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ti Brandt)产于前苏联,为洄游性鱼类,在淡水河道中繁殖,人海育肥。肉食性,生长性能优良,经人工驯化,现已成为内陆水域中优良的养殖品种。小体鲟(Aciperser ruthenus Linne)在俄罗斯和欧洲地区分布广泛,是鲟科鱼类中固定生活在淡水中的种类之一,肉食性,春季溯河产卵,降河育肥,性成熟早,可  相似文献   

2.
鲟类是一群古老的鱼类,全世界现有种类不足30种,其中我国有8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水系.鲟类是大型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性成熟迟、病害少、经济和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国际市场上鲟鱼售价约60美元/kg,鲟卵约300美元/kg,由鲟卵制成鱼子酱可达500~700美元/kg,是俄罗斯、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重要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3.
贵州鲟鱼养殖状况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鲟鱼是一种大中型软骨鱼类,全世界共有26种,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是亚冷水性鱼类,属中高档经济鱼类。鲟鱼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鲟鱼的商业养殖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欧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鲟人工流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属世界珍稀名贵鱼类,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古老淡水生物类群,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鲟鱼仅存28种,被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全部列为珍稀保护动物。由于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人工养殖鲟鱼逐渐兴起,俄罗斯鲟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俄罗斯鲟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较快,肉厚质实,无硬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皮可制革,鱼卵可制作鱼子酱,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5.
鲟鱼类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辐鳍鱼类。近20年来,各江河修建水利工程及筑坝阻断了鲟鱼的洄游通道,加上渔业水域污染,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的种类濒临灭绝(例如中华鲟)。  相似文献   

6.
鲟鱼为大中型经济鱼类,它源于2亿年前的古硬骨鱼类,是现存的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共有26种,我国有8种。鲟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鲟鱼肉和卵味道鲜美,尤其是鱼籽酱素有“黑金子”之称。据中记载,鲟鱼肉和内脏有药用价值,其软骨具有抗癌因子,并有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鲟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的原料。鲟鱼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养殖品种主要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史氏鲟和杂交鲟等。鲟鱼为底层鱼类,有避强光趋弱光性。自然条件下,主食底栖软体动物,也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及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配合饵料。其生存的适宜水温为15~25℃,最适宜的水温为21℃,最适宜的pH值为7~8。鲟鱼需氧较高,在6mg/L以上时,食欲旺盛,生长快;4mg/L时,摄食明显减少,长势慢;3mg/L以下浮头。目前鲟鱼的饲养方法有池塘、网箱和流水养殖。一、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面积3300~6600m2为宜,水深1.5~2m。2.清塘鱼种下塘前必须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每667m2用量150kg,清塘后10~15天用pH试纸测试,如pH小于8即可放鱼种。3.鱼种放养鲟鱼一般为单养,为调节池塘水质可放入少量花白鲢来控制浮游生物。池塘放养鲟鱼种,尾重最好大...  相似文献   

7.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大型海河洄游性鱼类,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最大体重可达500kg,素有"活化石"和"长江鱼王"之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中华鲟的发育阶段按形态特征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仔鱼期(孵出至卵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俄罗斯鲟 (Acipensergueldenstaedtii)在越冬期间的实际营养需求和生长规律。该试验选用常用的鲟鱼饲料对流水养殖的俄罗斯鲟进行精确投喂 ,根据实际摄食情况和测量结果来分析研究俄罗斯鲟鱼的日饵率变化和鱼体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规格的俄罗斯鲟鱼在越冬期的日饵率差异较大 ,其营养需求和生长速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1 鲟鱼资源及商业性开发模式的产生 鲟鱼类是目前地球上古老和原始的辐鳍鱼类,大约起源于2亿年前。生物分类上属于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和匙吻鲟科。现存种类27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北半部的浅水区、通海河道,以及里海、黑海、亚速海等地,由于鲟鱼体形独特、品质优异,所以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青睐,在观赏、食用、药用以及科研上被广泛运用。进入20世纪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自然开发力度的加强,环境污染、水坝和人为的酷渔滥捕等因素,已使鲟鱼自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粒径组方中草药对西伯利亚鲟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预防效果。分为3个试验:安全性试验:设粗粉中草药(CP)组和超微粉中草药(SP)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采取人工灌服给药,观察7 d;预防性试验:设对照(C)组、CP组和SP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阶段性投喂2个疗程中草药后,用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鱼,观察10 d;中试试验:分组同预防性试验,在鲟鱼养殖基地进行生产性试验,连喂2个疗程后抽血测定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种粒径的中草药对西伯利亚鲟鱼LD50均大于5000 mg/kg体重。预防性试验结果表明,CP、SP组试验鱼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中试试验结果表明,CP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SP组的丙二醛(MDA)、补体蛋白3(C3)水平均显著高于C、CP组(P<0.05);SP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2种粒径的组方中草药对西伯利亚鲟维氏气单胞菌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中投喂超微粉制剂组方中草药能提高西伯利亚鲟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日前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水产专家周效广通过人工技术,成功地使鲟鱼和鳇鱼实现了杂交,孵化出鱼苗28.5万尾。鲟鱼又名“七粒浮子,是比较名贵的一种鱼类,鲟鱼全身为软骨,都可食用。鲟鱼体态优美,在水中游动似军  相似文献   

