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求稻飞虱鸣声在预测预报和物理防治上应用的可能性,室内引诱试验结果表明:1)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的鸣声是性成熟个体用以识别、联络同种异性,刺激性兴奋,完成交尾的求偶信号,其沿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播,试虫可感觉距离在60—80cm 以内,45cm 以内较为敏感。2)性成熟的雄性及未交尾的雌性个体均常主动鸣叫,在听到异性鸣声时,雄虫表现为兴奋、骚动并积极循鸣声寻觅雌虫;雌虫亦以鸣声相和但很少移动。3)求偶鸣声具有种的专一性,两种飞虱均只对同种异性鸣声敏感。4)以相应的鸣声录音代替活虫,其引诱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褐稻虱发声机理模型和雌虫鸣声的人工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雌、雄成虫均能振动腹部.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递的声信号,用于交尾前的个体间通讯。整个发声过程似为卷积同态系统, 包括:冲击序列发生器、腹部振动单元、后基片振动单元及机械滤波器。最近发现的摩擦发声器是该系统的核心。根据上述发声模型,用电子振荡电路成功地模拟了褐稻虱雌虫鸣声。  相似文献   

3.
印楝对假眼小绿叶蝉鸣声通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音监控系统,研究了植物杀虫剂印楝对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鸣声通讯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子提取物内吸处理茶梢,对假眼小绿叶蝉雄虫的正常鸣声和雌雄虫交尾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作用,而且,随着处理用印楝种子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影响程度增加。雄虫异常鸣声引发的雌、雄虫间的求偶声很微弱,交尾前雌雄相遇所需时间延长,交尾持续时间缩短。印楝种子提取物喷雾处理茶梢,对假眼小绿叶蝉雄虫鸣声以及雌雄虫间的交尾行为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性诱剂是雌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来的一种引诱雄虫的化学活性物质,所以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诱捕器,可以消灭大部分雄虫,藉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或在田间大量释放信息素的气味,破坏雌雄虫间的交配信息,致使雌雄虫间无法交尾,繁延后代,达到防治的目的。性诱剂具有灵敏度高,选  相似文献   

5.
假眼小绿叶蝉鸣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音监控系统研究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鸣声产生情况以及相关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若虫不发声,雌虫单独时未见有鸣叫行为,而雄成虫能够发出由寄主植物传递的振动声信号,用于个体间通讯。试验记录了雄虫的普通声、干扰声和雌、雄虫交配前的求偶声3种鸣声,并就3种鸣声的单个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和亚脉冲数等声学特征进行了比较。鸣声习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笔者研制的电子模拟系统人工合成的对雄虫有召唤力的模拟雌虫鸣声信号,对鸣声诱集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模拟信号对4~5日龄未交尾雄虫的平均诱集率为22.2%±3.4%,与重放雌虫长鸣声录音及鸣叫雌虫(对照)无显著差异;而间断模拟信号平均诱集率达44.8%±5.7%,明显高于模拟信号,雌虫长鸣声录音和对照。在模拟田间群体试验中,模拟信号的诱集效果稳定,在田间试验中,模拟信号也诱捕到雄虫。因此,模拟信号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实用诱集信号源。  相似文献   

7.
使用基于Etho Vision XT11.5软件的视频轨迹分析仪检测了交尾和未交尾的雌、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对茶鲜叶和黄、白、绿色卡的搜寻行为,结果发现:(1)未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缓慢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活动;交尾雌成虫从释放点较快地搜寻到叶片,较多时间在叶片上活动;(2)未交尾雄成虫从释放点较快地搜寻到叶片,大多时间在叶片上搜寻,轨迹长而复杂且速度快;交尾雄成虫较多时间在叶片之外区域搜寻,速度稍慢;(3)受到刺激时试虫就会展翅,致体翅面积增大,大于正常体翅面积60%、20%~60%、20%以下的运动状态分别称为"狂躁"、"活跃"和"静止"行为,交尾后雌、雄成虫"狂躁"历时均显著长于交尾前;(4)交尾前或交尾后,在黄色卡上雌成虫搜寻历时长于雄成虫,而在绿色卡上雄成虫搜寻历时长于雌成虫;(5)交尾之后,雌虫在黄卡区域出现频率和搜寻时间皆略有增加,在绿卡区域出现频率和搜寻时间皆明显减少;相应地,雄虫在黄卡、绿卡区域出现频率和停留时间皆略有减少。分析认为:交尾前,雄虫对茶叶的趋性强于雌虫;交尾后,雌虫对于叶片气味定向性增加,而雄虫对叶片气味的偏好性稍减弱;雄虫稍嗜好绿色,雌虫稍嗜好黄色;交尾稍增强了雌虫对黄色的嗜好,略降低了雄虫对于绿色的嗜好。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是雌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来引诱雄虫的一种化学活性物质,因此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诱捕器可以消灭大量雄虫,或者在田间大量释放信息素的气味,破坏雌雄虫间的交配通讯联系(“迷向法”),以致雌雄虫间无法交尾繁殖下一代而达到防治目的。我县一九八四年已在棉虫测报上应用性诱剂,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虫情侦查和预报,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做到及时合理用药,降低防治费用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县在测报上应用的性诱剂有小地老虎性诱剂、红铃虫高斯性诱剂、红铃虫性信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叶蝉求偶鸣声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自己研制的昆虫鸣声采集装置,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Sogatella furcifera)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求偶鸣声和行为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TN1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稻株挥发物在褐飞虱、白背飞虱寻找寄主及调节两种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健康稻株挥发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当稻株被一种飞虱为害12 h后,其所释放的挥发物对另一种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但对同种飞虱则无显著的吸引或驱避作用。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为害1 d以上),两种飞虱均避开虫害株而趋向健康稻株。  相似文献   

