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中艺 《草业学报》1996,5(2):38-42
为了探讨在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IRG)对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在广东省龙门县和潮安县对种草(种草区)和未种草(对照区)水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早、晚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卫测试。结果表明,冬种IRG后水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速效N、P和K的含量在种草区比对照区分别高11%、26%和57%,土壤微生物总量高38%,说明了IRG根系对土壤养分有某种活化作用。相应地,种草区早稻的稻谷产量比对照区高14  相似文献   

2.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野外栽培和室内分析相组合的方法,对水田冬种黑麦草后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土壤理化,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证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的增产效应并初步探讨这一效应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后作水稻除千粒重以外的各生长发育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数,成穗率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4%、21.1%,6.9%  相似文献   

3.
冬种黑麦草最终割草时间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对冬种黑麦草最终刈割时间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4种时间间隔中,间隔15d的处理最为理想,对早稻的分蘖,生长高度,有效分蘖,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在该处理条件下表现最佳,因此,建议IRR系统中黑麦草和早稻前后作采用15d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N、P、K肥单施及其不同配比混施,研究了施肥对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单施和不同配比混施均能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的鲜草产量,但混施的增产效果比单施更好。施用尿素400kg/hm^2,过磷酸钙500kg/hm^2,硫酸钾200kg/hm^2,产量最高,播种后8周达到11723.3kg/hm^2。  相似文献   

5.
增施氮素肥料对俄勒岗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晚稻收割邱的冬闲田种植俄勒岗黑麦草,在162天的有限生长期内,增加速效氮素肥料尿素的用量,提高了黑麦草刈青茬次和产量。本试验分每666.66m^2(亩)追施20kg尿素、10kg尿素、7kg复合肥+7.5kg尿素三个试验组与单施猪尿水的对照组,其鲜草产量折合亩产依次为7682.50公斤、6245.00公斤、6362.50公斤、4295.00公斤(对照),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6.
2015~2016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水稻纹枯病越冬病原菌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处理土表越冬菌核在冬春季轮作后,菌核萌发率到第二年5月显著下降至58. 49%,而冬季休闲处理萌发率达80. 0%;冬种黑麦草处理越冬稻兜上菌丝的存活率到5月显著下降至43. 0%,而冬闲田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到第二年5月存活率仍可达68%。可见,冬种黑麦草田无论是越冬菌核萌发率还是越冬稻兜菌丝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在后作水稻纹枯病发生方面,冬种黑麦草田发病初期,稻纹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分别比冬闲田低3. 60%和1. 25;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冬种黑麦草田稻纹枯病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与冬闲田差异程度增加,分别比冬闲田低24. 17%和6. 42。上述研究表明,冬种黑麦草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越冬菌核的萌发率及残留于稻兜的菌丝体存活率,有效减轻后作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晚稻收割后的冬闲田种植俄勒冈黑麦草,在162天的有限生长期内,增加速效氮素肥料尿素的用量,提高了黑麦草刈割茬次和产量。本试验分每666.66m^2追施20kg尿素、10kg尿素、7kg复合肥+7.5kg尿素三个试验组与单施猪尿水的对照组比较,鲜草产量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2016~2017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稻瘟病菌越冬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田残留稻兜上的稻瘟病越冬菌丝随越冬时间的推进,存活率从2016年12月的72. 80%显著下降到2017年4月的52. 80%,冬闲田无明显下降。从越冬病菌产孢量看,冬种黑麦草田稻兜的稻瘟病菌产孢数量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均在显著减少,冬闲田则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减少显著,2017年2月到4月降低不显著;比较同一调查时间冬种黑麦草田与冬闲田越冬病菌产孢量,发现冬种黑麦草田的越冬病菌产孢量均比冬闲田显著降低。在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上,在同一调查时间,无论是病叶(穗)率还是病情指数,冬种黑麦草田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其中2017年7月、8月和9月冬种黑麦草田的病叶(穗)率分别比同时期冬闲田的病叶(穗)率低52. 83%、26. 97%和20. 61%,病情指数分别低66. 82%、45. 48%和39. 84%。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控制以2017年7月最高,为40. 05%,8月和9月的控病率分别为31. 26%和28. 49%。综合以上结果,在稻区实施冬季种植黑麦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稻瘟病越冬菌丝的存活率,而且也显著降低越冬病菌的产孢数,有效减少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初侵染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黑麦草(IRG)的栽培方式、播种量、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是影响IRG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播量(22.5kg/hm^2)稻底撒播方式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的IRG,干物质产量9183.45kg/hm^2,粗蛋白质产量达1668.00kg/hm^2,因其节省劳力,且可以有效利用稻田水分,因此可作为稻田冬种IRG的主要方式。中等播量(15.0km/hm^2)育苗移栽方式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9765  相似文献   