12.
鲟鱼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起源于2亿年前,是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并有“活化石”之称的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在分类上属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我国的鲟鱼人工养殖起步较晚,尚未达到规模化养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抗菌肽在鲟鱼体内的表达规律,试验采用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杂交鲟后,采集不同时间段杂交鲟的肝脏、脾脏、心脏、肌肉、肠道、鳃6个组织样品,利用ELISA方法进行抗菌肽含量的检测。结果:(1)正常对照组杂交鲟6个组织中均有抗菌肽表达,在鳃和肠道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肝脏中含量最低。(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工感染组杂交鲟6个组织中抗菌肽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24 h和96 h鳃和肠道的抗菌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48 h肝脏、肌肉、心脏、脾脏的抗菌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杂交鲟可能是通过抗菌肽来抵御细菌感染,这为杂交鲟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消化系统内消化酶活性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鲟鱼类是大中型的经济鱼类 ,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长江除了中华鲟外还有白鲟、达氏鲟 ,其中白鲟只见于我国。而达氏鲟和中华鲟则是我国极有开发前途的一项自然资源 ,是科学研究的宝贵材料。中华鲟仔鱼期一般吃浮游动物 ;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 ;成鱼期吃底栖动物或动植物渣滓。对于幼鲟的培育工作 ,国外多采用人工饲料培育幼鲟 ,既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 ,又避免了单一使用水蚯蚓所带来的弊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邓昕等人尝试采…  相似文献   

15.
<正>鲟科鱼类(Acipenseridae)属鲟形目,有"活化石"之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鲟鱼籽酱被比作"黑色黄金",经济价值极高,价格高达600-2000美元/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大豆油、亚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挑选300尾初重(76.59±1.16) g的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杂交鲟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大豆油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 0.05),大豆油组的摄食量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棕榈油组(P0.05)。2)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亚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3)亚麻油组的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大豆油组的全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鱼油组的全鱼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鱼油组和大豆油组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亚麻油组的肝脏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6)大豆油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亚麻油组、菜籽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大豆油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大豆油作为脂肪源更有利于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鉴定引起四川省绵阳市水箱养殖的西伯利亚鲟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西伯利亚鲟脾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XYCY-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表型检验、感染回归试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病理观察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西伯利亚鲟鱼具有致病性,实验鱼发病和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基本相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鲟鱼发病的病原;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7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等13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对四川绵阳地区鲟鱼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史氏鲟及小体鲟不同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磷酸酶(AKP)是高等动物体内巨噬细胞溶酶体的标志酶,在体内直接参与磷酸基团的转移和代谢,主要存在于肝脏、脾脏、红细胞及骨骼等器官、组织中,溶酶体的水解作用是机体攻击异物的主要机制之一[1]。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ACP)及消化酶都是机体生长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酶,它们也同样受营养状况、环境变化及疾病和生长阶段的影响,当免疫水平降低或增高时,它们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鱼采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1龄以上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Brandt),体重0.1~0.…  相似文献   

19.
鲟鱼属大型名优鱼类,性成熟一般在10年以上,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因此,鲟鱼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但近来受地震加金融危机,鲟鱼市场价格遭受影响。目前卖价仅为30元/千克左右。对于鲟鱼价格下跌,专家分析:一是鲟鱼价有一个季节性降价过程,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温度下降后有利于鱼长途运输,两湖两广的名优鱼均入市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种不同规格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的含肉率、脏体比、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大规格鲟鱼含肉率为(60.03±0.63)%,显著高于小规格鱼的(38.29±1.21)%;三种不同规格鲟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0%~42%,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鲜味氨基酸总含量均超过8%,且基本一致;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67%~72%。试验结果表明大规格鲟鱼肌肉中营养和氨基酸总体组成较好,是富有营养的优质动物性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