11.
稻褐飞虱实验种群致害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蜜露排泄量为稻褐飞虱致害性指标对稻褐飞虱实验种群的致害性变异进行了研究。首先测定了褐飞虱3个实验种群(TN1种群、Mudgo种群和ASD7种群)[分别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强迫饲养82代,其中TN1种群(T)为弱致害力种群,Mudgo种群(M)和ASD7种群(A)为强致害力种群]分别在感虫和抗虫品种上的蜜露排泄量。结果表明,寄主表现感虫还是抗虫,与褐飞虱致害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将不同致害力的褐飞虱种群接在抗虫品种上,才可能观察到较大的致害性差异,据此比较了杂交F1代与亲本种群个体、自交F2代与杂交F1代种群个体在抗虫品种上的致害性差异,以分析褐飞虱致害性变异规律。杂交F1代(包括T♀×M♂,A♀×T♂两种处理)雌成虫的平均致害力均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其值与强致害力亲本的更为接近;杂交F1代雌成虫致害力的变异程度均显著地大于弱致害亲本,而与强致害性的亲本相比几乎无明显的差异;表明相对于弱致害性,褐飞虱的强致害性可能为一显性性状。与杂交F1代相比,T♀×M♂处理中自交F2代雌成虫的致害力无显著变化,而A♀×T♂处理中自交F2代雌成虫的致害力显著大于杂交F1代;两种处理中,自交F2代的方差或显著小于杂交F1代,或稍大于杂交F1代,表明自交F2代种群个体未增加新的遗传分离。  相似文献   

12.
桔小实蝇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蓉  季清娥  陈家骅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67-2271
为了解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对不同水果及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以未交配的和已交配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为试虫,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其对10种果实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对于同种水果,雌虫比雄虫反应明显,未交配成虫比已交配的成虫反应明显。同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测定桔小实蝇对其寄主挥发性物质中常见的10种组分的反应。结果表明,对同种物质,雄成虫交配前触角电位反应值均显著大于交配后触角电位反应值。在交配前雄虫比雌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大,对多数挥发物组分,在交配后雌虫触角电位反应值比雄虫的大。  相似文献   

13.
9种引诱剂对黑刺粉虱诱捕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虱类具有趋黄绿色的习性,素馨黄粘板对于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具有很强的引诱力,已作为防治手段大面积推广.研究还表明,诱虫色板上附加引诱昆虫的信息物质,可以强化引诱效果.为了提高素馨黄色板的诱效,本研究遂将信息物质及其混合物共9种载于诱芯,附于素馨黄诱虫板上,期望筛选出诱效较强的信息物质与色板配合使用,以强化诱效. 一、材料与方法 1.素馨黄粘板的规格 素馨黄色板长40cm、宽20cm,在绝对色空间使用色彩色差计(柯尼卡美能达CM-3600A)测得亮度L、色度坐标a、色度坐标b分别为80.25、3.82和84.12.由浙江大学彩印厂印制.每张板的两面均匀涂上无色无味的昆虫胶,附上防粘纸,田间使用时撕去防粘纸.  相似文献   

1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烟粉虱属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据报道已超过500种,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该虫在茉莉花上已成为重要害虫,在茉莉花种植区普遍发生,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退绿、  相似文献   

