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V):毛百合的鳞片扦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人工繁殖毛百合主要用鳞片扦插,扦插选用的鳞片与其重量有关,与其着生位置无关,通常选用不小于0.2g的新鲜鳞片扦插成活效果好。扦插的简便方法的将鳞片与砂或腐殖土按1:2(或大于1:2)混合,装入塑料袋并封口,使其内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为佳,扦插所需温度为10~30℃,但以25℃恒温最适宜,15~20℃次之,扦插季节以春季最佳。  相似文献   

2.
细叶百合的种子萌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东北林业大学花圃内栽培的2年、3年生细叶百合以及大庆野生细叶百合种子为材料,观察百合当年种子和隔年陈种子在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栽培2年的细叶百合种子适合萌发的温度为20℃,种子萌发对光反应不敏感,15、25℃抑制种子萌发;栽培3年的细叶百合种子适合萌发的条件为20℃恒温、24h光照,光照强度与种子萌发完全所需时间成反比;野生细叶百合种子适合萌发的温度为20℃,光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隔年陈种子萌发率没有下降,25℃时萌发率最高,弱光能提高种子萌发率。细叶百合从野生到栽培,光对种子萌发从一定程度的抑制,转变为一定程度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毛百合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布在不同气候区的毛百合在生长、形态性状及繁殖特性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其性状指标基本上随纬度减少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致呈经、纬度双向渐变规律。据此规律、毛百合在温暖、湿润的长白山、张广才岭等气候条件下生长较快。花朵、果实较大、种子千粒重大、观赏性状表现好:在气候寒冷、干燥的大、小兴安岭气候条件下以上性状均表现较差。不同种源毛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为大兴安岭的种子萌发最快.随着纬度的降低、萌发速度由北向南呈现出逐渐减慢的趋势、经过氧化物同功酶测定表明.不同产地毛百合性状上的差异不仅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也可能受某种遗传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银杏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水分处理对银杏种子萌发产生不同的影响,光和GA3(250-500mg/kg)有利于提高银杏种子的发芽率,黑暗有利于胚根、胚轴的生长。在自然光照下,银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恒温和25-15℃变温,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浓度CaCl2(10-25mmol/L)有利于提高银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营养、pH值、温度及湿度条件对荔蝽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质量分数,下同)的蛋白胨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在1×10-2的蛋白胨溶液中,孢子萌发率(Y)与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42.512+7.0665T.在PDA+1×10-2蛋白胨培养基25℃条件下,菌落直径(Y')和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Y'=-0.098+0.3413T,pH6.4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pH6.0最适于菌落快速生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75+5.1T(pH=6.47)和Y'=0.1943+0.3497T.温度在20-30℃时,较适合于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其中以25℃为最好.只有在RH为100%的条件下,孢子才能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6.
野生山楂种子在变温(-1 ̄20℃)条件下层积比仅在低温(2 ̄5℃)下层积能显著缩短休眠期。变温层积以先经过一定时期高温(10 ̄25℃),再经低温处理(-1 ̄5℃)有利于打破休眠。在适宜温度条件下,(-1 ̄20℃),经过一个低温时期即可萌发和生长,再一次否定了山楂种子是双重休眠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朝鲜百合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温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处理、光照、温度和基质对朝鲜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 ℃温水浸种和4 ℃冷藏对朝鲜百合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光照对朝鲜百合种子的开始萌发时间、萌发率、萌发势均没有明显影响;在20~25 ℃恒温培养皿萌发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达97.0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萌发率均下降.朝鲜百合种子5 d开始萌动,20 d 左右全部萌发,朝鲜百合种子萌发的最适宜基质是V(草炭) ∶ V(珍珠岩)=2 ∶ 1,在该基质中种子萌发率为79.80%.  相似文献   

8.
百合花卉种间杂交种的培育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百合是著名的花卉,在国际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百合又以花朵向上开放的钟形花为佳。文章利用东北产钟花组的毛百合(Liliumdauricum)和花色鲜红的细叶百合(L.pumilum)为亲本,进行百合种间杂交,试图培育出适合东北室外栽培的,且花形、花色优良的百合新品种。试验所得杂种种子在20℃恒温箱内的培养皿中发芽率为54%,成苗率为发芽种子的27%。胚培养的杂种种子发芽率为73.2%,明显高于培养皿条件下的发芽率。通过种子形态、幼苗分化及子叶、真叶特征比较,发现杂种的特征基本介于亲本之间。染色体观察亦显示出杂种染色体中具有双亲染色体的一些特有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的基本特性及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以期为淡黄花百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法、目测法及百粒重法等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并设置不同温度(15、20、25、30℃)及化学药剂浸种(0.3% KMnO4溶液、0.1% KH2PO4溶液、10% NaClO溶液、清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淡黄花百合种子大多为卵形,淡黄色,千粒重6.7 g,平均含水量15%,吸水量0.32 g/g;在25℃时种子的各萌发特征最好;清水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100.0%,10% NaClO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低,为86.7%。【结论】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25℃为最适温度;淡黄花百合种子对3种药剂不敏感,在育苗时无需使用任何特殊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的基本特性及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以期为淡黄花百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法、目测法及百粒重法等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并设置不同温度(15、20、25、30℃)及化学药剂浸种(0.3% KMnO4溶液、0.1% KH2PO4溶液、10% NaClO溶液、清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淡黄花百合种子大多为卵形,淡黄色,千粒重6.7 g,平均含水量15%,吸水量0.32 g/g;在25℃时种子的各萌发特征最好;清水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100.0%,10% NaClO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率最低,为86.7%。【结论】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25℃为最适温度;淡黄花百合种子对3种药剂不敏感,在育苗时无需使用任何特殊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杂交茄子新品种"呼茄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茄5号是以9101-1-3-3为母本,8802-1-2-2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种。该品种中熟,始花节位7节~8节。果实椭圆形,果皮黑红紫色,光泽度极强,耐老化,萼片带绿色,果肉紧密,绿白色,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 5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