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利用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的材料,以线性函数式、对数函数式及二次抛物线函数式拟合遗传力平方根比率和幼一成龄遗传相关系数随相对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年遗传增益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最大年遗传增益模型。根据轮伐年龄及估算的最佳早期选择年龄和早期选择效率,确定了日本落叶松逐步选择的早期选择策略。对于轮伐龄材积的选择,以树高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为适宜,若轮伐龄为20a,可采取一次选择,分别在2年生及7~8年生时进行;若轮伐龄定为40a,则采取3次选择,分别在3、12和15~16年生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生长和材质性状早晚相关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年生人工林90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树干解析生长和材性及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体积的变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4-18龄是生长变异由剧烈分化到趋向稳定的转折年龄,此时树高、胸径、材积等的幼-熟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选择效率也处在较高水平。确定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年龄为:初选10a,抉选14。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的变异在10龄时趋于稳定,此时基本密度的幼-熟龄相关也达  相似文献   

3.
由8年生黄山松种源试验林所作的分析知,历年树高遗传力稳定于0.62~0.76;各年树高间遗传相关系数均在0.82以上,显著高于相应的表型相关系数,表现出树高生长在时间上的遗传稳定。根据28年生人工林和45年生天然林解析木资料所估算的早晚期生长表型相关系数和早期选择的年遗传增益比率,初步确定8~10年生是黄山松最佳的早期选择年龄,此时选择所能得到的年遗传增益显著高于主伐期时选择的平均年增益。  相似文献   

4.
以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11年生日本落叶松混系超级苗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表型和遗传变异,开展优良无性系初步选择,为鄂西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推广利用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1年生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8.17%~29.53%、5.13%~23.08%、17.30%~60.42%;不同年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6~11年生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重复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60~0.66、0.63~0.85、0.62~0.75;不同林龄胸径、树高与11年生材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材积的相关系数大于树高与材积的相关系数;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无性系内表型变异选择5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为8.6%,与实生对照相比,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8.19%、12.20%和34.45%。  相似文献   

5.
对小兴安岭南部7年生杂种落叶松试验林22个处理树高、胸径进行了遗传变异、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7年生、5年生和3年生处理间树高变异较丰富,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90%、26.40%和26.96%,随树木年龄增加各处理树高、胸径整体变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年度树高、胸径以及树高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年生与5年生、7年生树高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0.578,家系在幼龄期的生长表现稳定,7年生可以早期选择。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树高(胸径)分别超过兴安落叶松乌伊岭种源10.0%(22.9%)、5.2%(18.1%)。树高、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和0.606,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83%和12.53%。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均值分别大于乌伊岭种源9.97%和26.20%。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林资料,分析和探讨了优势木、精选树的选择效果及遗传增益,并提出了合理的落叶松育种策略。优势木、中等木、劣等木3个等级的自由授粉子代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10个性状家系间差异都未达显著水平,亲本与子代性状相关也不显著,说明表型选择效果一般。优势木自由授粉子代树高、材积、冠型、干型等性状遗传力虽处于中低等水平,但优势木材积、树高等性状值仍具有一定优势,在早期缺少结实等数据情况下,还应重视优树选择。15年生时,精选树与优势木相比优势十分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大4.8%、9.9%和23.2%。由于落叶松生长性状早晚相关显著,应采取能够获得遗传增益较高的1.5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策略来大量生产优良种子。  相似文献   

7.
杉木第2.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隆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34-37,106
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第2.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为研究对象开展子代测定,发掘杉木第2.5代种子园良种生产潜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第2.5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家系间生长具有遗传差异,并受到中度或中度偏下遗传控制。以树高为指标开展早期选择具有可行性,但以材积为指标进行选择可获得更大遗传增益。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和63株优良单株,选择效果明显。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可作为杉木3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及杉木高世代育种遗传材料。同时,选择出4个生长不良家系作为第2.5代种子园中的伐除对象,以期提高种子园优良基因率。  相似文献   

8.
油松生长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12~16年生的油松优树半同胞子代林生长过程中树高年——年秩次相关、表型和遗传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早晚期高生长有一定紧密关系,进行早期预测和选择是可行的。用家系5~8年生和单株3~6年生树高可以预测12~16a的高生长。从选择效率考虑家系最宜选择年龄在10~12a,单株最宜选择年龄在12年生后;最宜选择年龄时的家系早期选择效率是40~50a时的1.96~1.98倍,单株的选择效率低于家系;最宜选择年龄随主伐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育苗方式和是否能有效控制试验环境,对早期评价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麦籽粒灌浆性状的轮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对小麦籽粒灌浆持续期和灌浆速率进行轮回选择。结果表明,3轮选择增益显著,每轮平均增益GFD为4.77%,GFR为8.21%,对GFD和GFR的选择彼此间呈负响应,两者的相关系数r=-0.9120。在灌浆期亚群中,退化小穗数和穗粒数间接增益较大。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家系早期选择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2年生日本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资料。分析优树家系的增产效果。研究了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遗传力的变化、不同年龄间遗传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估算了早期选择效率。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增加3.86%、11.0%、28.93%。  相似文献   