15.
几种引诱物对红棕象甲的诱集和田间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四臂嗅觉仪室内测定5种引诱物对红棕象甲成虫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5种试验材料对试虫有一定引诱作用,其中聚集信息素、活雌虫和甘蔗诱集效果最明显。田问诱集试验结果表明,聚集信息素、活雌虫和甘蔗对红棕象甲成虫有好的大田诱集作用,菠萝和假槟榔田间诱集效果不明显。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在海南文昌地区,1 a有4次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正>茶树上的蓑蛾类害虫属鳞翅目蓑蛾科,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虫体外有一个护囊,护囊好像一个袋,虫体隐居在袋中,因此也叫袋袋虫。蓑蛾雌虫的一生均生活在护囊中,雄虫除成虫羽化后飞出护囊寻求雌虫交尾外,其余也均生活在护囊中。此外,幼虫取食时头胸部需伸出囊口咀食枝叶。茶园中蓑蛾的种类较多,常见的、过去局部地区曾造成为害的主要有5种,即茶蓑蛾、大蓑蛾、茶褐蓑蛾、白囊蓑蛾  相似文献   

17.
灰茶尺蛾是我国茶园中重要的食叶害虫。本研究对求偶高峰期的灰茶尺蛾雌虫,采用正己烷浸提腹部末端方法提取性信息素,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最后将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田间诱捕试验。GC-EAD结果显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提取物中有两种成分可引起雄虫触角的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确定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顺3,顺6,顺9-十八碳三烯(Z3,Z6,Z9-18:H)和顺3,顺9-6,7-环氧十八碳二烯(Z3,epo6,Z9-18:H)。田间引诱试验表明,不同比例性信息素在田间显示不同的引诱效果,当Z3,Z6,Z9-18:H和Z3,epo6,Z9-18:H以4∶6的比例配比,总剂量为1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PEG6000模拟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感虫品种TN1、抗虫品种IR36和抗旱品种旱优3号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水稻植株,研究干旱胁迫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品种上,褐飞虱雌成虫在稻株上数量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减少(P<0.001),而褐飞虱若虫在不同PEG6000浓度处理的水稻植株上数量无显著差异(P=0.093)。褐飞虱雌成虫在48 h内的蜜露分泌量和在稻株上72 h内的产卵量均与PEG600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感虫品种TN1上,褐飞虱若虫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稻株上的分布无显著差异;而在抗旱品种旱优3号和抗虫品种IR36上,随着PEG6000浓度的上升,水稻基部的褐飞虱若虫数量明显增多。在TN1和旱优3号上,褐飞虱雌成虫蜜露分泌量随PEG6000浓度上升而显著减少;而在IR36上,褐飞虱雌成虫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水稻植株上的蜜露分泌量均很少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84年6月在皖南屯溪茶园中发现一种蓑蛾,根据其护囊的形态特征,暂称作茶尾尖蓑蛾(学名待定)。目前,我国已知的各种蓑蛾的成虫和蛹均系雌雄异态,甚至幼虫的雌雄形态也有差异。一般雄成虫具有双翅,善于飞翔,雌蛾则无翅、无足、呈蛆形,卵均产于雌虫护囊之内。而茶尾尖蓑蛾的幼虫、蛹及成虫均无雌雄异态现象,雌、雄成虫都有双翅,羽化后均飞出囊外交尾,产卵于枝叶上。这类雌雄同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研究了经连续多代未接触农药的田间褐飞虱种群在不同抗性水稻品种上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田间种群经室内连续多代未接触农药饲养后其对吡虫啉的抗性从F1代的359.94倍降到F14代的6.50倍,其中F4到F8下降快,F10到F14代基本趋于稳定;而其对毒死蜱的抗性下降趋于平缓,从F1代的9.90倍降到F14代的5.94倍。若虫历期和雌成虫体质量均显著受水稻品种和连续饲养代别数及代别×品种的影响,而若虫存活率只受代别数影响。雄虫中短翅型比例受代别和代别×品种的影响,而雌虫中短翅型比例不受代别、品种以及代别×品种的影响。在三种水稻品种上褐飞虱若虫历期均随着代别增加而延长,其中F1和F4的若虫历期较短,其余均较长。在感虫水稻品种TN1上的雌虫若虫历期明显短于在抗虫品种IR26和IR36上的历期,TN1上的雌成虫体质量明显比抗虫品种上的高。这些结果表明褐飞虱种群不接触农药后其对农药的敏感性上升,但对水稻抗性品种IR26和IR36的适应性并未增强。这些结果对于合理使用农药和水稻抗性品种治理褐飞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