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定保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02-103
为摸索蓉油11号在我镇最佳播期和栽培密度,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笔者对其播期、密度、菌核病、菜苗素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蓉油11号最适宜的播期为9月20日,最佳栽培密度为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刘志超  胡凤灵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04-104,61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皖油29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密度、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皖油29栽培最佳播期为9月25日其最佳密度为15万/hm2,10月5日后播的最佳密度为18万/hm2。  相似文献   

3.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4.
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个甘蓝型油菜新组合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的L9(3 4)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播期对产量影响最大 ,品种次之 ;以播期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产量最高。华皖油 1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有 2套 ,即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2万 /hm2 ,施N量 172 .5kg/hm2 ,和播期 10月 1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华皖油 2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3 79.5kg/hm2 ;H99-2 8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8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  相似文献   

5.
对杂交油菜陕油10号的播期、施氮量、密度进行栽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密度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均对其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我地陕油10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9月10—17日,施氮量为300千克/公顷,密度为12—15万株/公顷,最高组合产量为3244.95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对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_1)、种植密度(X_2)、氮肥(纯氮,X_3)3个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早熟双低油菜'重蓉油1号'直播产量的影响,并寻求最优高产栽培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与'重蓉油1号'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878.179+245.269X_2+72.438X3+214.370X_2~2+105.000X_1X_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效应大小为种植密度施氮量播期,其中种植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播期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最显著;在试验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较早播种及较高的氮肥水平有助于增产。产量超过2 353.42 kg/hm2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10月2—18日播种、种植密度31.95万—36.10万株/hm~2、施氮量105.0—168.9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因素对油研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出一套油研6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地区设置不同栽培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是主导因素;不同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而对产量发生影响;各栽培因素与产量及亩有效角果数呈一元二次回归y=a+bx+cx^2,各栽培因素与角粒数、千粒重呈直线回归y=a+bx;油研6号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密度为7000-9000株/亩,尿素追肥用量为15-25kg/亩,钙镁磷肥为2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适播期、迟播临界期和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双油8号不同播期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间的油菜生育期差别较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9月15日播种的生育期达到243.8d,比10月1、15日播种的生育期分别长20.8、27.8d;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种植密度增大,成熟期提早。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结论]在豫南地区双油8号的适播期在9月15日~10月15日,适播期内产量均以45万株/hm2最高;在晚播情况下,产量均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最高,因此晚播情况下应加大种植密度,以密补迟。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金玉甜1号高产制种的父母本最佳播期差以及母本最佳载培密度,研究了甜玉米金玉甜1号制种父母本的花期相遇以及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玉甜1号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迟播18~20 d,父母本花期达到最佳相遇。在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的前提下,金玉甜1号制种母本的最适栽培密度为4.7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油菜新品种浔油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浔油10号最佳播期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最佳密度为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述了蓉油11号在安庆市试种示范情况结果表现为,具有生长势强、经济性状好、熟期早、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提出了在栽培上主要注意适期播栽、增施硼肥和防治油菜菌核病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谷子产量、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谷子生育期影响较大,播期相同时密度对全生育期几乎没有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谷子产量和植株性状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条件下,长农35号最佳播期和密度组合为5月15日播种、留苗密度45.0万株/hm2,该组合产量最高。根据试验结果和多年栽培经验,认为长农35号的最适播期为5月5~20日,最佳留苗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选用9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和栽培试验,连续两年对9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越冬率和产量测定,对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品种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榆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667秆产量可达到158~169kg。播期试验表明,8月15日至8月25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高,8月20日播种越冬率最高(92.3%),8月15日之前播种随播期提前,越冬率下降;8月25日之后播种,随播期推迟越冬率下降,9月3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下降明显。密度试验表明:密度50000株·667m-2时越冬率最高(91.3%),密度大于50000株·667m-2后,随密度增加越冬率降低;密度小于50000株·667m-2时,随密度下降越冬率降低。结论:榆林地区种植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并取得高产,适宜榆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陇油6号和陇油7号,最适播种期在8月20日左右,最佳播种密度为50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延安南部旱塬地膜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0年对旱塬地膜油菜种植模式、播期、密度、品种四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覆膜栽培增温保墒,增产效果明显;种植模式宜选膜际条播,简便省工;最佳播期应比露地油菜适播期推迟5~10d;高产留苗密度为每公顷15~22.5万株;背风向阳或高肥力地块大力推广种植甘兰型油菜86—181或甘杂1号,坡峁地或中低肥力田块种植白菜型油菜延油2号较为稳产。  相似文献   

15.
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建立了双低油菜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频率分析表明,豫油2号亩产150公斤以上,要求播期在9月23~9月26日,每亩密度为1.56~2.23万株,尿素用量为每亩18.45~26.85公斤。三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播期>密度>施氮肥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五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渭北旱塬甘蓝型油菜在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多效唑5因素作用下,公顷产量超过2250kg是最佳农艺方案:播期为9月6日-9月8日,密度为20.91-23.10万株/hm^2纯氮193.4-242.1kg/hm^2,纯磷122.1-159.4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51.4-76.4mg/kg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播期〉磷肥〉氮肥〉多效唑〉密度;投入产  相似文献   

17.
青饲甜高梁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9.1万株/公顷的栽培密度比6.1万株/公顷的疏植增产17.69%,差异极显著,而12.1万株/公顷的密度植反比6.1万株/公顷的疏植减产5.06%,差异显著,甜高梁在南亚热带地区的较佳播期是3月中旬至7月中旬,最佳播期在4月中旬;最理想的收获期为乳熟期。  相似文献   

18.
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A)、密度(B)和大田氮肥水平(C)对70优9号作双晚栽培的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在三个处理因子中,产量效应为播期(A)>氮肥水平(C)>密度(B);两因子的交互效应为密度与氮肥工作(B×C)>播期与密度工作(A×B)>播期与氮肥工作(A×C)。其中,播期(A)、密度与氮肥互作(B×C)对产量效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效应播期(A)>密度与氮肥工作(B×C)。通过分析,提出了70优9号双晚亩产500kg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中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的播期为5月1日、大田栽插秧苗密度为60万苗/hm2、施氮量为121.6kg/hm2、水分为10cm水层。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密度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连作晚稻甬优9号播期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播期的效应最大,密度次之,播期×密度则相对较小。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栽培,应适当提早播种,其适宜栽插密度为18万~21万丛·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