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德刚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3):275-275,289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PI)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超声、CT增强及随访确诊的 52个肝小血管瘤病灶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检查。结果 :瘤体内的彩色血流显示率 CDFI为 46.2 % (2 4 / 52 ) ,CDPI为 94.2 % (49/ 52 )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CDPI灵敏度显著高于 CDFI,能显示极低流速的血流状态 ,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特征。方法 :应用 CDFI对 2 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 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慢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体内血流分布、血流频谱特征及甲状腺上动脉的各项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 CDFI示整个甲状腺实质可见许多散在点状和分枝状搏动性彩色高速血流 ,呈“火海征”或“海岛征”,脉冲多普勒为低阻高速动脉湍流频谱 ;甲状腺上动脉内径增宽为 (2 .5 1± 0 .2 0 ) cm,甲状腺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为 (0 .98± 0 .35 ) m/ s。各组甲状腺疾病腺体的血流分布明显不同 ,甲状腺上动脉各项血流参数中 ,甲亢组的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0 .0 1)。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甲亢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四肢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1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病变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软组织损伤51例,软组织肿物92例。92例四肢软组织肿物中76例良性肿物,16例恶性肿物。良性肿物中47例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四肢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频彩色多普勒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 ,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 7月至 1999年 7月 ,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男 89例 ,女 15 5例 ,年龄17~ 6 1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血生化及临床治疗证实 ,诊断符合率为 91%。1.2 方法仪器使用 ATL - 30 0 0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5 MHz。先用二维超声了解甲状腺及病灶大小及声像图改变 …  相似文献   

5.
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20例女性患者,术前应用二维超声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界、包膜、内部回声;采用CDFI检测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形态、特点,并将彩色血流分为0~Ⅲ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检出率为100%,良、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5%、85.7%。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CDFI血流分级以Ⅰ~Ⅱ级为主;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恶性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分别为(28.2±7.3)cm/s、(0.78±0.09)、(1.8±0.3),良性组则分别为(13.5±6.7)cm/s、(0.63±0.07)、(1.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联合CDFI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甲状腺肿瘤及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结甲肿)诊断的意义。方法比较49例甲状腺癌、126例甲状腺瘤和82例单发性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及CDFI声像结果。结果(1)二维声像图:结甲肿组与甲癌组比较,其中甲状腺大小、结节大小和血流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结节内部回声、边缘晕环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甲肿组与腺瘤组比较,其甲状腺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边缘晕环、血流分级差异则均具显著性(P<0.01)。(2)CDFI:结甲肿组与甲癌组比较,其结节内部Vmax(血流高峰值)、Vmin(血流低峰值)和RI(阻力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节周边血流高峰值Vmax、血流低峰值Vmin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1),而阻力指数R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甲肿组与腺瘤组比较,其结节内部血流高峰值Vmax、血流低峰值V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阻力指数RI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节周边血流高峰值Vmax、血流低峰值Vmin差异具显著性(P<0.001),阻力指数R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可以通过单发性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及CDFI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输尿管囊肿的二维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二维灰阶超声可直接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喷尿的尿流束由囊肿向膀胱喷射和由输尿管向囊肿内喷射时的尿流束均能清楚显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诊断输尿管囊肿的准确率,可做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微血管成像(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患者102个乳腺实性结节行SMI及CDF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用Adler标准进行评级.结果 SMI分级与CDFI分级诊断乳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19%vs 60.66%、88.57% vs80.49%、70.59% vs 68.63%、91.11% vs 82.22%、54.39% vs 57.89%.SMI分级与CDFI分级曲线下面积、标准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07 vs 0.763、0.041 vs 0.047、0.717 ~ 0.879 vs 0.669 ~ 0.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分级诊断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效能高于CDFI.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不同程度家兔脂肪肝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来观测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一步通过病理认证,以此来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脂肪肝程度的关系。方法:选用32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模型组(3个组,每组n=8),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分别于4、6、8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病理检查。结果:随着脂肪肝病变的发展,门静脉内径逐渐增宽,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肝静脉内径逐渐变窄,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肝动脉管径逐渐增宽,峰速逐渐减慢,阻力指数逐渐减低,加速时间逐渐延长。结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脂肪肝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胎儿脐带绕颈脐动脉血流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胎儿的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峰值速度(S/D)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 400例脐带绕颈胎儿中,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改变有442例,主要表现为PI、RI、S/D和PI、S/D增强改变.