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6号(原代号陇春13J6)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自育春小麦品种陇春23号变异株—顶芒单穗经系统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640.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8.72%;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5 72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4.78%。陇春36号属春性普通小麦,生育期108~115d,平均株高为94.6 cm,平均穗粒数为31.4粒,平均千粒重为46.1 g,平均容重735.67 g/L。籽粒含粗蛋白163.2 g/kg、湿面筋355.0 g/kg,沉降值35 m L。抗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性强。适宜在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兰州、定西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和高寒阴湿区及沿黄灌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春40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陇春8139/陇春8号为母本、68-73-20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2016 — 2017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25.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39%。2018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 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2 206.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23.09%。陇春40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 100 d,平均株高 87 cm,平均穗粒数24.5 粒,千粒重 43.79 g,容重 780 g/L。穗长方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4 g/kg、湿面筋352 g/kg,面团吸水率61.3 mL/100 g。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类型区及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是以9064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423.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06%。2016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93%。陇春35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99 d,平均株高98 cm,平均穗粒数31.35粒,平均千粒重47.9 g,容重753 g/L。穗型纺锤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0 g/kg、湿面筋340 g/kg,沉降值29.8 mL。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古浪县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高产节水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春4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04年将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后代选择以系谱法为依据。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西片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8 496.5、7 686.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7.90%、5.18%;2019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区域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8 012.7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02%。陇春41号容重806 g/L,粗蛋白含量140.4 g/kg (干基),湿面筋含量275 g/kg,面团吸水量590 mL/kg,形成时间4.2 min,稳定时间4.0 min,拉伸面积62 cm2,延伸性184 mm,最大拉伸阻力230EU。该品种集高产、节水、优质、广适性为一体,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及沿黄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3号以陇春19号为母本、陇春23号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687-2.2012—2013年在甘肃省水地春小麦西片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775.7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10.34%.株高82~83 cm,穗粒数34个,千粒重48.47 g,容重719.0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76%、湿面筋34.3%、沉降值35.0 mL,属中筋优质小麦,中抗条锈病,适宜在河西灌区的酒泉、张掖、武威和沿黄灌区的景泰及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4号(原代号97096)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抗条锈材料94云05为母本,丰产材料92元-1为父本经多年选育而成。2006—2007年在甘肃省东片春小麦水地区域试验中,2 a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957.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4.11%。该品种株高95~105 cm,生育期98~110 d,顶芒。千粒重37~43 g,容重781~800 g/L;籽粒含粗蛋白13.45%、湿面筋29.7%,沉降值32.0 mL,面团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1.7 min。适宜在甘肃省的临夏、甘南州及渭源、临洮县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花培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1号是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种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DH)纯系材料,再经系谱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792.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减产0.55%,居14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该品种株高94.3102.0 cm,生育期102107 d.穗长8.5耀9.5 cm,千粒重31.2851.00 g,容重762.96797.42 g∕L.籽粒含粗蛋白148.0 g/kg,湿面筋276.5 g∕kg,赖氨酸4.49 g∕kg,沉淀值56.8 mL.经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轻度感病,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表现高抗,对Hy8、水4、水7及混合菌表现免疫,含我国育成品种中分布频率很低的持久抗病基因Lr34∕Yr18.适宜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高寒阴湿区和二阴地区及周边生态类型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1品种来源陇春2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8858-2为母本、陇春8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11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号:甘科鉴2009459号)201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中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中6号为2007年由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以9767-1-1-3为受体,外源米高粱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回交,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在2016—2018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 468.