10.
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氮磷环境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国荣  李剑  杨中艺 《草业学报》2011,20(6):118-125
研究以“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为基础,水田冬种多花黑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对土壤地下渗漏水中N、P含量变化的分析,研究稻田冬种黑麦草的N、P动态,把握在种植过程中N、P向环境原位释放的数量、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冬闲田,仍可发生N素和P素的损失,一个生长周期中随土壤下渗水的损失量平均为NO3--N 115.98 kg/hm2,NH4+-N 0.828 0 kg/hm2,P 0.028 5 kg/hm2。而冬种黑麦草降低了这种损失,其中施复合肥375 kg/hm2处理与冬闲处理相比,NO3--N、NH4+-N和P的淋失量分别降低了49.43%,48.59%,24.11%。施肥量750 kg/hm2处理的NO3--N和NH4+-N淋失量比冬闲处理分别降低了38.20%和15.57%,但P的淋失量比冬闲处理略高。  相似文献   

11.
冬季种养结合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及有效碳氮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冬闲(F)、冬季种植黑麦草(R)、冬季种植紫云英(M)、冬季种植黑麦草与养鸡结合(RC)以及冬季种植紫云英与养鸡结合(MC)。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低总体趋势表现为绿肥养鸡>绿肥>冬闲,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3月24日达到最大值,RC、MC、R和M处理微生物量碳最大值分别为492.22,464.91,432.34和435.48 mg/kg;微生物量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18.20,101.03,70.13和85.46 mg/kg;可溶性有机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47,926.21,832.80和870.75 mg/kg;可溶性有机碳在早稻苗期达到最大值,RC、MC、R和M最大值分别为278.95,266.40,246.13和249.84 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在早稻移栽初期、晚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微生物量氮的高峰出现在早稻分蘖期、齐穗灌浆期和晚稻孕穗期,可溶性有机碳在稻田养鸡及成鸡出栏后较高。与冬闲田种植绿肥和休闲相比,冬闲稻田种植绿肥结合养鸡对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贡献更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氮,间接反映了种养制度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速率和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氮以及满足水稻生长期间自身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粮食和牧草前作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长江流域农区冬季种植牧草和粮食作物对后作水稻Oryza sativa生产的影响,对种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黑麦Secale cereal和小麦Triticum eastivum的水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水稻的生长发育、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养分.种植小麦的土壤pH值降低,全氮含量增加,但速效养分增加较少或减少.相应地,多花黑麦草茬和黑麦茬水稻生长得到了明显的促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小麦茬水稻,但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大.可见,冬季种植牧草在生产大量青饲料的同时,还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为提高农田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土壤、粮食作物、牧草、家畜等多因子的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农区水稻套播多花黑麦草播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主要研究长江下游农区水稻套播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的可行性及适宜播种时间。本实验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及稻田实地试验,研究了不同遮荫强度、遮荫时间及遮荫解除后小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以及不同套播时间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小苗的单株生物量、分蘖数及株高随遮荫强度的增强及播种时间的延迟而显著降低(P0.05);水稻收获前25d套播的小苗越冬前的生物量、分蘖数、株高、茎粗及越冬率均显著高于收获前15d套播和收割后播种的小苗(P0.05)。遮荫胁迫解除后,各遮荫处理的小苗均可正常生长。其中在全光照30.6%以上的弱光条件下,小苗的POD活性及MDA含量能够在胁迫解除后7~14d恢复至对照水平。水稻收获前25d套播的小苗次年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均显著高于收获前15d套播和收割后播种处理(P0.05),其干物质及营养物质产量与冬前植株的强弱有密切关联。综上可知,多花黑麦草能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并以水稻收割前25d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4.
缪纯庆  梁晓玲  王娟  白昌军 《草业科学》2012,29(11):1755-1759