11.
杂种落叶松幼龄期变异与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7年生杂种落叶松21份参试材料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其4年生、5年生、6年生和7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19%、35.03%、35.70%和28.27%,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胸径也呈类似的趋势。家系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同较小的3个家系相比,7年生、6年生、5年生、4年生树高家系间变异幅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胸径类似。树高、胸径、树高与胸径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92和0.941,随着林龄的增加,生长性状更紧密相关。各处理年度间生长稳定,早晚相关显著,家系间变异较为丰富,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杂交组合中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表现突出,7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3.1%、60.0%,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虽然组合间存在优劣,但组合内家系间生长差别更大,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兴5×兴9、日5×兴9、日5×长78-3和日11×兴2入选优良家系,7年生树高、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64、0.946,遗传增益分别为17.5%、24.3%。4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平均值分别大于白刀山40.7%、67.1%,大于小北湖52.8%、81.1%。  相似文献   

12.
西南桦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的25个地区的407个西南桦家系为材料,主要从西南桦优良种源选择、苗期优良家系选择、及2年生西南桦优良家系选择3方面着手,系统分析了其蓄积量、遗传增益的变化。结果表明:407个家系中,经过苗期选择有381个优良家系上山造林;2年生西南桦381个家系中,有184个家系为Ⅰ类优良家系,其各性状的遗传力皆大于0.9,其子代可获得更高遗传增益;表现最好的家系是K6,其实际增益达112.58%,其次是K4,实际增益达94.43%。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3个试点的7a生长白落叶松16个种源生长性状的变量分析,多性状的综合评定,选择出白石山、和龙为吉林地区的最佳种源,其遗传增益达18.45%~34.50%.根据3个试,点长白落叶松种源子代的综合表现,采用PCA分析划分出3个种源区和6个种源亚区.通过对采种点地理坐标和气候因子的PCA分析,划分出的气候类群与种源区划结果基本相同.采用多性状聚类分析,将吉林地区划分出3个造林生态相似区,进一步确定出各生态相似区的优良种源和种源区.采用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11.75%~15.40%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林的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及对比分析,表明子代林的实际增产效果和遗传增益都很显著。落叶松树高,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53.9%和42.9%,遗传增益分别为18.7%和31.4%,证明了按表型选择的有效性。为建立遗传增益更高的改良种子园,本文运用 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较好的家系有13、22、32、14、15、27、31号,并估算出以不同入选率建立改良种子园树高、胸径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块试验林9a的调查结果系统地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擦树种源的早期选择,可以从4年生开始,在1~3年生时,不宜进行选择。在参试的21个种源中,以广东龙川、江西赣州和湖南平江种源最好。在试验地区(临安)选用这3个优良种源,与当地种源相比,在8~9年生时,树高遗传增益可获得23.3%~55.4%,胸径可增益16.3~30.9%,材积55.3%~133.5%,高径比5.9%~13.6%。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的适宜年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利用广西南宁地区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11年历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家系遗传力的变化.研究了年龄间的遗传相关和各年龄的相关信息量.估算了在一定选择强度下的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从遗传力、年龄间的相关程度以及早期选择的风险与效果考虑.马尾松种子园优良家系的选择可以在7~8年生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东北内蒙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胡桃楸、水曲柳7个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分析与总结。主要对各树种的早期选择,种源遗传稳定性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种源选择不仅为各造林地区提供了最佳种源,而且也为今后各树种的遗传改良、种子调拔、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不同种源及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不同种源及家系生长性状变异,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文以4个种源的169个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不同树龄日本落叶松的树高和胸径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家系选择。结果各指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各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的表型变异系数(4.00%~37.37%和24.89%~26.48%)和遗传变异系数(1.94%~20.93%和8.93%~13.68%)均随树龄的增加而上升。树高和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881~0.972和0.877~0.879,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406~0.664和0.301~0.410。各性状变异系数及遗传力均属于较高水平,有利于优良家系的评价选择。相关分析表明种源内不同树龄树高和胸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以10%的入选率进行优良家系选择,17个入选家系的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11.10 m和13.82 cm,现实增益分别为11.68%和17.98%,遗传增益分别为11.35%和15.80%。以5%的入选率进行优良家系内优良单株的选择,25个入选单株的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12.58 m和17.72 cm,遗传增益分别为8.54%和12.50%。结论在本研究中,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可以进行优良种源、家系和单株的选择,为建立改良种子园和二代种子园提供育种材料,也为日本落叶松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及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5年生80株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指标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遗传特性决定。以材积为主要选择指标,兼顾树高、胸径和通直度指标,从参试子代测定林中选出J007和N001等13个优良家系,其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4.05m,5.57cm和0.00594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6%,16.46%和33.77%;选出Di001和Di002等35个优良个体,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4.65m,7.5cm和0.01066m3,遗传增益分别为24.19%,42.17%和146.93%。这些优良家系、优良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东北地区东部落叶松人工林的多代经营提供指导,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模型FORECAST,从轮伐期长度、林地枯落物的管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面,评价不同经营措施下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养分动态和长期生产力。结果表明:常规森林利用方式下维持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轮伐期应大于35 a;落叶松林地枯落物的保留可以显著提高各种轮伐期长度时的林地生产力,短轮伐期时作用效果尤为明显;全面保留采伐剩余物可以维持不同轮伐期条件下落叶松人工用材林的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