饲养成本。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应特别注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调查方法在全县七个乡、镇(随机选择),对482头母猪的692窝仔猪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仔猪胎次、产仔时间、仔猪哺乳期间的免疫情况、仔猪补料期间是否使用添加剂、是否补饲配合饲料、初生仔猪数(出生后24小时成活数)、断乳时成活数、哺乳期间死亡数、死亡原因及时间等。  相似文献   

12.
1提高初生重仔猪初生重与仔猪死亡率呈反比。因为初生重大的仔猪更强壮和活泼,而且体内有较多的能量贮备可供仔猪利用。仔猪初生个体重13~15kg较理想,初生个体重低于075kg的仔猪成活率很低。同窝仔猪初生重参差不齐,将影响体重小的仔猪存活,为了能吃到初乳,仔猪间激烈竞争,体重小的仔猪不具备优势,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在生产中可通过寄养(出生后24小时为宜)或特殊护理,缩小同窝仔猪间的体重差异。为了提高仔猪初生重,可增加母猪妊娠期的营养,特别是妊娠中后期的营养必须满足母体生理机能和胎儿发育的双重需要。2提供适宜的温度新生仔猪…  相似文献   

13.
初生仔猪的培育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其后期发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对初生仔猪的管理不够重视或管理不到位,会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抵抗力下降,甚至发生腹泻、水肿病等疾病,造成仔猪死亡,从而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本文主要从改善饲养管理和控制疾病两个方面阐述了控制初生仔猪死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的经济效益,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初生重 初生重的大小,影响着仔猪成活率的高底,初生重大,仔猪成活率高,提前出栏。初生重小的仔猪,其成活率就低。要提高仔猪初生重,就必须确保妊娠母猪有良好的体况,要按照妊娠的饲养标准,合理搭配好妊娠母猪的营养水平,供给适宜的能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妊娠后期,应逐渐增加喂料,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2 早喂初乳,并固定乳头 初乳是指母猪产后3日内的乳汁,其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  相似文献   

15.
初生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消化道不发达等生理特点。若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导致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本文论述如何把好4个关键时期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乳窝重问题。1 初生关初生仔猪由于调节体温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条件适应性差,容易引起死亡,所以,把好初生关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1.1 防冻、防压冻和压是冬季分娩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防冻、防压的技术要点是:1.1.1 注意提高产房温度,防止垫草过厚、过长。1.1.2 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注意看护,一旦发现仔猪被压,立即解救。1.1.3 在…  相似文献   

16.
仔猪是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在养殖业生产中,因初生仔猪营养供应不均衡、饲养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仔猪成活率较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保持初生仔猪均衡的营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成为了现代高效养猪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初生仔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近年来,仔猪因腹泻死亡数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8.9%;30千克以下的仔猪。年平均发病率45.3%,死亡率9.8%。由于本病发生的原因复杂,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生猪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郑春田  王恬 《养猪》1996,(2):20-21
初乳与刺激初生仔猪生长发育的关系郑春田,王恬,陆治年(南京农业大学210095)母猪初乳是指分娩后3天内乳腺的分泌物[1,2],通常色黄、粘稠、略偏酸性。母猪初乳不仅在初生仔猪的营养及被动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且能显著刺激初生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初生仔猪猪瘟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五个大中型养猪场因母猪带猪瘟病毒,部分母猪成为隐性带毒猪,造成初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致使一少部分仔猪于出生后1-2日内开始发病死亡,通过冰冻切片猪瘟荧光抗体试验,病理组织切片,病原细胞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病理剖检,并用HC-FATST在初生仔猪肾及扁桃体组织细胞中检出HCV,从而证实五个大中型养猪场初生仔猪发病死亡是HCV,从而证实五个大中型养猪场初生仔猪发病死亡HCV引  相似文献   

20.
影响猪场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仔猪成活率,其与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密切相关,因此探究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与成活率之间的关系,对猪场淘汰仔猪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四川阆中大北农桥楼猪场二元母猪所产500头仔猪为试验对象,记录、整理和分析仔猪初生重、21日龄断奶重、21日龄成活率及70日龄成活率。结果表明:仔猪初生重呈正态分布,体重过小、过大的数量较少;体重≤1.0kg的仔猪21日龄成活率较低,体重>1.3kg的仔猪21日龄成活率均在95%以上;21日龄断奶重较大仔猪的70日龄成活率较高,5.5~6.0kg的仔猪最为理想。因此,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桥楼猪场适当淘汰初生重≤1.0kg的仔猪,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