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地整治与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庄数量多,布局分散,用地规模大,乡村空间重构的情况一直存在,但是在近年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的背景下,重构强度才达到显著的程度。土地整治作为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途径,与农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存在耦合关系。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演化机制,对土地整治模式进行了新的划分,提出了能综合反映两者耦合关系的指标体系。提出农村"三生"空间重构与土地整治耦合关系的研究思路框架,并以系统曲线拟合分析和系统耦合关联分析为例进行了说明,为两者耦合关系的研究方法、空间重构后评价等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业土地系统的耦合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农业土地系统是以土地为核心承载的农业系统,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多重作用、相互制约、动态交互过程,其呈现出显著的耦合特征。科学研究农业土地系统的耦合特征有助于科学理解和解释"人类—自然"复杂耦合关系,实现土地科学合理利用。【方法】文章系统总结了农业土地系统耦合性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梳理了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尤其重点从研究对象、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 /结论】总体来看,目前农业土地系统耦合特征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该方法还未引起科学家的足够关注。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解释"人—地"关系,发掘、探索实现农业土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河北省人才结构、产业结构适配状况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并根据2012—2018年间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耦合关联度总体有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呈逐年递增趋势,耦合协调等级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协调的转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河北省人才培养投入与经济产出的灰色关联度为0.679,耦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索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的内在逻辑,系统分析了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耦合机制中的时空系统、要素互动系统和利益分配系统,揭示两者之间互动互补协同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在时空系统中具有时间的同步性和空间的一致性,在要素互动系统中两者在人力资本要素、自然资源要素、资本要素方面具有一致性和互动性,在利益分配系统中形成以农民、企业和社会为受益主体,共享耦合发展红利。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形成互动互补,动态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因此,应加快产业新城与乡村产业的空间互动,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协同发展,优化涉农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促进涉农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与产业兴旺的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5.
计算2000-2015 年安徽省人口和土地城市化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多 元回归法分析了其耦合发展机制。结果显示:2000-2015 年安徽省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度呈上趋势,人口和土地城 市化协调协调程度在改善但改善幅度很小;公共服务业、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对地区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发展 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加速,而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加。以长三角2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8年的数据,构建了用于评估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旨在确定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进一步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影响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中,对外开放度对其产生了显著为负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研发投入、政府干预与投资率均能显著促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不足,把管理思想,控制原理和自组织理论与软科学的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了粮食地区间贸易调控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类变量的选择及作用关系分析,反馈效应回路的构建及耦合和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实证探究农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的互动关系,运用耦合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探究2001—2017年我国农地流转与农民增收时空耦合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综合指数总体农地流转快于农民增收的发展,增长与差距始终存在;农地流转与农民增收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较低,其中北京、天津、浙江协调度指数在逐步上升,稳居前三;影响因素人均农...  相似文献   

9.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在分析全域旅游发展与就地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域旅游与就地城镇化两大系统耦合指标体系,并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7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海南省全域旅游和就地城镇化2010-2017年间耦合度持续保持0.9以上,两个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两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趋势,2014年之前,全域旅游发展滞后于就地城镇化,2014年之后,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指数开始高于就地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步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到"良好协调"的转变。实践证明,产业融合和统筹规划可以进一步提高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度大,耦合作用极强。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约束的主要因素,以及2个系统间功能相互耦合的主要关系,最后说明了关联度和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53-4455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应重视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研究,更新农民教育观念,加大农民教育统筹管理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教育投入效益和实际效果,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级各类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莎莎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60-21362
以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农民收入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投入。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教育与经济收入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相关统计资料,说明了农民素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密切相关,同时提出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科技素质及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等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城乡统筹和农民教育的问题,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城乡统筹进程中的农民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基本生存服务体系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农民教育"催化"城乡基本生存服务建设统筹工作由量变到质变。为了促进城乡基本生存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就要充分发挥农民教育的"引领"作用,进而对农民教育提出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7-15709
分5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指出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受到农业科技水平低,增收渠道过于单一,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落后。对此,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方  段豫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74-21376,21418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重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并利用ELES模型和"消费-收入对数模型"计算出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从而得出结论:政府对公共品的供给力度逐渐加大;农民对交通和通讯需求极大,公共品供给明显不足;农民对医疗的需求突出,且农民的医疗费用高,负担重;义务教育改革使农民负担减轻,但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突出;消费需求的迫切使农民更多的自行支付公共品的消费。最后提出了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当前农业施肥水平过高的原因。[方法]建立农民化肥投入模型,并应用江苏省1990~2004年的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肥投入水平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施肥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农技推广体系的衰落并不是农民施肥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农业施肥水平过高的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科学施肥的技术,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工资的提高所造成的化肥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以及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引致效应。  相似文献   

18.
邱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12-4714
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农村成人教育具有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需求特征,其需求受农民愿望、支付能力和教育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影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需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农民受教育愿望;降低教育费用,加速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进程,提高农民支付能力;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培训方式,增强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19.
刘洁  宗荣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34-12537
基于恩格尔系数理论,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中存在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农民支出负担重减负难,社会保障水平低提高难等问题作简要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教育投入以及完善立法等全方位的具体措施,旨在探求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赵鑫  蒲春玲  苗红萍  苏武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313-2314,2329
基于阿克苏地区棉农选择棉种技术状况的调查数据,对农民选择棉种的行为、获得棉种的来源渠道等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模型具体分析了农户棉种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户家庭棉花种植面积和文化程度是阿克苏地区农户棉花良种技术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了提高棉农素质、改进棉种技术扩散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