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20%;在2018—2019年度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666.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10%。该品种平均株高74.6 cm,穗长6.0 cm,穗粒数42粒,穗粒重1.85 g,千粒重37.6 g。籽粒含蛋白质(干基)124.0 g/kg、湿面筋(14%水分基)249.0 g/kg、赖氨酸(干基)3.4 g/kg,沉降值(14%水分基)30 mL,容重808.0g/L。抗寒性强,抗旱性中等,对条锈病免疫。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旱地冬麦种植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平川区引黄灌区连续2 a对春小麦与玉米品种间套组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陇春28号/金穗1203号、陇春28号/豫玉22号2种组合的春小麦产量、玉米产量以及总产量表现较为突出,总产量分别为13 888.50、12 499.95 kg/hm~2,较对照宁春33号/豫玉22号组合分别增产20.6%、10.5%;陇春28号春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即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其他套作春小麦品种,能够较好的适应春小麦/玉米套作模式。玉米品种金穗1203号、豫玉22号受到前季作物春小麦品种陇春28号的影响最小,丰产性良好。综合分析,陇春28号/金穗1203号、陇春28号/豫玉22号2个春小麦/玉米品种组合适宜在引黄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807-2-14为母本,以从CIM-MYT引进的"CM7033"和"CM7015"为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10点(次)的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5 205.2 kg/hm2,较对照陇春23号增产6.51%,居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3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 2 3 ( CM4 86 0 )是 1 998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 CIMMYT)引进的材料中经鉴定、筛选育成的一个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抗条锈、抗倒性强、适应性较好等特点 ,在 2a的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折合平均产量 5 6 6 9.2 kg/ hm2 ,较对照品种陇春 1 5增产 1 2 .73 % ,在生产示范中折合平均产量 5 2 5 4 .5 kg/ hm2 ,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 4 1 .70 % ,均居第 1位。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 ,属中筋优质小麦 ,适宜在甘肃省中部的临洮、兰州、定西、临夏及沿黄灌区以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3号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2元-11”为母本、“贵农2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4年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5 707.35、5 506.35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CM4860增产3.88%,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减产1.4%。籽粒含粗蛋白111.3 g/kg、湿面筋249.0 g/kg、沉降值19.3 mL,吸水率67.1 g/kg,面团形成时间1.7 min,稳定时间0.9 min,最大抗延阻力128 E.U。该品种株高80-106 cm,长芒,千粒重40-46 g,生育期94-115 d,适宜在临夏、临洮、渭源或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5号(原代号98248)以优质、早熟、顶芒中间材料永2H15为母本,抗锈丰产材料913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8-2009年在甘肃省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为5617.9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3.82豫。该品种株高100 cm,生育期99 d,顶芒,千粒重41.9 g,容重773.5 g/L,籽粒含粗蛋白99.5 g/kg、湿面筋186.0 g/kg,沉降值13.5 mL,面团形成时间1.7 min,稳定时间1.4 min。适宜在甘肃临夏、渭源、临洮、甘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陇春24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作旺  杨文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3-7124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陇春24小麦品种的丰产性能。[方法]依据2004~2005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运用联合方差分析法和高稳系数法(HSC),对陇春24和其他21个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4 ̄2005年小麦区域试验中相同地点的4个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区域试验中,陇春24平均产量为8624.40 kg/hm2,较对照高原602增产6.65%;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627.35 kg/hm2,较对照增产11.65%。HSC分析表明,陇春24、91043的高稳系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8515,高稳系数与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7845,高稳系数与标准差间的相关系数为0.4806。[结论]陇春24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在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10、2011年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及Shukla变异系数分析法,对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春30号产量构成三要素相互协调,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2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利用携带Ta1雄性不育基因的73-3/墨它为基础材料,通过多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在2000-2001年定西市春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247.50 kg/hm2,比对照品种定丰6号增产14.5%,2003-2004年甘肃省春小麦水地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472.75 kg/hm2,与对照品种陇春23平产.2004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908.0 0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6.5%.抗条锈,抗倒伏.籽粒含粗蛋白13.76%、湿面筋30.8%,属中筋优质小麦.适宜在甘肃省安定、陇西、临洮、渭源、临夏等县(区)及宁夏西吉、隆德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辣椒新品种天椒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天椒9号是以PS07为母本,PS05-43为父本进行杂交而成的中熟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5∽73 cm,开展度50∽60 cm,始花节位为第9∽11节,结果集中。果实长羊角形,基部有褶皱,果长25∽29 cm,果宽1.6∽2.3 cm,果肉厚0.22∽0.24 cm,单果质量18∽20 g。鲜红椒含干物质81.5 g/kg、维生素C 1.42 g/kg、可溶性总糖58.3 g/kg。田间抗疫病。连续结果能力强,产量45 000 kg/hm2以上,适宜甘肃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