结论 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高低与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及时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血流阻力指标作出准确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依据,是临床上预测脐带绕颈的胎儿有否宫内缺氧情况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临床触诊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又出现可疑颈部包块者行临床触诊、CDFI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触诊和CDFI对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105个颈部肿物中,64个为复发肿物.41个为纤维化改变;(2)临床触诊发现颈部肿物92个.诊断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3.8%,符合率为66.7%;(3)CDFI检出颈部肿物105个.诊断的敏感性为92.2%.特异性为85.4%.符合率为89.5%;(4)复发组的纵、横径比值(L/T)明显小于纤维化组.但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对鉴别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纤维化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触诊。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在产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脐动脉超声血流图在产前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孕妇 2 6 0例 (孕 37~ 42周 )用多普勒超声行脐动脉血流图检查并计算 S/ D值 ,胎心无负荷试验 (NST) ,检查结果与分娩后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脐带绕颈或过短、新生儿窒息等进行比较。结果 :S/ D值异常组 6 9例 ,其中分娩低体重儿 8例 (11.6 % )、发生羊水污染 30例 (4 3.5 % )、脐带缠绕或过短 2 0例 (9.0 % )、新生儿窒息 12例 (17.4% ) ,均较 S/ D值正常组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超声脐动脉血流图在判断宫内胎儿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 NST联合应用对围产儿预后能作出早期诊断 ,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年人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年来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发现的8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SD26例、VSD28例、PDA21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2例。其中继发肺动脉高压38例。结论CDE诊断ASD、VSD、PDA准确、可靠,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及血管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82例高血压患者及65例健康自愿者的心脏、颈动脉、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高血压组心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均增厚52例、左房扩大42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1者有72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4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36例、肾段动脉阻力指数RI〉0.70者50例、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106 cm/s者67例,而对照组分别为5、17、12、11、14、15、22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心脏、颈动脉、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均出现异常表现者43例(52.4%),对照组均无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了解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颈动脉内膜情况及肾动脉、脑动脉血流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var.color)的繁殖性能差异,对5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在2、3龄阶段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龄雌鱼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4.55万粒,比2龄雌鱼的20.09万粒高71.98%;3龄雌鱼的体重相对繁殖力为216.76粒/g,比2龄雌鱼的187.26粒/g高15.75%,3龄雌鱼的繁殖性能极显著地高于2龄雌鱼(P<0.01);而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瓯江彩鲤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Y=0.0225X-2.5591(R=0.835 5,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0.0068X2.8002(R=0.728 5,P<0.01)。3龄雄鱼的性腺重极显著地高于2龄雄鱼(P<0.01),但2龄与3龄雄鱼间的性腺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色雄鱼间的平均性腺指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瓯江彩鲤的最佳繁殖年龄,雌性以3~4龄为宜,雄性以2~3龄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天蚕不同蛾色产卵与幼虫体色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蛾色分离、产卵数量、幼虫体色、茧色和茧质调查结果表明:蛾色不同其造卵数和产卵数有差异,产卵数量最高的是黄色蛾早×黄色蛾6组合,平均为260粒,产卵净度达86.5%。浅灰色、黑色和暗黑色产卵量较低;幼虫体色可分为浅黄色和绿色2个类型,幼虫体色不同,其茧色也有差异,可分为黄色、浅黄色、浅绿色和绿色;不同茧色的茧层率差异不显著,雄茧高于雌茧的茧层率1%左右。  相似文献   

17.
瓯江彩鲤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五种体色的瓯江彩鲤进行稻田、网箱和水泥池生长对比试验,探讨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体色与生长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效应,在稻田中,“全红”和“麻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其它三种体色(P<0.05);在网箱中,“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全红”和“麻花”彩鲤(P<0.05);在池塘中,“大花”彩鲤的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四种体色彩鲤(P<0.01),而其它四种体色彩鲤的生长性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认为,“全红”和“麻花”彩鲤比较适合稻田饲养,“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比较适合网箱或池塘饲养。“粉花”彩鲤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对五种体色的瓯江彩鲤进行稻田、网箱和水泥池生长对比试验,探讨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体色与生长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效应,在稻田中,“全红”和“麻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其它三种体色(P<0.05);在网箱中,“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的生长率显著地高于“全红”和“麻花”彩鲤(P<0.05);在池塘中,“大花”彩鲤的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四种体色彩鲤(P<0.01),而其它四种体色彩鲤的生长性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认为,“全红”和“麻花”彩鲤比较适合稻田饲养,“大花”、“粉玉”和“粉花”彩鲤比较适合网箱或池塘饲养。“粉花”彩鲤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植物常用颜色测定工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的颜色特征及其在花色测定应用上的科学性,以884个RHSCC色号和150个盆栽香石竹品种花色为研究对象,采用色差仪测定法和色卡目测比对法进行颜色测定,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色差公式进行颜色分析。结果表明:RHSCC 884个色号在高明度、红色及黄色分量区分布密集;在a*b*二维分布上集中于第I和第Ⅱ象限;60个色号两两间最小色差值为0.50~1.50,其中4个色号处于不同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色组。RHSCC目测法结果显示,150个盆栽香石竹品种中,47个品种花色难以比对到准确的RHSCC色号(花色及其近似色卡色差值>6.00);部分品种花色可比对到2个RHSCC色号(色卡间色差值<3.00)。RHSCC目测法对品种分组的结果表明,粉色系颜色区间过大,白色和深紫色系区间过小;黄绿色、黄色和绿色3个色系难以在颜色阈值上区分;多数色系含有游离颜色等问题。综上,RHSCC在花色测定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包括部分色号间色差值过小,人眼分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