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贵州省习水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好机遇。退耕还林不但使县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而且广大农民群众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通过贵州省林业厅对该县2002年度1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检查,造林面积合格率100%,面积核实率100%,效果名列前茅。2003年2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也正式启动。现就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些做法、经验和成效小结如下:一、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坚持“三结合”,规划设计合理。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始终把退耕还林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全市总土地面积4067.9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031.7万亩,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46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641.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尤为重要从1999年起,庆阳市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通过7年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8.7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6.36万亩,荒山造林20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建设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新增造林地面积37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较“九五”提高了5.3个百分点。完成陡坡地、沙化地退耕还林166.3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年来,河北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805万亩,退耕还草5.8万亩。在建设京津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2000年相比,我省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达到33.5%;2018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1.6%,比2011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经进入一  相似文献   

4.
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清水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沿梁设带、见坡退耕、逢沟治理、顺路植树”的原则,累计造林面积31.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3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展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地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而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地区,其生态改善对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海东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工程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值得加以注意。退耕还林促进海东可持续发展青海省海东地区属多民族聚居区,以山体为主体,境内沟壑纵横,生态条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地区总面积的81%。全地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029.1万亩,其中有林地171.27万亩,疏林地8.937万亩,灌木林地292.21…  相似文献   

6.
《河南林业》2002,(4):36-36
灵宝市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共完成工程造林20.9万亩(退耕地造林8.7万亩,荒山荒地配套造林12.2万亩)。其中,2000年退耕还林4.5万亩,经检查验收,面积核实率达99.29%,面积合格率达96.48%;2001年退耕还林9万亩,已通过省级复查,面积核实率达95.17%,面积合格率达95.04%;2002年省下达我市退耕还林任务7.4万亩,截至4月底已全面完成。 为了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化隆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8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17.3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创建化隆绿色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退耕还林取得的实效(一)生态环境初步得到改善。退耕还林工程共实施面积30.8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工程实施地点选择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陡坡地。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活动,增加了绿色植被,控制了水土流失,部分区域、部分地段的植被得到了恢复,提高了森林覆盖率,6.11万亩退耕地已完全郁闭成林,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月9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公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来,我国已累计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分别占人工林面积、人工草地面积的42.5%、2.2%,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在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2014年,国家作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6年来,全国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工程实施规模由规划的4240万亩扩大到近8000万亩,实  相似文献   

9.
乐业县是2001年国家在广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个试点县之一,2001~2003年度共实施退耕还林7万亩和配套荒山造林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六年多来,乐业县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卢氏县积极引进项目资金,加快造林绿化步伐,1988年至2003年,累计人工造林面积205.73万亩,年均12.86万亩。1992年以来,卢氏县先后实施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黄河中游林业生态工程、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和退耕还林等造林项目。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三年来,全县退耕还林16.5万亩,其中耕地还林4.5万亩。荒山还林12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196个行政村,13736户。全县建立500亩以上退耕还林大块69块,64387亩,精品工程达52处,59593亩。2002年和2003年的粮食补助1200…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以来,青海省乐都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0.37万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转变。25万多亩陡坡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县森林面积净增约30余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余平方公里,工程区耕地保土保肥、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小气候正在形成,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良好的生物链初步形成,不仅为现有各种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而且也为动植物种类、种群进一步扩大创造良好条件,野鸡、野兔、猫头鹰、狐狸等多年少见的飞禽走兽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多伦县通过大规模实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各类林木面积已达18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73%。野生蘑菇、蕨菜、山杏核、金莲花茶等野生资源得到迅速修复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陕县位于黄河高原东部边缘,总面积264.44万亩,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坡耕地32.28万亩。陕县2000年被确定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县,工程实施五年来全县共营造人工林42.65万亩,森林总面积由原来的61.5万亩增加到9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8.76%增加到39.8%,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8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经营机制、造林模式、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陕县主要做法是:规范一套运作程序,采取八项运作机制,实行三种治理模式,解决好七个实际问题,妥善处理好五个关系。规范一套运作…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经过全市上下各级共同努力,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18.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3.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三门峡市的森林覆盖率由35.49%提高到42.99%,增加7.5个百分点。全市从沿黄滩涂到公路沿线,从坡耕地到荒山荒坡,到处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成片树木。据统计,退耕农户栽植生态经济林面积占总退耕面积的70%,面积达到30万亩,林下种草面积13.41万亩,产值达1462万元;林业种药面积8.67万亩,产值达1812万元。农民退耕以后,外出务工的数量和时间增多,非农经…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退耕还林指导思想,河南省西峡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趋向良性循环5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21.8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7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1.6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增加了15.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局部遏制了水土流失,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经监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全县年降雨量增加90毫米,且分…  相似文献   

16.
刘建兴 《中国林业》2012,(12):57-57
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至2010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已投入资金2675亿元,累计完成任务4.27亿亩,按照目前已完成的面积和投资标准计算,国家总投入将达4353亿元。退耕还林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森林覆盖率增加近3个百分点,对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如何确保工程成果,使其对改  相似文献   

17.
陇南退耕还林工程区病虫鼠兔危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甘肃省陇南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2.2457万亩。工程实施对改善陇南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陇南发挥着积极作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我区从2000年开始退耕还林工程试点,至2006年,国家累计下达我区退耕还林任务113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7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18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为了了解和掌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自治区林业局于2006年7月起对全区2000年  相似文献   

19.
“十五”以来,宿州市把万里绿色长廊和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产业调整的重点来抓,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40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7.4%,比“九五”末提高  相似文献   

20.
乌拉特中旗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试点旗县开始,三年间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6.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3.2万亩。累计得到上级退耕还林钱粮等补助折款为4390万元,通过三年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为当地农民脱贫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