研究硼肥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11)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9个硼肥处理,质量分数范围为0~4.0%,分3次施入。结果表明,施硼量3.0%(3%的硼酸分3次施入:400 mL+400 mL+600 mL)的效果最好,种子产量达1 124.4 kg·hm-2。施硼肥可提高生殖枝数、小花数/小穗、可育小花数/小穗和种子千粒重,但对小穗数/生殖枝影响不显著;施硼肥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芽长和芽质量。施硼量3.0%可以使发芽率达到20.17%,比对照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肥料施用对越冬期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生理指标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于2007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氮磷钾全施(NP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不施肥(CK)5个处理,测定了越冬期叶片的部分生理指标,并收获了全生育期产量。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P<0.05),而施钾对叶绿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可提高光合速率,其效果明显高于磷、钾肥;肥料对多花黑麦草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各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NPK>NP>NK>CK≈PK;氮、磷肥的施用均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蒸腾速率(P<0.05),其变化趋势为NPK≈NPCK≈PK,丙二醛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氮、磷、钾肥分别使干草产量提高268.3%、53.3%、22.7%。结果说明,施肥可以调节多花黑麦草越冬期的相关生理指标,具有提高多花黑麦草抗寒和抗旱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稗草是中国南方双季稻稻田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双季早、晚稻的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y=beax可以较好地拟合稗草对早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而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拟合稗草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最佳;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均可较好地拟合稗草与晚稻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防除时,双季早、晚稻稻田稗草的经济危害水平分别为1.64%~2.91%和1.28%~2.28%,经济阈值分别为0.63~1.23株/m2和1.30~1.85株/m2。稗草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 并导致水稻产量损失;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化学除草剂防治稗草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添加不同播量的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以及刈割茬次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100%多花黑麦草(H0)、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HY1)、100%多花黑麦草+50%燕麦(HY2)、100%多花黑麦草+75%燕麦(HY3)与100%燕麦(Y0)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分蘖、茎叶比、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体外消化率、纤维素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研究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混播比例对分蘖数、可消化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累计粗蛋白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株高、茎叶比、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其他田间生产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刈割茬次对除株高和粗蛋白含量以外的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混播比例与刈割茬次对株高、分蘖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单茬干物质产量、单茬粗蛋白产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单茬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具有交互效应(P<0.05)。处理HY1(25%燕麦添加量)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多花黑麦草竞争优势稳定,饲草饲喂价值及生产性能均较高,累计干物质产量达19 445.30 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达2 814.04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达13 135.30 kg·hm-2,为四川农区多花黑麦草人工草地最佳燕麦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轮作与减量施肥对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影响,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水稻(Oryza sativa)轮作体系下施肥量,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水稻连作(高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施肥)+水稻(中肥)”“金花菜(不施肥)+水稻(低肥)”和“金花菜(施肥)+水稻(低肥)”5种处理。结果表明减量施肥处理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养分差异较大,金花菜(施肥)+水稻(低肥)处理水稻产量较同年其他处理最高,有机质较其他处理整体显著增加14.81%~38.13%,土壤pH较其他处理降低2.34%~5.03%,土壤氮素含量较其他处理也显著增加0.80%~35.66%(P<0.05)。因此,轮作减量施肥可有效提高轮作系统产量与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